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拔斯王朝乃阿拉伯帝国第二个世袭王朝,古称黑衣大食,750年推翻倭马亚王朝,定都巴格达,1258年为蒙古旭烈兀西征所灭。阿拔斯王室源自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之叔父阿拔斯·伊本·阿卜杜勒·穆塔里卜,其统治期间,中世纪伊斯兰教世界达到鼎盛,尤以哈伦·拉希德和马蒙时期为最。
自718年起,阿拔斯·伊本·阿卜杜勒·穆塔里卜后裔(哈希姆家族)开始谋求掌控阿拉伯帝国,凭借巧妙的宣传鼓动,赢得众多支持者,包括伊拉克阿拉伯人、伊斯兰教什叶派及呼罗珊的波斯人,结成联盟,以哈希姆家族为首。
746年起公开反抗,哈希姆家族首领阿布·阿拔斯-萨法赫于750年大杰河战役中击败倭马亚王朝军队,哈里发马尔万二世逃往埃及后遇害,其余成员亦遭杀害,仅阿布达尔拉曼逃至西班牙称王,建立定都科尔多瓦的后倭马亚王朝,与阿拔斯王朝对峙。
发展
公元750年,阿布·阿拔斯-萨法赫即位,成为首任哈里发(执政时期750至754年),将首都定于库法,并自诩为“屠夫”,因其铁血统治而著称。
751年,阿拔斯王朝在怛罗斯战役中击败强盛的唐朝。第二任哈里发曼苏尔(754至775年在位)执政期间,以伊拉克为中心,在底格里斯河畔建立新都巴格达,并于762年迁都于此。他削弱了波斯人的权力,强化了自身的统治。
兴盛
阿拔斯王朝初建的八十余年间(750~833年),尤其是哈伦·拉希德(786~809年在位)与马蒙(813~833年在位)执政期间,堪称阿拉伯帝国的辉煌时期。哈伦·拉希德尚未亲政便挥师东征拜占庭帝国,逼使其摄政埃里尼屈服献礼。
公元800年时,阿拔斯王朝统治着4400万臣民。哈伦·拉希德和马蒙的领导下,帝国政局稳定,经济昌盛,贸易发达,文化繁荣,达到了帝国的巅峰。
哈伦·拉希德借鉴波斯萨珊王朝的治理经验,完善行政系统,强化中央集权,健全司法制度,设立驿站,实行新税制,推动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外交往来,国库丰厚,经济繁荣。同时,他也注重文化艺术的发展。
马蒙在位时,重用波斯贵族执掌军政,化解同什叶派的矛盾,修筑水渠和道路,减轻地税,扶植学术研究,推动伊斯兰文化的发展,甚至支持穆尔太齐赖派的宗教和哲学理念。
830年,在巴格达创立了综合学术机构“智慧宫”,加速引进翻译外国典籍。使伊斯兰世界首次接触到当时的科学、哲学思想。对于政治反对派,他坚持武力镇压。马蒙的政策被后继者发扬光大。这段统治时期被赞誉为“黄金年代”。
其后,阿拔斯王朝继位者穆塔西姆(833~842年)起用突厥奴仆护卫队,然而其在巴格达之表现欠佳,迫使穆塔西姆转都到距离巴格达约160公里的萨马拉,此后,萨马拉在此地成为了长达56年的国度首都,历经八位哈里发。
自9世纪下半叶起,突厥势力逐步崛起,突厥将领掌握兵权,任意废黜或谋害哈里发,哈里发由此沦为傀儡。
934年,德莱木人组建的白益王朝于945年占领美索不达米亚及巴格达后,哈里发再次成为其操控的傀儡。
10世纪中叶,王朝直辖领地仅剩巴格达及其周边狭小区域。
945年,布韦希王朝进驻巴格达,迫使哈里发授予其“最高统帅”头衔,剥夺其政治权力,仅保留宗教领袖地位。
1055年,塞尔柱土克曼人攻占巴格达,迫使哈里发授予“苏丹”称号,发号施令,哈里发彻底沦为其掌控。
此后的8次十字军东征(1096~1291年)对王朝政权亦产生巨大冲击。
为了维系阿拔斯家族领导下的哈里发帝国之稳定,帝国对农民、工匠与奴隶进行了无情的剥削,使得阶级、民族与宗教的矛盾日益尖锐,人民起义与教派纷争此起彼伏。
自9世纪起,人民起义蔓延至帝国各地,其中最具规模的包括巴贝克起义、卡尔马特起义、赞吉起义、穆盖奈尔起义以及黑奴起义。其中,黑奴起义由北非至幼发拉底河的硝石矿区的黑人发起,尽管多次出兵镇压,但叛乱仍持续长达13年(870~883年),导致阿拔斯王朝国力日渐衰弱,内乱不断。
异族入侵,起义频发之际,国内多省趁机宣布部分或完全独立。部分部落亦以起义谋求独立。宗教维系帝国统一之势已荡然无存。
北非摩洛哥、阿尔及利亚一带的伊德里斯王朝(778~974年)于778年率先独立,随后,波斯、中亚相继建立塔希尔王朝(821~873年)、萨曼王朝(819~999年)、萨法尔王朝(861~1003年)、阿拉菲德王朝(864~928年)、伽色尼王朝(975~1187年)、布韦希王朝(945~1055年)、塞尔柱帝国(1037~1194年)、卡尔提德王朝(1231~1389年)。
北非与地中海东岸创建阿格拉布王朝(800~875年)、图伦王朝(868~905年)、阿尤布王朝(1171~1250年)、哈姆丹王朝(905~1003年)、法蒂玛王朝(909~1171年)和赞吉王朝(1127~1262年)。
其中,什叶派的法蒂玛王朝尤为强大,向阿拔斯王朝位于巴格达的逊尼派哈里发发起挑战,威胁伊斯兰世界的统一;塞尔柱帝国更为强大,通过不断扩张国土,实力远超阿拔斯王朝,击败拜占庭帝国,成为十字军不得不面对的突厥势力。
灭亡
1157年,阿拔斯哈里发阿里-穆克塔菲在巴格达之战中击败塞尔柱王朝,赢得独立。
1194年,美索不达米亚的米迪亚塞尔柱王朝败于花剌子模王朝,此战导致塞尔柱在巴格达周边的统治瓦解,阿拔斯王朝获得彻底解放。
阿拔斯王朝后期,唯一具有影响力的哈里发是第34位的纳赛尔(1180~1225年在位),然而,他的权力也是短暂的,帝国颓势未改。
13世纪初,蒙古帝国在东方崛起,成吉思汗的侵略扩张令其稳定壮大。
1258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旭烈兀挥师阿拔斯王朝,巴格达被围,末任哈里发穆斯台绥姆(1242~1258年在位)的叔父惨遭杀害,穆斯台绥姆投降,后丧生在蒙古铁骑之下,阿拔斯王朝寿终正寝,伊利汗国控制波斯大部分领土,王朝余臣也难逃一劫。
政治
阿拔斯王朝实行的是政教合一的封建制度。在行政上,大量采纳波斯人的政治制度,重用波斯贵族掌控要职,众多非阿拉伯穆斯林贵族和学者也参与其中。哈里发大权独揽,号称是“真主的代理人”,作为先知穆罕默德家族的合法继承人,他也是正统派教义的捍卫者。哈里发之下,设有“维齐尔”(即首相),拥有极大的权力,除了王储的选定,王朝的所有行政和宗教事宜,皆可由首相全权处理。
王朝完善了司法体系,法官由虔诚的伊斯兰教徒、对教义和律法有深入了解且品质优秀的法学家担任。教法官只审理穆斯林的诉讼。王朝首先设立严密的警察组织,全国警察署长同时担任哈里发警卫长,后改由突厥近卫军将领接替。
科学文化
阿拔斯王朝与中国唐宋时期交相辉映,四大发明从丝绸之路传入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制成了火药的黄金配比,对奥斯曼帝国征伐拜占庭及火器时代的战争具有深远影响;指南针让阿拉伯跃居世界航海大国之列;水力、潮汐在阿拔斯王朝得以广泛应用于碾米、灌溉、铸造和造纸。
阿拉伯在科学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上,对世界影响深远,尤其是源于印度的阿拉伯数字。比鲁尼、阿布·纳斯尔·曼苏尔等伊斯兰数学巨匠,其研究涵盖代数、几何。物理学的辉煌成果体现在光学,伊本·海森姆的《光学书》堪称光学科学经典。医学在阿拔斯王朝占据重要地位,塔吉克科学家伊本·西纳创作了《药物真作》和《健康书》等医学佳作。同时期的天文学、炼金学(早期化学)同样有长足进步。智慧宫作为皇家推动学术发展的综合机构,善于译介叙利亚、波斯和希腊典籍,得以让伊斯兰世界率先接触当世科学与哲学思想。该机构由叙利亚基督教徒伊沙克负责管理。
此间,阿拉伯文学的骄傲便是闻名世界的《一千零一夜》,这部作品并非某位作家的独创,而是中东地区广大市井艺人和文人学士历经数百年的积累、提炼和加工的智慧结晶。
伊斯兰哲学与宗教问题息息相关,但并不完全等同于伊斯兰教。他们是将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带入伊斯兰世界的重要纽带。他们始终修正哲学,弘扬伊智提哈德精神。此外,他们还有许多影响深远的原始哲学著作,并将自己的思想融入基督教哲学,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便是托马斯·阿奎那。
民族
阿拔斯王朝肇建之初,人口约在3千万左右,然而随着领土的扩张及经济的兴盛,至9世纪初时,人口已增至4亿余。然而,自10世纪至12世纪,阿拔斯王朝陷入了最黑暗的时期,人口因国家的分裂与战争而锐减,至1250年,人口仅剩不到1亿。
阿拔斯时期民族繁多,构成复杂。主要居民包括阿拉伯人、波斯人、埃及人、突厥人等。阿拔斯王朝位居亚欧非三洲交汇之地,也吸引了众多外族迁入,且阿拉伯国家大力鼓励阿拉伯人向外迁移。
外交
751年,阿拔斯王朝军队在中亚怛罗斯战役中击败唐将高仙芝所率的唐、中亚联军,成功夺取中亚西部河间地区,与唐帝国隔葱岭相望。此役,阿拉伯帝国获造纸术。
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吐蕃趁唐将西域兵力调回、防务空虚之际,联合进攻唐朝。战后,阿拉伯人在葱岭以西多次交锋,夺得西域控制权。在此过程中,回纥人政权作为唐盟友崛起。
其造纸技艺皆由中国工匠传授。造纸术后由阿拉伯传至欧洲。继造纸术之后,中国其他发明亦经丝绸之路传入阿拉伯帝国,再经西班牙、西西里及法国部分地区传遍欧洲,对西方文明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