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日本正在狂拆中国汽车,拆完比亚迪、拆吉利

孙虎娱乐说 2025-03-22 04:43:42

众所周知,在过去都是咱们撅着屁股,学习日本的汽车技术。

可在今年3月,日本却兴起了一股“拆车潮”,日本工程师们将咱们的新能源汽车拆解得“体无完肤”。

不知道这位曾经的“师傅”,对咱们这徒弟还满意吗?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早在2021年的时候,日本名古屋大学团队就拆解了五菱宏光MINI EV。

拆解后发现这款,售价仅3.88万元的小型电动车,整车成本竟然低到只有2.69万元。

日本团队不禁被其极致的成本控制所震撼,因为与之性能相近的丰田C+POD,售价却高达7.7万元!

更令日本专家破防的是,其电池、半导体等核心部件,全部来自中国本土供应链,无一日企参与。

而后,日本似乎拆上瘾了,在2023年时,日本又拆解了比亚迪海豹。

而海豹电池车身一体化的技术,更是颠覆了日本人的认知。

而这也是我国的首次尝试,电池被直接嵌入底盘,这样不仅可以使车辆更加美观。

还可以提升车身整体的扭转刚性,也就是说,在车辆遇到外力碰撞时,更加的不易变形。

这种技术的应用,不仅保护了车辆受损,更是在遭遇重大事故时,提升车内人员的安全系数。

另外车辆的高压系统和电控单元的效率更是远超日系车,甚至车载摄像头也内置了5G模组。

可以将监控拍摄到的画面,实时传输到用户的手机里,实现了车与主人之间的智能化联动。

日本团队也直言:“这不仅是车,更像装了轮子的智能手机。”

而拆解结果更是被整理成书《中国BYD SEAL彻底分解》,成为日本车辆工程师的“必读教材”。

面对中国越来越先进的车辆技术,日本拆解的手也越来越快。

随即在隔年,吉利极氪007成为日本拆解的新目标。

极氪800V高压快充平台,做到了充电15分钟,续航500公里,这在日本简直是做梦都不敢想的。

而一体式压铸铝车身,在保证了车辆的安全性上,减轻了车身重量,更是被日媒誉为“吉利版雷克萨斯”。

更令日本车企绝望的是,极氪007的制造成本仅为同级日系车的三分之一。

却实现了豪华内饰与前沿科技的完美融合。

拆解团队坦言:“日本既造不出这样的车,更卖不出这样的价格。”。

而日本对于这几年对中国车的拆解,脑袋里除了震惊,更多的还有疑问。

毕竟曾经我国一度是靠着拆解日本车,学习汽车技术的。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就悄悄的走在了日本的前面呢?

日系车危机

比亚迪90%的零部件是我们自产,宁德时代电池成本十年间下降了90%,占全球装车量的37%。

然而这都是因为我们建造了全球最完备的供应链体系。

相比之下,日本如果想复刻五菱宏光MINI EV,仅进口中国零件都会让成本翻倍。

中国车企从锂矿开采到芯片制造全链条自主,在这种“一条龙”模式下,彻底摆脱对海外技术的依赖。

并且,在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中,我们还尽可能地,堆砌高规格的硬件和组件。

以体现产品的差异化,提升竞争力重塑行业标准。

比如,比亚迪刀片电池能量和密度全球领先。

蔚来ET5搭载33个传感器、算力超千TOPS,小米SU7车机的流畅度更是完美的无懈可击。

反观日本,丰田bZ4X研发5年,但却因为不够智能以及续航差劲,缺少市场竞争力,难逃滞销命运。

而在全球锂电池技术成熟的今天,日本却偏要走一条更“高级”的氢能源电池技术。

想法是好的,但是氢燃料电池发电的成本太高了,日本根本就负担不起。

所以导致本田的氢能源战略,举步维艰。

而中国在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领域的突破,都直接改写了全球技术的话语权。

另外比亚迪工厂平均76秒就能组装一台车,而丰田电动车产线却需要10分钟。

而这种差异也来自于,我们和日本的一些理念上的不同。

对日本汽车领域来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太卷了!

我们不仅一年可以产出超300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迭代能力更是快。

比如,极氪007从立项到量产仅仅用时18个月。

而日本的“工匠思维”追求局部极致,不顾整体节奏。

当丰田纠结螺丝该拧几圈的时候,中国车企已更新迭代三个版本了。

并且日本这些年的去工业化,导致他们曾经引以为傲的燃油车的发动机,和变速箱技术的优势,都在电动化得浪潮中荡然无存。

有数据显示,2024年,比亚迪在日销量达2223辆,超越丰田的2038辆,成为日本市场的新势力代表。

而曾经备受追捧的,三菱、铃木等日系品牌也因电动化转型迟缓。

被迫退出中国市场,沦为“时代的弃儿”。

结语

日本越拆车越焦虑,中国越被拆越自信。

但在这场对击中国卷王的较量中,消费者成为了最大赢家。

特斯拉Model 3因中国竞争降价至23万,丰田bZ5也被换上了更高规格的,比亚迪电池。

全球汽车市场因中国参与而更具活力。

未来,中国如果能持续夯实技术、供应链与人才优势。

或将从“价格屠夫”蜕变为“价值标杆”,彻底当家做主,真正终结“以市场换技术”的旧时代,

而日本能否在汽车领域弯道超车,仍需时间检验。

但可以确定的是,在今天,汽车产业的未来,已牢牢的攥在了中国手中。

信息来源:手机凤凰网

和讯网

免责声明:本文发布的图片、文字等素材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所有原创作者的权益,如有侵权、信息有误或其他异议,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即修改或删除。

0 阅读:69

孙虎娱乐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