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鉴》21大臣强行为国君开脱罪责,孟子是这样讥讽的

凌崖 2023-08-29 22:58:53

破燕之战,是战国中期发生的一次大事件,本来应该是战国七雄的,结果在那时,燕国差点就被吞,早早变成六国。

试图一举吞燕的国家,正是齐国,其时的国君是为齐宣王。

齐宣王田辟彊,齐威王之子,田齐的第五位国君,在位时虽比不上其父的才干,但到底也算是一个有作为的君王。

在他即位第六年时,就办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开头所说的破燕之战。

孟子

1、前因

当时燕王哙老糊涂,硬是听信谗言把君位禅让给了相国子之,都什么年代了,还搞禅让?

这自然引起太子和许多忠心于燕国宗室的大臣,以及不少国民的不满,而子之才干也属实一般,上位三年内把燕国上下搞的怨声载道。

于是以太子平为首的人马和子之的势力便打起来了,构难数月,死了好几万人。

齐国正是在这个时候以帮助燕国平息内乱的理由出兵的。

而进展也出乎意料的顺利,十万精兵入燕境之后,不只所到之处百姓们欢天喜地帮着开城门,就连偌大的燕国国土,竟也是在不到五十天的时间内就给打下来的!

齐宣王得到战报,飘了,认为这是上天有意要将燕国那大大的一块肥肉送到自己嘴里!

而他身旁的好多大臣也在此时纷纷唱和,劝他就应该趁此齐军控制燕国全境的大好时机,一举吞并燕国国土!

当然也有人反对,认为这样做不道义,搞不好还会引来其他诸侯国的干预,那样的话可能就不妙了。

所以齐宣王也有些拿不定主意,他找来孟子咨询,孟子劝他说,取与不取并不是首先该关心的,最重要的应该是先看看燕国的民心何在。

如果燕国民心悦服的话,取之无妨;可如果燕国民心根本就不向着齐国,那就不应该取。

孟子还说,当下燕民欢悦于齐军的到来,那只是因为齐军帮助他们平息了内乱,让他们又能过上安稳的日子,可是如果齐军最后弄的他们再次颠沛流离,陷入水深火热之中,那和之前燕国内乱的状态又有什么不同呢?

言下之意,劝齐宣王至少派人往前线约束部队,不要做伤害燕国老百姓的事情。

可偏偏当时在前方的主帅匡章没有好好约束部下,而齐宣王也利欲熏心,决定冒次大险,看能不能在自己手里办成一件伟业,于是一举吞燕的战略决策被他敲定了!

就这样,本来还对齐军很欢迎的老百姓们,在接连看到齐军对他们的掳掠,以及齐国想吞并他们的国土以后,出离愤怒了,都奋起反抗。

而其他诸侯国也不愿看到齐国做大,纷纷决定出兵干预,各国的联盟正在加紧酝酿之中。

得到情报的齐宣王这下又慌了,忙又找来孟子咨询对策,孟子叹口气,最后劝他说:“国君啊!您现在应该赶紧下令前线的部队,将绑缚的燕民给放了,将他们的宗庙礼器归还,然后协助他们的父老推举出新国君,新君继位后,我们齐国大军就应该赶快回来,不要再于燕国停留了。只有这样,避免更大的灾祸还来得及!”

但是,齐宣王又没有听。

这就导致后来各诸侯国真的联合出手干预了,齐军在燕民的反抗下实在也再待不下去,只好灰溜溜的回来。

齐国这次搞出这么大动作,明明能得到不少实在利益,反而最后弄的啥也不是,一地鸡毛,还惹来所有国家的仇视、怨恨,此事办的,当真是差到了家!

更可怕的是,燕国人从此在心里恨上了齐国,那个新王登位以后成了燕昭王,在齐宣王死后命乐毅为将率精兵联合其他国家再度伐齐,那一次,打的齐国差一点灭国!

一切,还是要追溯到现在这个时间点,齐宣王重大的决策失误上。

2、后果

齐宣王眼见着龙精虎猛,本来有希望吞并燕土的百战锐师灰溜溜地回来,还有其他国家据说也在谋划着联合伐齐,心里当然也很不是滋味。

在朝堂上他就忍不住连连感叹道:“哎!我现在真的是很惭愧,很惭愧啊!我都已不好意思再见到孟夫子他老人家了。”

众臣听后也都默然不语,孟夫子曾苦心劝过大王,这他们许多人都是知道的。

可有一个人例外,陈贾。

他听到君王的哀叹后,意识到只要帮国君在孟子面前开拓了罪责,那一定是一个向国君献媚的大好机会!

于是便微笑着又信心满满道:“大王何必这样讲呢?无需忧虑,待臣去去就来。”

他去哪了呢?

稷下学宫,孟子在那里。

见到孟子后陈贾先莫名其妙问一句道:“请问老夫子,周公是什么人呢?”

“当然是古之圣人。”孟子淡然答道,凭他多年跟人辩论的经验,就知道这家伙此次来还有这么问,一定没安什么好心,保不齐就有后招在这个问题后等着呢。

果然,陈贾接着又好整以暇笑道:“那么,周公当初安排管叔监管商地,可管叔后来却凭借着商地叛乱了,那周公是一开始就知道他会叛乱,而仍然把他派过去监管的吗?”

“当然不知道。”孟子如实答道。

“呵呵。”陈贾又笑了:“那么,这是否也说明,就连古之圣人都有犯错的时候呢?”

说完这句话,陈贾前倾的身子向后撤了撤,得意洋洋看着孟子。

“噢!原来是为了这个事。”孟子心中不由哂笑,这才明白。

合着绕了这么大一个圈子,原来还是为帮齐王开脱决策失误来着。

想了想,孟子便正色答道:“周公,是管叔的弟弟,管叔,则是周公的哥哥,周公当初那样安排,不是非常合理的吗?何况古之君子,就算犯了错,也会勇于改正,但今之‘君子’则不然,别人有过错他还要一味顺从他们。”

说到这里,陈贾的脸色已经变了,开始泛红。

谁曾想孟子更厉害的话还在后面:“古时的君子,他们的过错就像是日月之食一样,百姓们都能看见的一清二楚,而等他们改正了过错以后呢?百姓们还依旧是仰望敬佩着他们。可现在的‘君子’岂止是顺从他人过错那么简单啊?还要想出各种言辞来帮他们掩饰呢!”

...

陈贾直接心头一震,脸刷的通红了一片。

孟子这一口一个“今之君子”,杀人诛心那!

于是匆匆拜辞过孟子,灰溜溜回去了。

3、总结

孟子和陈贾的辩论,从难度上来说就不一样。

陈贾是提前就想好腹稿,专程前来诘难的,而孟子则是即时回应,没有多少富裕的时间来进行思索。

可孟子不愧雄辩滔滔,几句话回击的依旧缜密有力而堪称完美。

另外从齐宣王来说,本来他通过破燕失利这件事已经深感惭愧了,所谓知耻而后勇,若能由此改过,那反而是件好事,好多的改过行为的确也正是在感到惭愧之后,才下定决心实行的!

可是,偏偏就是陈贾这种人,看似巧佞地帮着君王开脱了过责很是忠心,可实际上,这种人恰恰会掐断了君主改过以变更强的路径,是有害的。

这也是孟子为什么一定要毫不犹豫将其驳斥回去的原因。

孟子曾说:“吾岂好辩哉?”

难道我真的是那么喜欢跟人辩论吗?

不是的,“吾不得已也!”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