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11日举办的京东11.11媒体开放日上,京东公布了不少今年双11的亮点与特色,尤其是在「实在的低价」与「实体经济」之间,已经形成了各大平台中的独有特色。
1,采销直播出圈,低价背后是服务保证
相比于传统货架及搜索模式,京东采销直播更能直观体现出今年主打的「低价」——截止11日下午,京东采销直播累计观看人数已突破3.2亿,有约300个品牌销售破亿元,新商家成交单量环比上月同期增长超5倍,与此同时,大量品牌、商家仍保持着销售高速增长态势。
在流量与供给端,京东百亿补贴频道商品数量较618时提升2倍,频道用户规模也较6月增长近5倍;京东9.9包邮频道内,上百个产业带的海量源头好物销量突破百万单;京东秒杀频道成交额较9月环比增长近10倍。
在京东零售CEO辛利军看来,京东的低价的核心在于「有品质和服务作为支撑」,而京东采销直播通过“不收坑位费、不收达人佣金”的方式,希望能够让品牌厂商、让产业链上下游都能够赚到钱。
这与不少平台通过高额的流量费用与大主播的高额坑位费、佣金形成了鲜明对比。
除了京东采销出圈,京东11.11还推出了超200项精细化服务、超80项行业首创以及独有的服务保障等
这其中,最为人所知的其2008年在业内首创的价保服务,仅在今年京东11.11期间,就节省了5.64亿元,已累计为用户节省了近90亿元持,而“只换不修”、“闪电退款”、“以旧换新”都已经成为了区别于其他平台的特色标签。
这一系列举措带来了实打实的成绩——在10月31日晚8点开启百亿补贴日中,4分钟频道成交额即破亿;“9.9包邮日”里,相关频道全天订单量较618当天增长超35倍,购物用户数提升超28倍。
可以说,经过今年京东11.11,京东的低价策略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2,与实体经济同行,追求可持续增长
在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的同时,京东作为「新型实体企业」,也在始终积极发挥反哺实体经济,并带动各类实体零售商家和广大品牌获得增长。
在品牌端,大量品牌实现了爆发式增长。10月23日开场10分钟,Swisse、同仁堂、海尔等多个健康品牌成交额超去年同期全天;10月31日开场10分钟,Apple、小米、荣耀、华为、OPPO等手机品牌成交额同比增长100%。大促首周,超薄平嵌冰箱、新风空调、净热一体净水器等家电家居好物成交额同比增长超300%;包括波司登、海蓝之谜、哥伦比亚等超6000个时尚品牌成交额同比增长超100%。
在商家端,增长表现同样抢眼,商家数量层面较去年同期增长超1.5倍。产业带好物也持续增长——其中,来自全国超2000个农特产地及产业带的农特产好物被送往千家万户,满足消费同时也帮助更多的农民实打实赚到了钱。“京东京造”和“惠寻”等京东自有品牌累计合作了国内超70%的核心产业带,通过爆品打造能力进一步激活了原产地实体经济。
在线下端,七鲜超市以及京东华冠超市也推出了多重活动,包括民生商品猪肉、牛肉和部分蔬菜更是同类商品“最低价”。京东到家则携手超40万家线下实体门店在购物旺季提供「小时达」、「分钟达」等送货上门服务,同时也带动了山姆、麦德龙、美的、等线下实体合作伙实现了爆发式增长——超10万新店成交额环比上月同期增长近8成。
京东物流层面,一体化供应链的物流服务帮助合作伙伴实现了运营效率提升——如面向商家提供的仓配一体产品“商务仓”,通过211运营线路优化和仓库运营升级,不断提升配送时效和区域覆盖率,带动了包括健康、图书、服饰等多品类外部客户销量增长。
技术层面,京东云在全链路保障购物体验的同时,进一步支持海量商家,尤其是中小商家实现了降本提效。京东官方服务与营销一体化平台京小智服务了超36万商家;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推出“助微倍增11.11特别行动”,为广大中小微提供了上亿级的息费补贴;京东白条联合6000余个品类、40万品牌和商家,推出商品先享后付等服务。
京东倡导和实践的低价,本质上是以数智化社会供应链赋能价值链网络体系降本增效,以高度嵌入社会生产流通消费体系的数智供应链促进了生产、流通、消费的正循环。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李东红表示。
对于行业来说,京东今年双11推崇的低价内涵并不仅仅「价格」——不是靠以次充好、缺斤少两,其特色在供应链里“挤水分”,把效率提升省下来的钱让利给用户和合作伙伴,做到有可持续性、并能激发消费市场活力的“真低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