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战斗英雄孙玉国远赴珍宝岛,恳求道:请在这里给我留块墓地

娱小七 2022-09-27 11:24:35

2002年12月,61岁的战斗英雄不远千里赶赴珍宝岛,为昔日战友们扫墓。

踏上这片冰封的土地,望着哨所前飘扬的五星红旗,这位一向刚强的老人忍不住流下了热泪。

他向在场的人恳求道:“请你们在这里给我留下一块墓地,百年之后我要和战友们葬在一起!”

作为珍宝岛自卫反击战涌现出的十位战斗英雄之一,孙玉国的人生无疑充满了传奇。

孙玉国的身上,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如今,他的生活又过得如何呢?

一、参军入伍、守卫宝岛

20岁那年,孙玉国放弃稳定的工作瞒着母亲入了伍。临行前,母亲与他在车站泣别:“国儿,你不该瞒着妈,当兵是好事,妈等你回来。”

火车开后,他猛地想安慰一下妈妈,忙向窗外高喊:“妈妈,我服完役就回”。

此后孙玉国被调到黑龙江虎饶边防站,成为了一名边防军人,又一路被提拔为边防站站长。那时候生活十分艰苦,餐桌上几乎天天是高梁米、白菜汤。

1967年,孙玉国从珍宝岛边防站回沈阳家中探亲,经嫂子介绍认识了一位名叫孙国珍的姑娘。两人不仅名字相似,性格也十分投缘。不知不觉间,两颗心便靠在了一起。

1968年10月,孙玉国从边防回到沈阳与孙国珍完婚。两人的婚礼在孙玉国哥哥家临时腾出的一间小屋内举行,屋里只有一张桌子、两把椅子,十分简陋。

婚礼当天,孙玉国穿着一身笔挺的西装,孙国珍则穿着熨烫得平平整整的常服。没有婚纱、没有戒指,两人的心里却比谁都幸福。

然而,当年边境并不太平,战火一触即发。婚后不到一个月,孙玉国便接到部队命令回到边防,奔赴珍宝岛哨所。尽管心有不舍,但军人的责任仍是让他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归程。

来到珍宝岛哨所后,孙玉国对边境巡逻工作做出周密布置,又制定出了几套具体的行动方案,以便及时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维护国家的主权。不出孙玉国所料,不久后敌人便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战斗行动。

1969年3月初,孙玉国带着战士们前往珍宝岛巡逻,两辆载着30多名敌军的军车突然驶来,将他们团团围住。

孙玉国见状立刻大声喝道:“这里是中国的领土,你们退出去!”

然而,敌军并没有理会他的话,还拿起大棒殴打我军战士。为了大局考虑,孙玉国只能忍辱负重,带着战友们先行撤退。

次日,气温低至零下三十度,孙玉国再次带领小队执行巡逻任务。当天,敌军出动了70余人,从珍宝岛上下游两个方向对他们发动突然袭击,我军六名战士当场牺牲。

迫于无奈,孙玉国只能下令开火反击。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战,入侵者被全部逐出了珍宝岛。

没想到,经过十余天的周密筹划后,他们于3月15日卷土重来,还使用多种火炮轰击中国境内纵深地区。

面对强大的敌人,孙玉国沉着冷静地指挥战友们发起反击。依托着有利地形,我军与对方激战了九个多小时,成功保卫了珍宝岛。

二、一朝成名、伟人握手

珍宝岛战役的胜利,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轰动。当年在珍宝岛地区,双方兵力数量相近,但军事装备却是天差地别。中国军队只有徒步的步兵和部分火炮,而敌军却有强大的坦克、装甲车和空军飞机支援。这场以弱克强的战役,无疑是世界军事史上的一大奇迹。

在这场战役中,作为前线指挥员的孙玉国脱颖而出,成为全国人民心中的战斗英雄。同年四月,他还被点名为中共九大代表,前往人民大会堂汇报珍宝岛战役的全过程。

听完孙玉国的汇报后,毛主席两度站起来鼓掌,并称赞道:“我赞成你们的口号,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随后,这句口号在全国范围内流传开来,还被写入了当时的党章,成为自强不息、甘于奉献的代名词。

休息时,周总理走到他的身边:“你在发言当中,毛主席站起来为你鼓掌,你要过去致敬哩。”

而后,他的发言使会议到达了高潮,言毕,他壮着胆走向了毛主席,然后正规地行军礼,握住了毛主席那双巨人般的手。

中共九大结束后,孙玉国等十人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还被破格提拔为边防某部副团长。

此后的两三年内,他陆续被提拔为边防独立团团长、黑龙江军区副司令员,步步晋升。

1974年,33岁的孙玉国再次被提拔为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成为当时解放军中最年轻的高级将领。孙家人也搬进了一栋独门独院的小楼房,楼里光主房间就有八大间,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1983年3月,42岁的孙玉国按正团级待遇转业,成为了沈阳郊区7446厂任第二厂长,悄悄退出了政治舞台。

三、重铸辉煌、精神传承

转业成为第二厂长后,孙玉国面临着重重的困难。首先,他所在的兵工厂位于沈阳郊区,十分偏僻。每天早上天不亮,他就要起床乘坐通勤车上班,晚上八点多才能到家。一家人也从小楼搬了出来,住进了不足五十平方米的小屋。

好在这些质朴的工人们对孙玉国表示了真诚的欢迎。大家的态度让孙玉国十分感动,他也下定决心学好管理知识,在新的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

此后在工作之余,孙玉国一直抽时间研究企业管理相关知识,还虚心向不少老员工请教,很快便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厂长。

担任厂长期间,孙玉国和普通工人一样挥汗如雨地劳动,从上到下的事务都亲力亲为。生产繁忙的时候,他几乎每天都泡在车间里,轮班跟着各个班组干,吃饭却只吃自带的两个凉馒头。

当时,孙玉国的工资只有70多元,妻子孙国珍则只有40多元。夫妻俩还要抚养两个孩子,生活十分拮据。然而,孙玉国却从来没有任何怨言,每次厂里发放面、油之类的物资,也总是紧着工人们先拿。

经过一年多的艰辛操劳,工厂的生产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并于1984年底扭亏为盈53.1万元。

同年,工厂被评为“先进企业”,孙玉国也因突出贡献被上级机关奖励300元。得知这个好消息后,妻子孙国珍忍不住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由于表现突出,孙玉国此后又临危受命,调任到了一个面临倒闭的工厂。

为了救活工厂,他到全国各地跑项目、学技术、拉合作。从东北到海南,从部队到地方,他不肯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废寝忘食地四处奔走。

短短三个月时间,孙玉国便将工厂稳定了下来,生产也逐渐走上了正轨。

0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