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极暖来,春意渐浓,大寒节气里藏着怎样的奥秘?”当时间的指针悄然指向1月20日4时00分,大寒如约而至。它虽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老幺”,却有着独特的韵味。大寒年年有,今年它在“四九”第四天启幕,于“五九”第八天落幕,恰逢腊月二十一至正月初五,仿佛在提醒人们:“过了大寒,又是一年”,岁月的轮回在此刻悄然显现。
大寒期间,小年先行。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民间称之为小年。祭灶是这天的重头戏,灶神被赋予了守护家庭、察善恶、上天汇报的重任。人们供奉麦芽糖,期盼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这习俗背后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平安的祈愿。王来华说,这寄托了人们对阖家幸福的祝福,如此淳朴的信仰,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期盼。
祭灶之后,春节便进入倒计时。人们开始忙碌起来,扫房子、洗澡、理发,赶年集、办年货,为孩子添置新衣新帽,剪窗花、贴年画,红火喜庆的氛围逐渐弥漫开来。这忙碌中,满是对新年的期待与喜悦,每一份准备都饱含着对团圆与幸福的渴望,家家户户都在为迎接春节而精心筹备,整个社会都被这股喜庆的浪潮所裹挟。
除夕,春节的高潮,又名“大年夜”或“岁除”。它是“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欢庆时刻,既象征着旧岁的圆满结束,又寄托着对来年喜庆和谐、吉祥如意的期盼。王来华说,除夕承载着人们对过去一年的总结与对未来一年的憧憬,这是一年中最值得铭记的时刻,是岁月给予我们的特殊礼物,让我们在欢声笑语中告别过去,迎接崭新的开始。
大寒虽冷,但春天的脚步已悄然临近。过了大寒就是立春,新一轮的节气轮回又将开启。屈大均在《大寒》一诗中写道:“穷阴天外积,寒绝逼春来。尚苦连朝雾,南风湿不开。已新长至柳,重吐小年梅。腊酒谁家早,莺知为我催。”寒极必暖,寒尽春生,这是大自然的规律,也是生活的希望所在。在寒冷中,我们能感受到春天的暖意,这暖意是对未来的期盼,是对生活的热爱。
从大寒到春节,从寒冷到温暖,这一过程充满了诗意与哲理。它告诉我们,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总有希望在前方等待。就像大寒之后必有立春,黑暗之后必有光明。我们应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节气,每一个挑战,相信寒冷之后,温暖的春天终将到来。
大寒和春节这组合绝了!大寒冷得人直打哆嗦,春节却暖得人心窝窝里都是甜的。这不就是生活的缩影?有苦有甜,有冷有暖。虽然大寒冷得让人受不了,但一想到春节的热闹,心里就暖和了。这不就是告诉我们,再难的日子,咬咬牙就过去了,好日子还在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