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天王可谓传奇。
而这趟从1992年绵延至今的旅程,可谓“腥风血雨”。
明枪暗箭,癫狂怨气,不一而足。
甚至四人之中,拥趸争首踩尾之举,也可书写一部极厚的“恩怨”史书。
原因很简单。
他们站在了华语娱乐圈之巅,声势空前绝后。
换句话说,华语娱乐史上,从来没有过如他们一般成功的艺人,之后更已经没有诞生这般巨星的土壤。
所以如何不令人癫狂?
有人说他们是四个“怪物”。
也有人认为,天王之中,有三个人窃取了原本属于其他实力派歌手的位置。
天王拥趸互踩的例子就更是数不胜数。
其实嘴仗是最简单的事情,只要把脸放兜里,谁怕谁?
骂人与刻薄,谁还能够不会?
这个东西其实极见素质。
所谓素质,并不是“在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而是不论何时何地,总有自己的原则与底线,也只有这样,才不会沦为反智和低质群体之一员。
所以理性探讨,从来都是“人以群分”,更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而“拉踩”从来都只是弱者的行为。
如前所述。
天王年代始于1992年,1998年则是四人最后一次在香港音乐颁奖礼上同台。
但影响力却并不是从1992年才开始的,也并未结束于1998年。
1990年,郭富城凭首张唱片《对你爱不完》卖出百万张销量,爆红全亚洲,刘德华初入十大劲歌金曲就夺得最受欢迎男歌手奖,张学友经历短暂低潮,开始渐入佳境,黎明甫发唱片就在香港爆红。
从这一年开始,四个人就垄断了十大劲歌金曲的最受欢迎男歌手奖,总计十一年时间,中途从未间断,次年开始连续八年由张学友和黎明轮番霸榜金曲金奖。
1991年开始,张学友、黎明和郭富城连续霸占叱咤乐坛男歌手金奖八年,其中张学友实现五连霸,黎明两次、郭富城一次,而叱咤乐坛至尊歌曲大奖,郭富城和张学友各自夺得两次、黎明夺得一次。
十大中文金曲的歌手、歌曲大奖设立相对较晚,全球华人最受欢迎男歌手奖设立于1998年,四大天王最后一次同台,由郭富城率先夺得,其后刘德华与张学友也先后拿奖,而全球华人至尊金曲则设立于1994年,黎明拔得头筹并夺得三届该奖,刘德华和郭富城各自拿过一届。
香港IFPI唱片销量周榜数据,四大天王刚好占据前四名次。
这就是十年之威。
有这样一个事实。
很多对四大天王有意见的人,有极大概率根本没听过他们几首歌。
其中或只有头顶“歌神”之名的张学友,能够得到更客观一些的待遇,其他三人则尤其是郭富城和黎明遭遇这种情况更为明显,而听歌是需要耐心的,但很多人其实只是先入为主。
所以和一群连歌都没听过或者本身就带着恶意的人,如何沟通唱功和曲风、歌曲演绎这个问题?
还有一部分人,以自己的偏好来定义歌手的能力,则更显滑稽。
比如最近偶然看到音乐人胡伟立的一则分享视频,谈到他在昔年为郭富城制作的三首歌曲,分别是《旧伤口》、《原谅我不懂你的心》和《留下句号的面容》。
评论区出现了这样一句话,“要是张学友唱一遍这首歌,可能会很好听。”
每个歌者都有自己的风格与意境。
而为什么没有歌手能得到所有歌迷的心?这就是差异化的结果,或可用一句略极端的话来形容,你之蜜糖,他之砒霜。
坦白讲,四大天王各擅胜场。
拿张学友和郭富城来讲,一个嗓音天赋出色、技巧极高,另一个声音清澈、穿透力极强且天生忧郁感。
而若以上文歌曲来讲,比如《留下句号的面容》,当年的郭富城在唱功方面尚未大成,但他的清澈、低回与悲情,与这首歌的适配度可谓满点,就并不是所谓“唱功”可以去替代的。
鉴于成长性与曲风的多样性,郭富城有个相对特殊的地方,也就是他的高传唱度歌曲,其实并不能代言其唱功实力。
相对早期的《对你爱不完》、《我是不是该安静地走开》和中期的《动起来》、《唱这歌》和《Para Para樱之花》,他另外一些歌曲则明显被暗藏了。
比如1995年的《纯真传说》,1996年的《听风的歌》、《只因拥有你》、《离场》和《时光》,1997年的《爱的呼唤》、1998年的《风里密码》、《这夜心情》,1999年的《渴望无限》、《真的怕了》,2000年的《旅途》,2001年的《红色小夜曲》、《跳舞大王》。
这些歌曲都属于唱功成熟之后的作品,颇多普通乐迷难以驾驭的歌曲。
张学友的歌曲则大众更为耳熟能详。
比如《李香兰》、《每天爱你多一些》、《夕阳醉了》、《我等到花儿也谢了》及《这个冬天不太冷》、《你的名字我的姓氏》、《吻别》、《祝福》等等,难以尽数。
但是歌手的歌曲演绎能力,基本就集中在咬字、气息、高音区的突进和低音区的驾驭、假声及颤音技巧、情感融入上,就成熟歌手来讲,区别并不是普通歌迷以为的那样大。
尤其在港乐黄金年代的四大天王,都有极强的歌曲掌控能力,无非根据个人嗓音天赋和音域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所以真正所谓差异,主要还是在于歌迷本身的偏好上。
张学友和郭富城的巅峰期也并不同频,大致可以1996年为界,二人一前一后。
那么就并没有所谓“谁唱哪首歌会更好听”的说法。
无非也就是量身定制与个人风格的不同,郭富城的嗓音特质更有一种忧郁底色,然后声线清澈,尤擅尾音的演绎,张学友则介于浑厚和高亢之间,早期大气堂皇,后期略有咬字繁复之感。
黎明与刘德华同样如此,基于个人习惯和演绎模式,并没有谁一定会比其他人“更好听”的说法。
所以那些动辄“吊打”、“秒杀”和超越原唱的言论非常可笑。
四大天王也同时是“跨界”偶像。
单论影坛,他们不敌双周一成的当年威风,但结合歌坛声势,足以将他们推上华语娱乐之巅。
郭富城连续七年霸榜“肖像印刷品”销量榜、刘德华连续六年霸榜“十大偶像”评选。
刘德华入列九十年代影坛五大巨星、郭富城从双周一成手中夺下电影年冠、黎明被封“文艺小生”、张学友入行不久就连夺最佳男配角奖。
时至今日,郭富城与刘德华同在港影之巅,势头仍然凶猛,而绝大多数电影人都早已疲态尽显。
郭富城在演技层面的潜力和趋势更是惊人,可入港影之巅论道。
此外,四人在广告、慈善等领域,同样可令风云激荡。
对他们的成就,任何人都可以不服,但与之同时,你也绝找不出第五个人,能如他们一样纵横多个领域,皆可称王。
四大天王,终究成为了历史。
有为数不少的年轻人,已经不知晓刘德华、郭富城、张学友和黎明为何人。
曲风世象,早已轮转不知道多少年。
他们的那些演绎与探索,已经成为过往。
但天王之威,如大日煌煌。
纵有漫天繁星。
又谁堪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