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昇夫 字数 1553
事物的发展,包括人与人、人与事物之间的相遇,并发生的一些事情和结果等等,都是有一个契机的。这个契机,我想到两方面,一个指“缘分”,缘分有善,也有恶,缘分带有随机性。另一个方面,契机来自人为,外界,一方是被动,另一方是主动。譬如,你正常走在路上,没有违规,却被酒驾或其他意外撞到,飞来横祸,这是被动的,是来自外因的主动。我说这话的其中一个意思:坚持自己,坚持善,可能会成为自己,获得善。坚持恶,行恶,最终一定会得到恶,所谓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现在的我读《离骚》,也是有一个契机。《离骚》并不是现在才知道,也不是新事物。以前读,少有或没有现在这样的身同感受般的体会深和对屈原的理解,以及对人生的思考。为什么以前觉得跟自己无关,即使读到也是没有切痛心里,读读而已?因为这个时候来读,与我现在的思想和处境有某种相近相符。

近日有读者留言: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脩吾初服”。
此句正来自《离骚》,是引发我读《离骚》的一个直接契机。
这句话的意思是,既然进(进取,按自己的观念行为前进)不能被认可,受到阻碍、打击、获罪,不如退出来,穿上我当初的衣服。还原本真的我,做自己。
这话如明灯,如甘露,醍醐灌顶,说到了我的心里。与其苟合,使自己痛苦,为什么还要委屈求全去继续?我觉得“退”是对的,以退为进,以退为守。人是为自己活,不为别人,何况这个别人是肮脏卑鄙丑恶的东西。道不同不相为谋。那个人、事物,让你不愉快,为难你,你因而厌烦,痛苦,为什么不离开“他”呢?离了谁,地球都会转,离开了固有的不利环境,走出去,一定会得到新生。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这句话不陌生,也常想及。以前读苏东坡,常多羨慕。现在想到,他一再遭贬,从黄州贬到惠州,可能在某一段过得舒心一点,仇人见了,恶心又起,使再贬至更为蛮荒之地的儋州。过琼州海峡,风急浪恶,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谓不是搭上大半条命。一方面足见世上那些恶人有多么的恶,一方面可以体会苏东坡的流离和内心的强大。面对困境,是妥协、放弃,还是坚持自我?这是人生需要面对的课题。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光阴似箭我好像跟不上,岁月不等待人令我心慌。
年复一年,常常会有这样的心里、情感。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见草木由盛到衰,不禁想到美人也会日益衰老,同理,自己也逐渐走向衰老。
现实不得志,内心产生焦虑。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我揩着眼泪啊声声长叹,可怜人生道路多么艰难,由此哀叹人民生活的艰难!
我相信,只有善的人才有此情此感。恶人不管民生死活,眼里心中只有自己,是不会有这样的情感的。

余虽好脩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脩姱xiū kuā,洁美。鞿羁jī jī ,指马缰绳和络头,比喻束缚。谇(suì):进谏。
我虽爱好修洁严于责己,可早晨进谏晚上即遭贬。
现在的社*要混圈子,不能适应这个圈子,必然成为众矢之的,即所谓的要会“做人”。我要说:去你妈的“会做人”。要有关系,有关系会得到照顾,办事处处绿灯。你自己品洁高行,鹤立鸡群,很难适于这样的群体。这难道不是现实吗?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蕙纕huì rǎng,香草作的佩带。揽茝lǎn chǎi,采集白芷,比喻坚持高尚的德行。
既因为我用香蕙作佩带而贬黜我,又因为我采集白芷而给我加上罪名。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成心找一个人错,很容易找到,因为没有谁不出错。就算没错,以他的理由硬说你错。历史上已有现成的例子——“莫须有”。对这样的人、事,你还有什么话可话呢?!
路曼曼其脩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追寻真理方面,前面的道路啊又远又长,我将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
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远逝以自疏。
彼此不同心怎能配合啊,我将要远去主动离开他。
譬如夫妻关系,同床异梦,不再有感情,没有了信任,一味猜忌,百事都会成为矛盾的焦点。还能在一起吗?
(于红花湖2025.2.26.1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