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块买个“艾灸凳”?这些人专盯老人们的养老钱,真是好骗吗?

卡卡科普洞察 2025-04-20 18:34:37

“我外婆被艾灸凳骗了5000块,全家劝了半年都没用!”最近刷到一位网友的哭诉,评论区瞬间炸了——“我妈也买了,说坐上去能治三高”“我爸非要买,说不买在老伙计面前没面子”……这些留言像一根刺,扎得人心疼:明明是最该安享晚年的年纪,老人们却被“艾灸凳”套走了养老钱,这事儿到底咋就屡禁不止?

被“艾”包装的骗局:5000块的凳子,成本可能不到500

所谓“艾灸凳”,说穿了就是个带加热或排风功能的塑料凳子。

用户体验时,商家会往里面塞点艾绒,要么用风机排走艾烟,要么靠高温“干熏”,本质上就是个普通的电子产品。

但到了商家嘴里,这凳子成了“包治百病的神器”——“能治高血压、糖尿病,连新冠后遗症都能调”“坐一次相当于做十次艾灸,比老中医还管用”。

可现实有多打脸?

有网友拆开所谓“高端艾灸凳”发现,里面就是个普通的加热模块,艾绒薄得像张纸;电商平台同款产品只要五六百,线下店却敢标5000+。

更离谱的是,这些商家连“医疗器械”的幌子都敢打——要知道,真正的医疗器械必须有国家药监局备案号,而艾灸凳连“三无产品”都算不上,顶多是“四无”(无资质、无功效、无售后、无保障)。

老人们为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阿姨您看,王奶奶坐了三个月,血压都正常了!”“叔叔您买了,孩子们也不用操心您身体了!”这些话术,是骗子们精心设计的“洗脑套餐”。

他们太懂老人的软肋了:

一是“情感缺口”。

很多老人独居,子女忙工作没时间陪,骗子就当“干儿子”“干闺女”,早上送鸡蛋,中午陪聊天,比亲儿女还热乎。

有位被骗的张大爷说:“他们天天喊我‘爸’,我好久没听到这声‘爸’了。”

二是“健康焦虑”。

上了年纪,谁没点小毛病?

腿疼、失眠、血压高……骗子抓住这点,把艾灸凳吹成“救命稻草”:“医院治不好的,我们能调;吃药有副作用,我们纯绿色。”老人们宁可信其有,就怕“错过最后一根稻草”。

三是“从众心理”。

会销现场,十几个老人坐一起,有人带头买,其他人就慌了:“老姐妹都买了,我不买显得我抠门?”“大家都说好,总不会都被骗吧?”结果你买我买,钱就这么进了骗子腰包。

骗局背后:被异化的“艾灸”,该谁来管?

艾灸本身是老祖宗传了几千年的宝贝。

《黄帝内经》里就写“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正规艾灸确实能温通经络、调理身体。

但到了骗子手里,“艾”成了包装骗局的“遮羞布”——电加热的“假艾灸”没有艾烟、没有药力,只有热度;用鸡蛋托盘碎末做的“假艾绒”,连艾草味都没,更别说疗效了。

这些年,从“免费理疗送挂面”到“高价推销养生链”,从“艾灸包治新冠”到“稀土项链降血压”,养老骗局换着花样割老人韭菜。

好在警方和市场监管部门已经行动:日照警方端掉过36人诈骗团伙,广西查处过卖八九千“养生链”的艾灸馆,浙江对虚假宣传艾灸能防新冠的商家罚了15万。

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骗子们换个门头、改套话术,又能骗一批老人。

我们能为父母做点啥?

前几天和被骗的网友聊天,她哭着说:“我妈不是贪小便宜,是太怕给我们添麻烦了。”这句话戳中了痛点——老人们省吃俭用买“艾灸凳”,图的不是疗效,是“我能自己照顾好自己,不给孩子添负担”的安心。

要破局,得“三方合力”:子女多回家看看,哪怕只是陪爸妈吃顿饭、聊聊家长里短,别让骗子钻了情感空子;社区多办点科普讲座,教老人认资质、辨真假,别让“包治百病”的鬼话有市场;监管部门加大打击力度,让骗子“骗一次,牢底坐穿”。

最后想对老人们说:您攒了一辈子的养老钱,是给孙子孙女的红包,是生病时的底气,不是给骗子的“智商税”。

要是有人非让您花大价钱买“包治百病”的东西,先给子女打个电话——我们不怕您“麻烦”,就怕您“上当”。

0 阅读:6

卡卡科普洞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