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蒸蒸日上,票房也水涨船高。2010年开始,我们单部影片的总票房,以亿为单位,都可以是两位数。可以说2000年以后的电影票房冠军,对于存世的大多数中国人都不陌生。有些年纪大的可能一期不落地上电影院贡献过票房(有的话麻烦大声在评论区里炫一下),有的年纪小的也会在各大视频网站上点映过。
请看看下面这张表格,了解一下那些年我们都共同为哪部电影买过单:
每年院线上映的票房冠军电影,可以大体反映大众观众的审美品味。从这张数据表中可以看出:
我们大众眼里的好电影,值得贡献电影票的电影,有这样几类:
1.大制作、大场景、大投入、大特效的大片。这样的片子,只有电影屏幕越大才能越体现出它的大,才能让一般观众看着震撼。即便剧情够俗够烂,有这特效也感觉收回了票价。代表影片:珍珠港、英雄、功夫、无极、满城尽带黄金甲、变形金刚、2012、阿凡达、变形金刚系列、西游降魔篇、捉妖记、美人鱼、战狼2、红海行动、哪吒之魔童降世。
2.笑点很高而密集,情节完整还有意思的搞笑片。现代人,尤其都市里的人,工作生活压力过大,他们亟需要找到一个宣泄口,能够让自己肆无忌惮、发自肺腑地笑。如纯搞笑片非诚勿扰、人在囧途之泰囧,半个搞笑片,如功夫、西游降魔篇、美人鱼、哪吒之魔童降世等。
3.超燃超爱国的军事题材大片。最近几年,随着咱们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直追美国。因此,我们希望能看到我们对外展现的力量。这种力量最直观的就是军事力量。战狼2、红海行动,都从侧面展示了我国先进的军事武器装备,以及过硬军事素养的军人形象。
《红海行动》《战狼2》都是”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高燃爱国情怀的大制作、大用心,大精致的作品,让外国观众看到“中国的肌肉”。因此,只要是爱国的片子,咱们上至单位,下至个人都会响应号召。
商业电影,肯定是迎合市场要求来运作的。这里的迎合市场要求,肯定指的是迎合像我们这类的普通大众的口味。然而,还是那个词,叫“众口难调”,我们这些年把电影弄成产业,必不可免地会将这份产业数据化和理论化。因此,在所谓大数据的分析之下,我们得到了一部电影高票房的一些共性。我们的制片方、投资人还特别迷信数据带给他们的冲击力,因此一些流量明星成为他们钟意的演员人选。
他们理所当然的认为,流量明星有这么大的粉丝,不愁没有票房。殊不知粉丝也有知性份和脑残粉,我想知性粉是占大多数的。一个从预告片中,就能看出不够有诚意的片子,怎能勾起别人想看的欲望。
因此,从这点来看,以上的分析,都不能概括准确一部电影怎么能受到普通观众的喜欢,而且观众的口味都会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我们可以准确看到,2000年的电影《生死抉择》,是一部像《人民的名义》一样题材的反腐倡廉的影片。然而,从那以后,受好莱坞大片的影响,中国的电影导演,陈凯歌、张艺谋、周星驰等,都过度相信大场景、高逼格特效带给人的感官刺激,从而降低了电影的思想性、艺术性。尽管杠精们觉得咱们的商业大片,跟它谈思想性、艺术性,太矫情了。但我想说的是,恰恰是现在缺失的东西,才会在未来更有价值。
第一个吃螃蟹,搞大片大制作的国人导演,人人都会竖起个大拇哥。尽管牺牲了一些剧情,牺牲了一些艺术性,但无疑是一次先锋尝试。但你要是年年顿顿都是搞这些,吃多了也腻的。现在开放的格局下,好莱坞的大制作大场景,尚且让我们审美疲劳,何况我们自认为牛逼的国内特效,怎么都感觉像是扒的国外特效团队的建模素材。
就比如这个孙悟空狂暴变身后的猴哥,在周星驰导演的《西游降魔篇》,甄子丹主演的《西游记之大闹天宫》中,都成了大猩猩金刚的模样。还有一个印象中的例子是《狄仁杰之四大天王》,那位高僧骑着的坐骑也是个白毛猩猩。
《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孙悟空变身金毛猩猩
《西游降魔篇》孙悟空变身猩猩
其实,人性中都有很多丑陋的一面,有关情色、怪力乱神这类的事物,从本质上我们都无法抗拒。所以国外有电影分级,国内有广电总局。只是有时候,限制严厉,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创作者的手脚。以至于在剧本阶段,就已经注定了这部片子的卖相。
说了这么多,我最后捋一捋我要表达的意思,众口难调的现在,观众对电影的一般要求,也会变得很不一样。有一点可以明确地说,一部电影,对于观众的一般要求是好看。呸!废话。
但这”好看“两字,蕴含了很多主观评价,非”一般“所能概括。只能说,随着我们电影产业的发展,和人们口味的节节高攀,单靠特效、3D,甚至VR技术,都已经无法让观众叫好。
2019年电影票房冠军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告诉我们,国人眼里好看的片子,应该是大制作、大用心、大精致、大爱国情怀的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不仅让国人折服,也让动漫神国日本,也叫好不已,这样长脸的优秀国漫作品怎能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