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王刘李赵五大姓,只有张姓过没出皇帝吗?|文史宴

文史宴说 2024-08-01 23:43:47

文 | 夜寒星

夜寒星,甘凉人士,客居豫章,攻读中国史硕士。

本文为网易历史频道独家稿件,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坊间闲谈常有一个热门命题:张氏无皇帝,只因玉帝本姓张。其实,早在十六国时代,就曾有张姓皇帝,但他的统治太过短暂,以致湮没在乱世里,几乎渺无踪迹。

西晋永嘉五年(311年),浩荡的匈奴大军攻陷了西晋都城洛阳,掳走了晋怀帝,从此北方大地陷入了连绵不绝的战乱当中。在烽火连天、流民四散、田地荒芜的北方,本是西陲边地的凉州,却因此其相对安宁稳定的环境,而收留了不少中原而来的避难者,成为了动乱的北国中保境安民的一方乐土。张轨对凉州的经营,使当地从变乱到得治,这为其保据河西、开创前凉政权奠定了基础。作为十六国初期北方仅有的汉族政权,时代曾给予它较高的期望,然而张轨的后代们却在追逐权欲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在兄弟相残、族亲相戮的内讧中,前凉的短暂治世终究消弭殆尽,在前秦大军锋利的刀刃前化为了昨日云烟。

吾闻昔日西凉州

人烟扑地桑柘稠

在张氏经略河西之前,河西走廊作为处在各民族聚居区域之间的咽喉通道,一直是治乱不定,成为各方势力的角斗场。西汉武帝年间,通过对匈奴的征讨,河西地区开始纳入中原王朝的版图,成为通往西域地区的陆桥通道。但是这之后,河西地区则陷入了长期的羌人侵扰之中,那些塞外尚未归服的羌人部落一度成为汉帝国西陲最大的边患,东汉几任凉州刺史都要使持节领护羌校尉一职。东汉末年,西北羌人更是发动了数次颇具规模的歧义,极大的动摇了汉帝国在西北地区的统治,史称“凉州民变”。

河西地区尽管动荡,但是其自身发展的自然地理条件却是相当不错的,东汉初年窦融保据河西时就曾对其兄弟说:“天下安危未可知,河西殷富,带河为固,张掖属国精兵万骑,一旦缓急,杜绝河津,足以自守,此遗种处也”。虽然窦融最终出凉归降,但是他保据凉州的史实说明只要处理好当地的民族关系,维持相对稳定的发展局面,厉兵秣马,河西地区是能够大有可为的。

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西晋末年河西地区由此又爆发了秃发树机能领导的鲜卑族起义,凉州形势动荡,而历时16年之久的“八王之乱”又使西晋统治集团内部人人自危,无暇东顾。这时,出身世宦名门的张轨看到了时机,东汉初年窦融保据河西的先例使他认识到出仕凉州,不仅可以避免卷入复杂的政治斗争,还能凭借凉州的地理条件自保图存。因此,张轨主动向朝廷提出到凉州任职。永宁元年(301年),张轨被任命为护羌校尉、凉州刺史。

张轨到任凉州后,一面笼络河西,一面继续镇压鲜卑反叛势力,很快就稳定了河西地区的内部形势。相对安宁稳定的环境吸引了大量中原冠带流徙至此,他们不仅得到了妥善的安置,而且其中不少贤能之才还受到张轨的重用,他们或出仕为官或从军为将。张轨还十分重视儒士和教育,“征九郡胄子五百人,立学校以教之,春秋行乡射之礼”。在张轨侨置郡县、安置流民、劝课农桑、发展商业等一系列举措的促进下,河西地区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建兴二年(314年)张轨病逝后,张寔、张茂兄弟先后继任护羌校尉、凉州刺史、西平郡公等职。他们继续坚持父亲张轨的政策,西晋灭亡后,凉州虽然以西晋旧臣名分“遥尊”东晋朝廷,但是由于北方战乱分裂而凉州又距离东晋甚远,且张氏早已经有保据之意,因此“兴军布令,朝中不知”,而前凉与东晋长期以来也一直是通使关系,可以说前凉的割据局面在事实上已经初步形成。

张茂死后,因无子嗣,而由张寔之子张骏继位。张骏执政时期,开始以天子礼“亲耕籍田”,通过兴修水利推动农业生产,促使河西地区经济不断发展。他还施行仁政,听言纳谏,赢得了当地官员的信任,营造了开明的政治环境。张骏执政的第六年(329年),西域诸国开始向其通使纳贡,表明逐渐强大起来的前凉政权已获得西域诸国的认可。之后西域焉耆攻灭龟兹国称霸西域,前凉更于345年派兵攻伐鄯善、龟兹等地,次年西域诸国纷纷遣使贡物,鄯善王更是献出了自己的女儿。而前凉更是先后设置了高昌郡(今新疆吐鲁番)、西域都护营等行政机构来管辖西域,标志着前凉对西域拥有了主权。

330年,张骏乘前赵灭亡之际,夺得了与前赵拉锯争夺多年的黄河南岸地区。335年,张骏撤销张茂时的秦州建制,增置了沙州、河州,前凉进入了强盛时期。《读史方舆纪要》就称:“张氏盛时,尝南愈河、湟,东至秦、陇,西包葱岭,北暨居延”。345年,张骏“私署大都督、大将军、假凉王、督摄三州。始置诸祭酒、郎中、大夫、舍人、谒者之官,官号皆拟天朝,而微辨其名。舞六佾,建豹尾,车服旌旗一如王者。”前凉割据政权最终确立。

对面刺目生荆棘

背面刿心设网罟

张骏死后,前凉开始按照王位世袭制由张骏生前所立的世子张重华继位。他继位后,“轻赋敛,除关税,省园囿,以恤贫穷”,缓解了因天灾和饥荒而造成的社会矛盾,维持了前凉强盛的形势。但是张重华在位仅8年边病逝,他死后年仅10岁的儿子张耀灵继位。“主幼国危”的政治危机在中国历史上并不鲜见,但是前凉却没能化解这一危机,张氏家族反而在权欲的斗争中越陷越深,直至政权倾覆。

张耀灵继位后,其叔父、张骏的庶长子张祚辅政。但是张祚却一直图谋王位,他后来串通宠臣、勾结张重华生母马氏废杀张耀灵,于354年自立为帝,行天子之礼,改建兴四十二年(前凉此前一直沿用的西晋年号)为和平元年。

张祚称帝后,不仅秽乱宫闱,而且一改张骏、张重华执政时开明政治,对反对他的人轻则免官,重则处死,朝中一些重臣和良将均受牵累。东晋桓温北伐时,前凉陇西守将王擢曾配合桓温攻陈仓(今陕西宝鸡),张祚一面担心桓温前来问篡窃之罪,一面又猜忌王擢联合桓温来犯,便密遣亲信刺杀王擢,结果未成,张祚又发秦州将兵攻王擢,迫使王擢不得不投奔前秦。张祚的暴政使前凉朝野不宁,官吏人人自危。

因篡逆而登帝位,一番倒行逆施后自然担心自己的帝位不保,向来爱猜忌的他深忌河州刺史张瓘士众强盛,并不惜发兵挑起内战。355年秋,张瓘则打着“以侯还第,复立耀灵”的旗号,屡败张祚所派兵将,一路直捣都城姑臧(今甘肃武威)。深受张祚猜忌的骁骑将军、敦煌大族宋混和其弟宋澄与之相应。姑臧城内张瓘弟张琚与其子张嵩则在城中招募百姓起事发难,张祚终被张琚所杀。

张瓘入姑臧后,拥立张重华之子、张耀灵之弟、年仅7岁的张玄靓为凉王,自称尚书令、凉州牧,封宋混为尚书仆射。之后,张瓘手握重兵,权倾朝野,到处安插亲信。前凉没能从平息张祚之乱中吸取教训,走上发展的正轨,反而形成了主弱臣强的局面,这又为前凉后续的内讧和动乱埋下了隐患。

平息张祚之乱期间,陇西豪强李俨等趁机起事,不久西平郡(今青海西宁)魏琳又反叛。张瓘经过周旋和调遣兵将,终于平息了西平之乱。凭借平西平之功,张瓘更是飞扬跋扈,由此与宋混、宋澄兄弟的矛盾越来越大,张瓘图谋除之,但是宋氏兄弟先发制人,诛杀了张瓘全家。宋氏兄弟成为了前凉的实际掌权者。

宋混死后,宋澄掌权,他不顾其兄“无恃势位以骄人”的遗训,独专朝政,而遭到右司马张邕的忌恨,并被其所杀。之后,张玄靓便以张邕为中护军,叔父张天锡为中领军,共同辅佐朝政。

而以铲灭宋氏势力居功自傲的张邕,掌权后不仅树党专权,还与张重华生母马氏私通,终被张天锡逼迫自杀,而其党羽也尽数被杀。诛杀了张邕势力后,张天锡独掌前凉大权,他改建兴四十九(361年)为升平十二年,奉东晋为正朔。隆和二年(363年),张骏之妻马氏逝世,张天锡则立张玄靓庶母锅氏为太妃。而对张天锡独掌大权甚为不满的郭氏则与张钦密谋诛杀张天锡。不料此事败露,张玄靓十分害怕,提出将王位让予张天锡,张天锡请辞拒绝,而右将军刘肃等人劝张天锡自立为王。同年闰八月,张天锡让刘肃等人趁夜率兵闯进王宫,杀死张玄靓,对外宣称其暴病而死。

宝殿争端不忍见

青云内讧似曾闻

从353年张祚废杀张耀灵起,到363年张天锡袭杀张玄靓止,前凉统治集团内部围绕权力争夺,制造了长达10年之久的内乱。在内讧中,前凉统治集团中的政治精英大多被害,张骏、张重华以来开明政治不复存在。在十年的互相杀伐中,边地兵将屡被遣来“勤王”,造成国防空虚,武备废弛,而社会经济秩序也屡屡遭到破坏,农牧业生产和商业经济不断衰败。

本来强盛时期的前凉在历史的舞台上能够有更多的作为。354年的王擢响应东晋桓温北伐,合攻陈仓,可谓是实现了张骏多年所梦寐以求的凉晋“首尾相济”,然而这一时机却被愚蠢的野心家的私欲所断送,王擢投降前秦后,前凉的陇西防线就此坍塌。平息张祚之乱期间,陇西豪强李俨等又占据了陇西。陇西的失守使得在西部边疆达到极致的前凉,自此再也没有了向东扩张的机会。

363年,自立后的张天锡曾出兵四路,讨伐李俨。李俨不敌虽前凉大军,但是其退守河州枹罕后立即求援于前秦苻坚,终致前凉与前秦短兵相接,并丢失了枹罕,前凉战略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后来的历史可以说大多数人们都已知晓,前秦的统一了北方。376年,势如破竹的前秦军队攻入河西,张天锡最终投降。“自轨为凉州,至天锡,凡九世,七十六年矣”。

围绕最高统治权的内乱和征战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时有发生。自秦始皇统一国家建立以来,统治者们已经注意到通过调整王位继承制度、官僚制度、国家机构、兵将关系等来确保权力的有序更迭和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曹丕篡汉、司马氏篡魏后,天子之位的正统观念遭到冲击,而西晋的“八王之乱”在在严重破统治秩序的同时,亦在观念上冲击了帝国统治权威的神圣性。西晋灭亡后,北方大地胡汉各族政权竞相迭起,这些政权内部的权力斗争也是异常激烈。前凉的宗族子弟亦诞生于这一时代背景,或多或少都会受其影响。但是前凉的统治者们却未能居安思危,深谋远虑,他们过早的迷失在权力带来的荣华富贵当中,并将山河社稷、百姓安危等湮没于权欲的洪流当中。张茂极尽奢华,大兴土木,因筑灵钧台而遭朝臣批评;张骏穷奢极欲,放荡四方,由此恶化的社会风气更是深深影响了后来的张祚。而张祚之后的前凉君主也是秽乱宫廷,穷奢极欲。张轨艰苦创业、以家族利益为最高利益的要旨被子孙们丢的一干二净。

前凉由张轨的艰苦创业开始,由治乱开始走向治世,但是它却由张祚的变乱开始一步步的走向覆灭,前凉因此没能冲破其地方政权的命运,它70多年的历史亦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历史兴衰的一个缩影,也是十六国地方政权的兴起衰亡的普遍写照。

《论语·为政》有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为政之“德”显然没能像权力宝座那样在前凉张氏子孙间传接,前凉的昙花一现即是时代使然,更是历史的警示。

参考文献:

1.(北齐)魏收:《魏书》,中华书局,1974年。

2.(唐)房玄龄等:《晋书》,中华书局,1974年。

3.(清)顾祖禹撰,贺次君、施和金校:《读史方舆纪要》,中华书局,2005年。

4.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9年。

5.赵向群:《甘肃通史·魏晋南北朝卷》,甘肃人民出版社,2009年。

6.高荣:《河西通史》,天津古籍出版社,2011年。

7.贾小军:《魏晋十六国河西史稿》,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年。

编辑 | 安梁

欢迎关注文史宴

专业之中最通俗,通俗之中最专业

熟悉历史陌生化,陌生历史普及化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