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哥古迹:寻访空中宫殿(PhimeanakasTemple)

关中拍客 2025-03-07 16:29:53

在吴哥城内西北侧,曾经是王家宫殿区,周围环绕着大量建筑遗迹。这里始建于公元十世纪,改建于公元十二至十三世纪阇耶跋摩七世统治时期,现存以“空中宫殿”为核心的多座高台石砌建筑——

2025年2月1日傍晚,游览完巴戎寺以后,我步行前往宫殿区,经过路边的巴方寺(Baphuon)。这里游客不多,树木茂密,宁静惬意。在寺庙旁的水池岸边,一对新人拍摄婚纱照,三只猴子坐在旁边观看,充满了和谐温馨的氛围。

巴方寺的主体建筑是一座高达24米的寺庙山,东侧有一条长约200米的通道,下方由并排的石柱支撑,中间矗立着十字形石亭,被称为“空中参道”。环绕巴方寺一圈儿,在东北角的树林间,穿过一座单门孔的塔楼,便进入北侧的王宫之中。

漫步王宫内,周围都是树,看不见几座建筑,显得四处空空荡荡。过去,这里的建筑都是木质结构,所以大部分已经荡然无存,只剩下散落满地的瓦片等建筑构件。2019年11月,王宫遗址保护修复工程正式开始,成为中国政府援助柬埔寨吴哥古迹保护(三期)的重点项目。

王宫所在的长方形区域,被高约五米的土墙环绕,东西长585米,南北宽246米。在王宫的中央,坐落着一座寺庙山,外观呈三层金字塔形,上方修建有回廊和塔殿,被称为“空中宫殿”。

相传,在这座宫殿中,居住着九头蛇那迦神。每天晚上,国王都会来到这里,跟幻化成美女的那迦神交欢。如果哪天晚上,那迦神没有出现,意味着国王的死期将至。

在“空中宫殿”的脚下,便是中国—柬埔寨政府吴哥古迹保护工作队所在地。此时,已经到下班时间,工地看不见一个人影,隔着低矮的篱笆墙向里望去,大棚下面覆盖着正在进行考古发掘的探方。

在王宫遗址保护修复工程中,践行“最小干预”和“考古先行”的理念,涉及考古勘查与发掘研究、文物建筑与遗址修缮、石质文物保护与生物病害防治、中柬联合实验室建设、环境整治与展示中心建设等几个方面。

游览完“空中宫殿”后,向东250米处是王宫的正门,紧邻着南北长约300米的战象平台。走出王宫正门,登上战象平台,眼前是一片宽阔的广场,正对着通往胜利门的大道,曾经是举行阅兵仪式和重要活动的地方。

在战象平台的最北端,有一座高约六米的癞王台,周围的墙壁浮雕刻画了众神、配偶与随从在宫殿生活的情景。有人认为,癞王台可能是举办丧葬仪式的地方,在这里火化王室成员的遗体。

在广场的东边,排列着十二座塔庙,被称为“十二生肖塔”。相传,在十二座塔庙之间,曾经悬挂钢丝,进行杂技表演。但是,有人认为,进行阅兵的时候,这里是官员和外国使节的观礼台。

除此之外,在王宫周围,还分布着圣皮度寺(Preah Pithu)、提琶南(Tep Pranam)、普拉帕利雷寺(Preah Palilay)、喀霖寺(Keang)等寺庙遗迹,如同众星拱月一样,组成庞大的建筑群。

王宫正门

战象平台

癞王台

十二生肖塔

圣皮度寺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