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黄袍加身,结束五代十国割据局面,其实都是一场阴谋

沫沫在哪 2021-03-12 20:54:42

黄袍加身,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杯酒释兵权”,说出这些名词我们就在知道要讲的就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

出生于军人世家的赵匡胤,家人身份经历对他以后从军、夺权、登位有着莫大的影响。在从军以后,经过几年的作战经历培养了部分亲信,此时后周年仅七岁的后周恭帝刚即位,赵匡胤心中有了计划,他要夺位。于是私下秘议,就有了手下四下散布谣言,采用攻心计划说服大家。又趁赵匡胤假装喝醉的情况下,其弟及亲信将事先准备好的黄袍披于他身,一切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宋太祖赵匡胤创立宋朝之初,平定各处叛乱,巩固了政权。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军队管理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经过几年努力,政治、经济、军事都有了一定实力,于是太祖想通过战争方式实现全国统一。

在结束五国十代的混乱局面过程中,太祖一直考虑两个问题1.如何完全实现中央集权统治2.如何维护新生王朝,不至于步入五代的后尘。在建隆元年末平定叛乱太祖召见丞相赵普时,太祖心中已有计策,只是此话不应从自己口中出。他问赵普为何从唐末依赖,短短几年耿朝换代,前前后后更换的皇帝有几十位,如此延绵不休,如何才能制止?赵普心中自治症结所在,也明白太祖担忧为何,指出历代藩镇权利过重,当臣子的权势过于重大,如要解决必须削弱他们手中政权,改变不平衡局面。此刻太祖心中已了然,一个新的计划油然而生。

于是就有了建隆二年的著名典故“杯酒释兵权”。太祖把好友重臣石守信及其他重要将领留下晚宴,酒兴高至之时,突然痛哭流涕,自言自从被大家推举为皇帝之后,夜夜难安还不如不做这个皇帝。

言语至此,大家心知肚明,皇帝这是在怀疑他们的忠心,于是纷纷表忠心,对皇帝绝无二心。太祖对此仍不满意,直言说即使你们没有二心,如若有一天你们的手下也拿出一件黄袍加身,你们又该如何?

这些跟随太祖久经沙场、历经生死的人已经清晰得知这场宴会的目的。事情的发展似乎很顺利,在太祖点他们交出兵权之时,大家已心知肚明。于是有了以石守信为首的大批军事将领请旨告老还乡,这自然就是太祖要看到的局面。

看似很简单的用一场宴会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实则在实施计划之前太祖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唐朝和五代时期有个现象,就是人才被留在地方,地方的人才储备变强可以跟中央抗衡。当地方的人才流出靠近中央时,地方势力就被慢慢瓦解了。

人才靠近中央,瓦解地方势力,需要时间。但是一旦成功,遏制藩镇不在话下

太祖很快就让皇族跟高级将领联姻,使中央集权进一步集中巩固。

杯酒释兵权实则是一场鸿门宴,能成功,不仅仅是太祖能力问题,他的品质也决定了事情的成败。大家信任他跟着他闯荡。

太祖给了这些跟他打天下的功臣荣华富贵,他说到的做到。当太祖觉得他们会威胁自己的政权统治时,用文明简单的方式解决问题。位极人臣,心中自然有一定丘壑,他们理解明白太祖心中所想、所虑、所忧。于是他们选择老老实实的交出权利,安享富贵。

没有了实权的他们,实则过得更逍遥自在,不用再心惊胆战,肩上的担子也没有那么重了,比起这种完美的结局,可比那些登上帝位斩杀功臣的强得多。

0 阅读: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