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不少人偏爱品茗以达到振奋精神或舒缓身心的目的。平时我们听到最多的也许是红茶、绿茶、普洱茶,可是根据一些日常观察和研究表明,其实有一种茶看起来并不特别,却很有可能在养护血管、延缓衰老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它就是不少人平时根本不会留意的苦荞茶。
一、为什么说苦荞茶“不起眼”?
1 来自一种普通的粮食作物
荞麦之一种,名曰苦荞,其名恰如其分,略带苦涩之味。于我国西南部的高原地带,例如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广泛栽培着一种名为苦荞的常见农作物。过去人们更多把苦荞当作一种粮食来填饱肚子,后来慢慢发现,苦荞经过适当加工后,可以用来泡水当茶喝,味道虽然有点略苦,但香气独特,很多人尝过后都觉得很舒服。
之所以说它“不起眼”,主要是因为苦荞本身并不是名贵的原料,也不算是任何奢侈食品,价格和知名度都比不上龙井、西湖绿茶等著名茶品。即使在超市货架上,它往往被摆在角落里,包装也普普通通。正是这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苦荞,却被不少人称作对身体有帮助的“养生茶”。
2 国内外对荞麦成分的关注
荞麦类作物在西方也有一定的关注度,例如国外一些营养期刊曾经对荞麦做过营养价值探讨。国内亦有不少高校的农业及食品系对苦荞成分展开深入分析。研究发现,苦荞所含的芦丁(Rutin)、槲皮素(Quercetin)等黄酮类化合物,以及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成分,对人体健康具有一定积极作用。虽然这些研究还在持续进行,不见得能作为绝对权威结论,但让我们看到了苦荞茶可能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
二、苦荞茶与血管健康
1 可能带来的血管养护作用
从科学角度讲,任何食物或饮料都不可能“包治百病”。不过,有关苦荞的研究提示,其所含的芦丁和其它黄酮类物质,可能对血管有潜在的益处。芦丁被认为有助于维护血管壁弹性,减少血管通透性异常的问题。也就是说,如果血管壁长期保持相对健康的状态,就会更好地应对血压变化和血脂堆积。
在国内某些高校的实验研究中,也有提及苦荞富含膳食纤维和多种微量营养素。一方面,合理摄入膳食纤维有助于维持肠道功能和代谢的平衡;另一方面,微量营养素对身体整体健康也很重要,如果有一定量的维生素B、维生素E、矿物质(如钙、铁、锌等)摄入,对心血管也能起到支持作用。苦荞中含有的一些酚类化合物被推测在对抗氧化应激的过程里也有积极贡献,从而减少血管可能受到的“内在磨损”。
当然,科学研究还在不断演进中,目前难以简单说“喝苦荞茶就一定能延年益寿,或一定能大幅度降低患病风险”。更正确的说法是:如果我们每天饮食作息本身比较健康,那么在日常饮茶过程中,用苦荞茶替代一些含糖或刺激性更强的饮品,能够为身体提供额外的一些营养成分,从而对血管整体健康产生正向影响。
2 为什么有人称它“能延寿”?
很多人一看到“能延寿”这类说法,可能会非常激动或警惕。其实说到底,“延寿”并不是指一个明确的数字或保证,而是通过维持或改善身体机能,让人从长远看可能减少某些慢性疾病的风险。有研究指出,血管的老化问题往往是身体整体衰老的一个核心因素。如果血管保持年轻状态,身体就有可能更好地运转,寿命自然也更有机会得到延伸。
苦荞茶的优势在于,它的营养组合较为均衡,相比纯粹的茶叶(如红茶、绿茶)来说,除了茶多酚以外,还含有更多膳食纤维与黄酮类化合物等。一些中老年人或慢性疾病易感人群,把苦荞茶当作每日的一个饮品选择,其实是一种相对健康的生活方式。但要注意的是:延寿从来都不是单靠喝一两种茶就可以保证的结果,而是在整体饮食、运动、睡眠、情绪管理等多方面配合下,才能真正受益。
三、如何正确饮用苦荞茶?
1 基本泡法
苦荞茶的最简单泡法就是直接用开水冲泡。第一泡可以稍微浸泡久一点,让苦荞的有效成分渗出,通常建议3—5分钟左右。如果觉得味道过苦,可以缩短浸泡时间或者用温水冲泡,令口感更柔和。也有人会搭配菊花、玫瑰等花茶一起冲泡,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中和苦味,也丰富了香气。
2 饮用量与频率
虽然苦荞茶的成分相对温和,但也不是喝越多越好。一般成年人每天喝2—3杯左右(每杯以5克左右苦荞为宜)就基本够了。有些人在饭后喝苦荞茶能帮助消化,不过不建议在饱餐后立刻大量饮用任何类型的茶或饮料,以免影响消化功能或引起腹胀。
对于有低血糖或特殊疾病的人,最好先咨询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因为苦荞茶在部分研究中被视为可能协助平稳血糖的食物。有时,如果本身血糖就比较低,或者在用药过程中,需要慎重考虑饮用量及其他饮食安排,避免血糖波动。
3 与其他茶类的区别
苦荞茶与红茶、绿茶、黑茶等区别明显。首先,它本质上是由粮食作物制成,不含或只含极少量的茶多酚和咖啡因,而传统茶叶通常富含咖啡因与茶碱。如果你容易对咖啡因敏感,或者晚上经常睡不好,可以尝试把部分普通茶叶替换成苦荞茶,从而减少咖啡因摄入。
另外,苦荞茶的香气在冲泡后带有微微的谷物香。对于不喜欢茶叶苦涩味的人,或无法接受黑茶、普洱等发酵茶特殊风味的人,苦荞茶往往更容易入口。再有,苦荞茶的保健价值更多体现在膳食纤维、黄酮类等方面,和传统茶叶的茶多酚为主导的成分结构有一定区别,可视为一种互补的饮品。
四、国内外研究与实用经验
1 国外研究概况
在国外,尤其是欧洲和北美地区,对荞麦食品有一定程度的研究,主要集中荞麦对胆固醇、血糖调控等方面的潜在影响。例如,有些营养学论文指出,含荞麦较高的饮食可能与胆固醇水平略有下降相关,但这种关联并不是定论,需要更多随机对照试验来证明。同样,对于苦荞茶中的芦丁等抗氧化物质,也有研究表明在体外环境下有一定抗氧化能力,可以减缓低密度脂蛋白(LDL)被氧化的速度,但在人体内的真实效果还要根据大量的临床试验才能做进一步确认。
2 国内研究与民间实践
国内很多院校和科研单位也在对苦荞的营养价值进行梳理。除了前面提到的芦丁、黄酮类成分之外,也发现苦荞茶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蛋白质结构,可能对肌肉、组织修复及新陈代谢有些辅助作用。而在中医或者民间经验中,苦荞常常被视为帮助调理肠胃、排毒的粮食。有些人说喝了苦荞茶以后,胃里感觉更舒畅,或者觉得精力比较稳健——这些反馈可能和个体体质差异、饮食习惯,以及心理因素等多方面因素都有关。
3 科学态度看待各种“功效”
需要提醒的是,任何一项研究都不可能100%地说明问题,特别是个体差异在养生和保健领域非常明显。我们可以从研究和民间经验中获得一些启示,但不应盲目信从所谓“奇效”。苦荞茶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它相对低风险、营养成分丰富、口味独特,并有一定潜在的保健作用。如果把它与均衡的饮食、适度的运动和健康作息结合,也许可以给生活质量带来积极影响,但并不代表可以“包治百病”或“一喝立刻见效”。
苦荞茶之所以会被一些人称为“能延寿的茶”,并非是因为它有神奇的特效,而是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含有对人体有益的营养物质,包括黄酮类、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这些成分可能对血管健康和身体的抗氧化能力有帮助。但需要明白,任何食物或饮品都只是一部分,只有放进健康的生活方式大环境下才能真正发挥它的“闪光点”。
只要对路,吃砒礵也是补药。
可能可能可能……
社会乱象!这个茶,那个茶,都不是茶!为啥非要说成茶?说成什么水什么汤不就完了嘛。反过来还说茶不好。不好为什还偷人家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