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清朝只认袁大帅袁世凯究竟靠什么来笼络北洋六镇数万官兵?

高翰聊国际 2023-07-19 06:16:00

在公元1902年,也就是满清王朝的光绪二十八年十二月的时候,带着那位“宁与友邦,不与家奴”老佛爷的殷殷期盼,袁世凯开始编练北洋常备军,到了光绪三十一年,北洋六镇共6万余人已经成为整个满清无出其右的军事力量,但是让清政府难以接受的是,自成体系的北洋六镇早已不是辫子王朝的死忠,而成了一人之私军,也正是靠着这北洋六镇,袁宫保才有了搅动天下风云的本钱,那么袁世凯究竟用了哪些方法来笼络六镇官兵呢?

说起训练士兵的法门,袁世凯曾经慎重的总结到:“练兵之道,养兵为先,兵资饷以为生,饷视兵而尤重,故筹饷为练兵之根本,必须指有的款,应时挹注,方可持为士卒养命之源”,而根据当年新军部队中的粮饷规,步兵管带每个月能拿到军饷一百两、公费三百两,而普通的士兵每个月则能拿到五两五钱,就算是部队里做饭的伙头兵大师傅每个月也能拿到三两五钱养家糊口,并且这些军饷待遇还不是纸面上的空头支票,而是要实打实的发放到官兵手中的。

正是深知军官克扣军饷对部队的士气和忠心巨大打击,袁世凯才消耗掉了极大的精力用于防止军官吃空饷、挪用以及克扣军饷上,保障士兵按时足量拿到军饷。虽然以现代的眼光来看,这一点就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是在那个靠着士兵军饷发家致富的旧军队中,老袁这一举动,无一不让手下的丘八们感激涕零怀恩五内。

“新军饷章制造不许营员经手,每月届发饷之期,由粮饷局员调集各营司粮饷委员,按包秤准,掣签批,分往各营,俟操后架枪,会同营员按名点发”。老袁如此放心大胆的给士兵发饷,其底气来源于掌管了清廷练兵处的人事与资金两大权利,单单是1905年的这一年,清廷东拼西凑出来拨付给练兵处的900多万两军饷,经老袁之手挪用到北洋六镇上的军饷就高达600多万两。

除了军饷上的按时发放,袁世凯对士兵思想上的教育抓的相当紧,还编出了《劝兵歌》,对士兵进行洗脑,心向朝廷的想办法让他滚蛋甚至消失,对袁大帅忠心的升官发财前途那是大大的,总之就是一句话“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正是印证了老袁曾经说过的那句话“一手拿着官和钱,一手拿着刀,服从的就有官有钱,不服从就让他吃刀子”。

同时,为了让新军士兵们全都明白,能全额拿到自己的军饷还得靠袁老大施恩,袁世凯还常常亲自来到发饷现场进行监督,还暗中安插人手鼓动士兵当面向自己谢恩,“吃袁大帅的饭、关袁大帅的饷,给袁大帅出力、为袁大帅效死。”这几句话成为发饷现场上出现最多的口号,久而久之,士兵眼中只有袁大帅,效忠的对象也只有袁宫保,朝廷是个什么玩意儿,哪关他们半毛钱的关系。

除了军饷方面,在袁世凯的规定下,当兵的就算是受伤或者退伍也会被合理安排生计,不管是民间产业还是政府作坊,但凡是老袁势力范围之内的,都可以安插人手进去,解决了士兵的后顾之忧,报名参军的人数也增加了不少,平常老百姓对于“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这句话的毒害也就是在一段的时间内被减轻了不少。

2 阅读:329

高翰聊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