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她还在台上神采奕奕,一支话筒在手,嗓音依旧洪亮。一个月后,这位陪伴几代人成长的央视"金嗓子"却永远离我们而去。2月13日,央视知名主持人虹云在北京一家医院病逝,享年81岁。她的离去,不仅是广播电视界的重大损失,更是无数观众心中难以愈合的伤痛。在中国广播电视史上,虹云可谓是当之无愧的"黄金一代"。1960年,怀揣着对播音事业的无限热爱,年轻的虹云加入了央视这个大家庭。作为新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她用那独特醇厚的嗓音,为观众打开了一扇通向知识和温暖的窗口。
《午间半小时》《话说长江》《话说运河》,这些节目如今听来都是满满的回忆杀。在那个没有短视频、没有网络直播的年代,虹云的声音就是很多人午后时光的最佳陪伴。她总是能把枯燥的新闻稿变成饱含温度的故事,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就记住了那些重要的信息。这份独特的播音魅力,让她在1992年收获了一份特殊的荣誉——受聘为指导播音员,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这不仅是对她专业能力的认可,更是对她多年来默默耕耘的最好褒奖。说起虹云的播音风格,真的是让人印象深刻。那声音不像某些主持人那样刻意追求字正腔圆,而是自带一种温暖感。
就像一位知心大姐姐,和你聊着家长里短,说着天南地北。即使是念稿子,也总能把每个字都说得情真意切,让人感受到字里行间的温度。这样的播音风格,在当时可以说是开创了一个新的流派。也正是这种亲和力,让她成为了无数后辈主持人心中的标杆。在新闻播音这个看似严肃的领域里,她告诉所有人:专业不等于冰冷,权威也可以很温暖。虹云老师的离世消息传出后,整个广播电视圈都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央视主持人张泽群的追忆,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德高望重的播音前辈形象。
他在社交平台上回忆道,那是1987年9月的事了。年轻的张泽群第一次走进央视的播音间,忐忑不安地准备为《午间半小时》投稿。就是在那里,他遇到了改变他职业生涯的贵人——虹云老师。虹云老师耐心地指导他,手把手教他如何调整呼吸,怎样找到最适合的语气。这一晃,就是38年过去了。如今的张泽群已经成为了央视的台柱子,但他始终记得是谁为他打开了新闻主持这扇大门。山西卫视主持人雷璐的回忆,又让我们看到了虹云老师和蔼可亲的一面。
14年前,她有幸和虹云老师、陈铎老师同台主持。虹云老师那治愈的笑容,至今仍在她的脑海里挥之不去。而最让人心碎的,莫过于老搭档陈铎的那一声叹息。这位与虹云老师共同主持过《话说长江》的老朋友,在接受采访时几度哽咽。原来,就在几天前,他们还有过联系。但是虹云老师没有回复消息,现在想来,或许她已经在和病魔抗争了吧。配音演员阎萌萌发文"虹云老师千古"的悼念,更是让人感受到了业界对这位前辈的敬重。
虹云老师的离去,对很多人来说都太突然了。就在一个月前,她还在舞台上发光发热。一身简单的毛衣,虽然白发苍苍,但精神矍铄。手握话筒的那一刻,仿佛岁月从未在她身上留下痕迹。谁能想到,这竟成了她留给世人的最后一次演出。回看她生前的点点滴滴,在她81岁的人生里,播音一直是她最大的牵挂。2023年到2024年间,她依然活跃在各种文艺活动中。
哪里有需要,她就出现在哪里。一场讲座、一次演讲,对她来说都是享受,都是对这份事业的坚守。她从不觉得自己老了,反而像个永远充满活力的少女,随时准备着为观众奉献自己的声音。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虹云老师用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初心不改。即便已是耄耋之年,她对播音事业的热爱丝毫未减。有人说,到了一定年纪就该安享晚年。但在虹云老师的字典里,似乎从来没有"退休"这个词。
2023年到2024年间,她的足迹遍布各种文艺活动现场。别人都说她是播音界的"常青树",永远充满活力,永远站在舞台中央。一次次的讲座、一场场的演讲,她总是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出现。就像一位永远不知疲倦的园丁,用自己的经验培育着播音事业的新苗。在她的课堂上,你总能看到那个认真严谨的老师。即便是简单的发声练习,她也会一遍遍地示范,直到学生完全掌握。在舞台上,她更是光芒四射。
那个拿起话筒就能瞬间变得神采奕奕的虹云老师,总是让人忘记她的年龄。就在一个月前,她还在为观众献上了精彩的表演。台下的掌声雷动,台上的她笑得像个孩子一样纯真。那一刻,没人能想到这竟是她留给我们的最后一次演出。回想起来,虹云老师一生都在践行着一个简单的道理。那就是只要热爱,年龄永远都不是问题。在她看来,话筒就是最好的伙伴,舞台就是最温暖的家。
她用实际行动告诉所有人:人生没有所谓的完美退场。只要你愿意,就永远都是主角。只要你坚持,生命就永远熠熠生辉。虹云老师的离去,让我们失去了一位播音界的传奇人物。但她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那标志性的醇厚嗓音。更是一种永不言退的精神,一份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她用六十余载的坚守,为中国广播电视事业树立了一座丰碑。
愿天堂没有病魔,愿她的声音永远在我们心中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