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用镰刀砍破了他的脑袋

爱月聊情感 2023-11-27 09:49:01

大哥用镰刀砍破了他的脑袋,流了一脸的血,小弟的一句话让父亲不仅没惩罚大哥,反而把受伤的他绑在树上毒打。

他叫孙光林,是一个爹不疼妈不爱的农村孩子,在家排行老二,上有哥哥,下有弟弟。

向来讨厌他的大哥,唯一一次向他求饶,是他用镰刀砍破了孙光林的脑袋。

[微风]还没反应过来的孙光林,首先看到了大哥那180°大转弯的态度,他惊慌失措的求弟弟把满脸的血洗去,不要让父亲知道。

感觉到血在脸上流淌,孙光林一把推开大哥,向正在干农活的父亲走去。

“是哥哥打的”,他向父亲告状。

比起自己头上的伤,他更希望得到父亲的关爱和“主持正义”。

听了他的话之后,父亲急步走回家,他以为父亲是回家去惩罚大哥。

可当他走回家时,看到的并不是哥哥在接受惩罚,而是父亲拿着草绳在树下等着自己。

父亲把头破血流的他绑在树上,狠狠的殴打!

[微风]原来,在孙光林走去向父亲告状时,哥哥强行用镰刀在小弟脸上划了一道口子,他让小弟诬告二弟。说是二弟先用镰刀砍了小弟,然后大哥才使二弟满脸是血。

曾经短暂的温暖

其实,6岁前,父母哥哥跟他的关系还算亲近,并不像现在那么冷漠。

6岁那年,他被送给了别人。对此一无所知的孙光林以为是出门游玩,得意洋洋的对祖父说:“我现在没工夫和你说话”

养父是一个军人,身强力壮。

养母身体虚弱,长年卧床。

在养父母的家中,孙光林曾得到短暂的温暖。

12岁时,养父去世,养母回娘家。

孙光林再次成了没人要的小孩,他不得不自己回到原生家庭。

当他和路上遇到的祖父出现时,恰巧遇上家里的房子着火,很多东西都被烧了。父亲从此把他和祖父看做是不吉之人。

父亲因此讨厌他、排斥他,逆来顺受的母亲疏远他,兄弟受父亲的影响也讨厌他。

[微风]每当他出现在大哥身旁时,大哥就让他滚蛋。大哥是孩子王,村里的孩子总和大哥在一起,因为大哥的关系,孩子们都疏远孙光林。

就这样,在父亲的影响下,全家都讨厌他,在大哥的带动下,全村小孩都远离他。

他说:“我独自一人回到南门,仿佛又开始了被人领养的生活。那些日子里,我经常有一些奇怪的感觉,似乎王立强和李秀英(养父母)才是我的真正父母”

周围人的冷漠,一次次把孙光林扔进孤独里,让他像溺水的孩子,想拼命抓住一根浮木。

[微风]这是余华的小说《在细雨中呼喊》的故事,他笔下的一切,源自于他出生和成长的南方小镇。

洞察力超强的余华,用他那手术刀一样的笔,剖开人性,将现实和低层人物的命运,赤 裸裸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虽是1991年写的小说,很多哲理在今天看来也是很有普适性的。

印象最深的一段话是:

[微风]“我不再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了孤单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生活。有时我也会因为寂寞而难以忍受空虚的折磨,但我宁愿以这样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自尊,也不愿以耻辱为代价去换取那种表面的朋友。”

被孤立的孙光林很孤独,他害怕孤单,不愿意课间休息时一个人独自站在角落里。

中学时,他很羡慕被同学簇拥的苏杭。向来沉默寡言的他,跟着和其他孩子一起,走向了苏杭。

苏杭没有嫌弃的让他马上又来,这让他感到特别开心,他以为苏杭接纳他了。

他和其他孩子一起,在苏杭的带领下,在操场上高声喊叫、欢声大笑、在街上闲荡、调戏女孩……

为了让自己显得合群,他结交了一些“朋友”,去做那些“明知是错却依旧去做”的事情,他让自己清醒的沉沦着。

有一次,有几个女生路过时,苏杭为了炫耀自己。用柳枝抽打孙光林,像吆喝牲口一样抽打,穷追不舍。

孙光林一边强作笑脸,一边尽力躲避着,他以为苏杭在闹着玩儿。当柳枝狠狠抽打在脸上时,他才发现不对劲。

终于,他意识到自己和苏杭的价值观差距巨大,他选择了退出。

关于孤独

孙光林说:“往昔我站在苏杭身旁时,所体会到的心情,竟和后来的孤单十分一致。”

这不就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样子吗?

拼命融入别人的圈子,不理会格格不入的价值观和喜好,到头来发现自己什么都不是,也什么都没得到……

殊不知,就算你费尽力气讨好,也只能换来别人的一个低头一撇。

簇拥并不意味着摆脱了孤独,因为这种簇拥是用“丢失自我”换来的。

离自己越来越远,与离其他人越来越远,一样孤独,前者比后者更让人痛苦。

当你委曲求全,假装合群时,建立的那种肤浅的关系。不过是让自己进去一种“热闹”的虚伪中。

很喜欢《夏目友人帐》中的一句话:“生命中大部分时光是属于孤独的,努力成长是在孤独里可以进行的最好的游戏。”

写在最后:

杨绛说: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不论别人如何评价你,也不管你是真的好或不好,你都要爱自己,活成真实的自己,不要为了让别人喜欢,而装模作样的去逢迎讨好。

#看见人间百态#

0 阅读:0

爱月聊情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