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5月18日,傍晚。
李海秋与程国瑞来到陈其美位于上海法租界的秘密寓所,他们此行打着要为陈其美提供革命经费的幌子,受到了陈其美的热情接见。
双方寒暄过后,陈其美便催促对方拿出承诺合同,可是李海秋却说自己忘了带底稿,要回去取。
陈其美怀揣着革命之心,想着早点拿到经费,根本想不到他们前来只是确定自己是否在家,并降低自己的防备之心。
李海秋转身离去时,陈其美起身相送将其送到门口,可还没等陈其美关上门,屋外立即冲进两位杀手,对着陈其美连开三枪,使其当场毙命。
陈其美的死在当时引起了很剧烈的影响,无数革命者为之扼腕叹息,蒋介石听闻之后,立即赶赴上海并痛哭流涕,直言:以后再也没人保护我了!
那么,陈其美究竟何许人也?
革命先锋陈其美出生于浙江湖州,家中世代经商,到陈其美父亲之时家道中落,不过陈其美也靠着家族的影响力读过七年私塾。
后来陈其美父亲病故,迫于生计他只能去当铺里当学徒,只是身逢乱世,他怀揣着一腔热血想要为国效力。
在陈其美28岁那年,在家人的资助下得以前往日本留学,在这里他看到了革命的希望,便义无反顾加入了中国同盟会。
而值得一说的是,在日本他还遇到了同乡蒋介石,两人一见如故,结为义兄弟,在陈其美的介绍下,蒋介石也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并结识了孙中山。
陈其美回国之后,一直追随着孙中山,还当上了上海督军,他一心为革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上海黑白黄道都极有人缘。
在陈其美的引荐下,蒋介石还结识了上海流氓大亨杜月笙和黄金荣,这则是后来蒋介石能在上海站稳脚跟的关键所在。
可以说,陈其美就是蒋介石革命道路上的引路人,没有陈其美的铺路,就没有蒋介石后来的呼风唤雨。
1907年到1910年是中国同盟会自成立以来最为困难的时期,被迫流亡海外的孙中山只能望洋兴叹。
陈其美则在上海重整旗鼓,以一己之力打破僵局,让“党势为之一振”,孙中山颇感欣慰。
民主旗帜在陈其美的苦心经营之下,革命之火呈现出了燎原之势,中国同盟会就此在国内站稳脚跟。
武昌起义爆发之后,陈其美立即在上海发动起义,并率领革命军进攻上海江南制造局,实现了上海的光复。
在此之后,陈其美以上海为跳板,指挥革命党人在四周推动光复行动,剑锋直指南京。
南京的光复标志着辛亥革命开出了灿烂的花,孙中山对陈其美进行了高度评价:
东南半壁,君实锁钥。
只是辛亥革命的果实最终却被袁世凯窃夺,袁世凯倒行逆施,妄想着恢复帝制,陈其美举起民主大旗,进行讨袁运动。
袁世凯对陈其美的影响力很忌惮,不惜以17万大洋巨资收买陈其美,结果遭到了陈其美的拒绝。
二次革命失利后,袁世凯则悬赏5万大洋缉拿陈其美,陈其美只得流亡日本。
陈其美在风声稍松后,立即返回国内继续进行讨袁,袁世凯觉得没有用钱摆不平的事,便派人给陈其美送去70万元。
陈其美丝毫不为所动,提笔写下:
死不畏死,生不偷生,男儿大节,光与日争,道之苟直,不惮鼎烹,渺然一身,万里长城。
无畏英雄袁世凯气急败坏,立即指使驻军上海的张宗昌暗杀陈其美,张宗昌接到命令后,便找到程国瑞商议,两人合谋后决定让李海秋扮作中间人,以为陈其美提供革命经费为由将其刺杀。
在几人的秘密筹划下,陈其美上了当,于是便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陈其美被刺身亡后,袁世凯激起了众怒,更加激发了革命党人的斗志,只是巨星陨落,天色为之黑暗。
陈其美的死,让蒋介石十分悲痛,在革命的道路上,陈其美一直在保护着他的这个老乡。
多年以来,蒋介石都将陈其美当作兄长,对他的指令言听计从,在蒋介石看来,陈其美不仅是他的兄长,更是他的恩师。
所以陈其美一死,蒋介石认为再也没有了保护他的人,革命的道路上,他只能自己前行。
陈其美遇刺身亡后,在袁世凯的高压恐吓下,并没有人敢收敛他的尸身,蒋介石则冒险将其收殓,因此得到了革命党人的拥护。
只是让陈其美想不到的是,蒋介石在他去世后却走向了一条独裁之路,完全背离了革命的初衷。
如果陈其美没有被刺杀身亡,那么孙中山之后根本轮不到蒋介石接班,中国革命将会少走很多弯路,只是历史不能假设,蒋介石最终辜负了陈其美的提携之恩……
参考资料:《蒋介石传》、《陈其美和辛亥革命》等。
(图网,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