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在加勒比海底距离海平面约5000米海域的一座活火山喷发口发现的一群大虾,被称为“无眼虾”,科学家将其命名为大西洋喷口盲虾(Rimicaris Hybisae),这是一个全新的物种。
这种虾分布非常密集,根据统计,1立方米存在约2000只“无眼虾”,有密集恐惧症的人看了估计会起一身的鸡皮疙瘩。
“无眼虾”的颜色偏白,眼睛不像普通虾那样明显,但是这并不代表它们看不见,虾背的感光器能够感受到一些微弱的光,帮助它们在海底顺利地生活。
有趣的是,发现无眼虾的区域水温高达450℃,也鲜少阳光照入。
从理论上来说,这里不可能存在任何活着的生命,因为海底的生物大多由蛋白质组成,最高能够忍受的温度在70℃左右,一旦达到临界点,这些海洋生物将会被“热死”。
那么,“无眼虾”是怎么在这片高温海域生存的?难道它已经进化成“超级虾”了?这种耐高温的虾,能不能下火锅呢?
无眼虾为什么能够在450℃高温的环境下活着?
实际上,无眼虾并不是生活在热喷泉口,而是在喷口的周围。这片区域除了无眼虾之外,存在螃蟹、巨蛤的可能性也非常大。
喷口的温度和周围的温度存在较大的温差,喷口周围由于有低温海水的中和,温度其实没有那么高。
无眼虾和普通虾没什么大的区别,都是由蛋白质组成的,它最适合生活的水温最高是40℃,在人类50℃的火锅面前,只有惧怕并怂得瑟瑟发抖的份。
而且,虾背的感光器除了感光之外,还能够可以根据红外线感知到温度的变化,一旦感知到水温超过40℃,它们便会迅速撤离。
但是,无眼虾可以短暂地生活在100℃以上的水域,它柔软的外壳在面对高温时,能够在短时间内起到抵御高温的作用。
无眼虾的外壳主要包含了甲壳质和方解石两种成分,虽然很柔软,却能够更好地承受高温和高压,但骨骼却非常地脆弱,一旦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的环境中,会因为高温而被热死。
所以,有时候看见密密麻麻的无眼虾聚集在喷口周围,并不意味它们会在这里长期生活,它们或许只是在穿梭寻找食物的路上小憩而已,如果长时间待在这个高温的环境中,它也会死掉的。
有人会疑惑:5000米深的海底,又有火山喷发,这里有啥可以吃的?
无眼虾在海底吃什么?
海底生物生存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依靠海洋表面的食物碎屑,比如鲸落;二是依靠海底火山喷发时所产生的金属矿物质和嗜热菌。
年幼的无眼虾还没有长出感光器,一般会生活在浅海区域,主要依靠太阳光合作用形成的食物或者是海洋表面的食物碎屑维持生存;
成年的无眼虾背部长出了感光器后,便会向深处寻求更为美味的食物。
海底火山喷发虽然造成了一定的高温,但是也营造了一条独特的食物链:
嗜热菌发生硫化作用后,能够将硫化氢、硫化铁等物质转变成能量和含硫氨基酸,无眼虾和附近其它的海洋生物,正是依靠这样的食物链生存,这也是为什么它们需要经常在高温区域不断穿梭寻找食物的原因。
无眼虾能吃吗?
一听到虾,不少吃货们都开始蠢蠢欲动,特别是这种不常见到虾,很多人都想尝一尝究竟是什么味道。
但是,就像上面所说的,无眼虾的背虽然很柔软,却能够耐高温和高压,人类50℃的火锅在慢煮的情况下能够让它失去生命,蛋白质失去活跃性,表面也会和普通虾一样会变红,但是却不一定能确保它会被煮熟,里面的细菌也不一定会消失;
海底热泉旁边很多菌类都是耐高温高压的,我们普通烹饪用的温度和压强对这些菌类来说,构不成任何威胁;
并且,热泉附近往往是重金属的聚集地,无眼虾的食物链在这个区域,吃入的重金属和普通虾相比只会多不会少,它的营养成分和普通虾相比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从这些方面来说,无眼虾并不适合食用。
最主要的是,无眼虾主要生活在海底5000米深的火山口,捕捞有可能会付出生命的代价,所以,这口虾,不吃也罢。
无眼虾的发现,也并非是要满足人类的口腹之欲,而是为了证明,在人类的视线之外,也许还存在着和我们不一样的生态系统,它可以在海底,也可以在太空,这些都是可能会发生的事情。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