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强调: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这种辩证思维已应用在中美贸易战、科技封锁战等复杂问题中。
每当国有疑难之时,人们就会想起毛主席,这是因为他的思想能为国家难题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毛泽东思想又是如何应用在新时代中的?
毛主席思想的内涵
回首往昔,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封建腐朽统治摇摇欲坠,列强如饿狼般肆意瓜分蚕食中国。
值此民族生死存亡之际,毛主席以其超凡的洞察力、深邃的战略眼光和无畏的革命气魄挺身而出。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岁月里,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在黑暗中摸索前行,起初,他们简单套用俄国十月革命城市武装起义的经验,试图攻打并占领大城市。
然而,中国与俄国国情不同,这条道路在中国遭遇了重重挫折,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一系列以攻打大城市为目标的起义相继失败,革命力量遭受重创,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
值此关键时刻,毛主席深入剖析中国国情,精准地探明农民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关键地位,创造性地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独辟蹊径的革命道路理论。
毛主席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从此,开辟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独特道路。
井冈山,毛主席领导红军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让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赢得了农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
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让在黑暗中摸索的革命者们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根基。
当抗日战争的硝烟弥漫华夏,民族危在旦夕之时,毛主席高瞻远瞩,挥笔写下《论持久战》,驳斥了“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论调,为全国军民指明了抗战的战略方针与发展方向。
在这一思想引领下,中华儿女同仇敌忾、浴血奋战,以坚韧不拔之精神,一寸山河一寸血,最终赢得了这场伟大的民族保卫战,捍卫了民族尊严。
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毛主席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战略战术思想,如“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以及“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等原则。
这些思想指导红军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取得了多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为革命保存了有生力量。
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国外反动势力虎视眈眈、层层封锁,毛主席再次展现出卓越领导才能,号召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启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征程。
他提出一系列关乎国计民生的战略构想,推动大规模工业化建设,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毛主席倡导的“独立自主、奋发图强”精神,始终激励着全国人民咬紧牙关、迎难而上,硬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闯出一条发展之路,为国家的后续腾飞筑牢基石。
在外交方面,毛主席提出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主张在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孤立和封锁,毛主席领导中国人民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同时积极开展外交活动,20世纪70年代,毛主席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为中国融入国际社会创造了有利条件。
到了新时代,毛泽东思想依然熠熠生辉,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骨髓,为中华民族攻坚克难提供不朽的力量源泉。
毛泽东思想在新时代的传承
在中美进行贸易摩擦过程中,毛泽东思想中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理念犹如一座巍峨的灯塔,时刻为中国指引方向。
早在2015年,中国就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这一宏远的目标,旨在助力中国经济转型、迈向创新社会的重要举措。
如今,中国正在向着制造业强国方向大步迈进,并且开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领域高歌猛进。
对美国的技术禁运,中国企业没有坐以待毙,中国涌现出像华为、中兴等众多高科技公司,他们从零开始,逐步攻克重重难关,最终历经波折,在全球半导体竞争中站稳脚跟。
毛泽东的矛盾分析法恰似一把精准手术刀,深度剖析出中美贸易战背后复杂的本质,中国 精准施策,果断出台反制措施,以坚定态度捍卫公平贸易原则,向世界表明不会屈服于霸凌行径。
中国政府统一战线,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与民众紧密携手,在面对困难时筑起坚实防线,
比如疫情时期 ,各级政府、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各界人士,齐心协力共同抗击疫情。
正是因为有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支持,我们才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控制疫情的蔓延,取得抗疫斗争的重大战略成果。
疫情防控,在脱贫攻坚、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等诸多领域,毛主席的思想同样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中国政府坚持实事求是,深入调研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精准的方案。
时光流转,岁月更迭,毛主席虽已离开我们,但他的思想和精神却永远活在人民心中,成为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本期文章就到这里了,欢迎各位朋友在留言区留下您的宝贵意见,喜欢本期文章的朋友也可以点点关注,感谢您的阅读,咱们下期再见。
参考资料:
金台资讯:2024-02-05: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贡献及启示
金台资讯:2024-01-17:毛泽东思想的时代价值及其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