随着人工智能与精密制造技术的突破,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应用。全球范围内,中国企业凭借在核心零部件、执行系统及整机开发等领域的创新,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力量。以下从产业链维度梳理15家核心企业的技术布局与市场战略:
一、核心零部件:技术壁垒的突破者
1. 绿的谐波
国产谐波减速器龙头,2024年全球市占率达25%,打破日本企业垄断。
产品适配特斯拉Optimus、优必选Walker等主流机型,单台人形机器人价值占比超18%。
2025年计划新增50万台产能,研发投入提升至12%,布局机电一体化解决方案。
2. 柯力传感
六维力/力矩传感器国产化先锋,2024年出货量10万套,毛利率超60%。
单台机器人搭载量达6-8个,覆盖关节力反馈、精密装配等场景,价值量占比约12%。
开发MEMS工艺传感器,实现0.1N级高精度感知,进军医疗康复等高端领域。
3. 汇川技术
伺服系统市占率28%,开发空心杯电机及驱动器,满足人形机器人灵巧手17自由度需求。
2024年机器人业务收入8亿元,AI算法优化运动控制精度,动态平衡误差小于3mm。
二、执行器与系统集成:产业协同的驱动者
1. 拓普集团
特斯拉Optimus核心供应商,执行器总成整合永磁电机、行星滚柱丝杠等模块,单机价值占比超40%。
2025年规划30万套电驱执行器产能,集成度较传统方案提升30%,成本降低25%。
2. 三花智控
基于汽车热管理技术,开发人形机器人液冷系统,模块化设计降低BOM成本30%。
2025年产能规划50万台,客户覆盖特斯拉、波士顿动力,业务毛利率保持25%以上。
三、机器人本体:场景落地的实践者
1. 优必选
全球首家人形机器人上市公司,Walker系列进入特斯拉、比亚迪产线实训。
2025年目标万台级量产,专利超2000项,伺服电机与AI操作系统全链条自研。
2. 宇树科技
通用人形机器人先锋,H1机型量产,G1机型以9.9万元低价推动消费级市场普及。
与DeepSeek合作开发具身智能系统,运动控制技术支持跳跃、后空翻等高难度动作。
3. 达闼机器人
专注柔性关节与云端智能,GingerXR机器人拥有41个柔性关节,计划2025年量产。
应用于医疗护理、精密制造等场景,云端技术赋能复杂任务处理。
四、技术创新与垂直应用:新兴势力的崛起
1. 逐际动力
全尺寸人形机器人CL-1实现动态上楼梯,实时地形感知技术领先,适配复杂环境巡检。
2. 蓝芯科技
3D视觉导航技术国际领先,VersaBot在智能制造、室内服务场景中操作精度突出。
3. 智元机器人
远征A1整合AI算力与行走智能,拓展智能客服、工业自动化等高交互场景。
总结:生态协同,未来可期
从绿的谐波的减速器到拓普集团的执行器,从优必选的整机到蓝芯科技的视觉系统,中国企业已构建起人形机器人全产业链能力。技术突破、成本下降与场景拓展三大驱动力下,工业制造、医疗康复、教育服务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加速到来。随着特斯拉、华为等巨头持续加码,这些核心企业有望在万亿级市场中占据先机,重塑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