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常言道“众口难调”,有着27个成员国的欧盟就生动地演绎了人多嘴杂,不同国家针对中国的电车加税问题莫衷一是,展开了长达数月之久的关税谈判。
10月4日,欧盟对于电车加税问题的投票结果终于出炉,这项提案最终以10票同意的微弱优势通过,不但彰显了欧盟国家内部的巨大分歧,还引发了欧盟国家的新一轮内讧。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请理性观看
欧盟的加税分歧
10月4日,欧盟在经历了近3个月的激烈商谈后,正式公布了27国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加征关税的投票结果,宣布欧盟将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征收36.3%的关税。
欧盟公布的投票结果显示,法国、意大利、希腊和波兰等10个国家支持加征关税,德国、匈牙利、马耳他等5个国家表示反对,剩余12个国家选择弃权。
表面来看,欧盟支持加税的国家并未过半,似乎并不应该通过这一决议,但因为欧盟“有效多数表决制”的投票机制,只要支持国家的人口总和超过欧盟总人口的65%,提案就可以通过。
法国、意大利、波兰、希腊都是欧盟内部的人口大国,他们四个的总和就已经超过了欧盟内部40%的人口总数,自然很容易地达到了欧盟表决通过的标准。
不过,这些支持加税的国家的动机也各不相同,主要推动者的法国是为了保住法国车企,他们近年来在中国市场的“一败涂地”,日常经营已经变得举步维艰,通过加税保护欧洲市场,也是法国车企争取喘息机会的无奈之举。
意大利等国家虽然同样存在保护本国市场的想法,但主要目的是要求中国车企转移产业,在其境内设立分厂,就算不能提升本土车企竞争力,至少也要帮助自己解决就业问题。
令人感到惊奇的是,车企大国德国反而选择了反对加税,原来,德国经济一直与中国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双方高度绑定的经贸关系,让德国宁愿牺牲一部分欧洲市场,也不愿放弃其在中国的利益。
12个选择弃权的国家基本都是欧洲小国,他们既不得罪法国等地区大国,也不愿激怒中国给自己的经济发展带来风险,最终选择了弃权这种相对安全的选择。
不会屈服的中国
加税决定虽然已经通过,但想要执行并不容易,德国这个最大的反对者就表示,欧盟如果不能通过谈判解决贸易冲突,他们可能越过欧盟直接与中国展开单独谈判,通过豁免或优惠条件来维持中德经贸的正常进行。
在面对全球化挑战的困境时,欧盟内部产生了较大分歧,部分国家倾向于保护主义措施,而另一些国家则更重视开放合作,这种分歧问题给欧盟的决策机构带来了很多麻烦。
加税决定的通过,凸显了欧盟内部大国在决策中的主导地位,他们虽然数量相对较少,但在实际决策中更加容易左右大局,这引发了很多欧盟成员国的不满,认为这种强行推动的决议无法解决双方的根本矛盾。
欧盟委员会也在通过提案后表示,他们将继续致力于寻求替代市场来缓解可能出现的危机,并对法国、意大利等人口大国强行推动关税壁垒的政策表示不满。
即便是同意加税的欧盟国家,在经济利益和政治立场上也并不相同,意大利希望通过加税为中欧谈判创造筹码,迫使中国在投资等问题上做出让步的“小心思”,就因为中国的明确拒绝和撤资警告而出现了波动。
面对欧盟不公正的的加税政策,中国车企表现出十分坚定的立场,表示自己绝对不会接受这种违背自由贸易原则、损害公平竞争环境的“屈辱条件”。
中国车企之所以如此自信,和它们多年来积累的技术优势分不开关系,足够优秀的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让中国品牌的电车在续航里程、智能互联等方面已经达到或超过国际领先水平。
除了技术优势外,中国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和庞大的产业集群,为中国车企的成本控制和供应链管理带来了显著优势,最终确定了中国车企在全球市场上的强大竞争力。
背靠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工业化国家,中国车企能够以最低的成本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需求做出产品设计的本地化调整,这种灵活性使得中国车企能够更好地适应全球不同市场的需求。
规模化生产和高效的供应链管理,是中国电车增强自己价格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贸然选择海外建厂,不但会给中国车企带来十分沉重的成本问题,甚至还可能导致技术外流。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车企不能离开中国建厂,很多知名的国产汽车都在积极地海外市场进行全球化布局,在欧洲、北美等多个国家建立了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
这些海外基地在帮助中国车企了解当地市场需求的同时,也提升了中国品牌的国际形象,但这种全球化布局都是逐步开展的,贸然离开熟悉的国内市场,选择各项成本都相对较高的欧洲国家进行投资,显然存在着巨大风险。
因此,中国车企强调他们愿意与欧盟企业进行公平竞争和合作,但面对这种不公正的加税政策,将继续加大创新力度,通过产品质量和品牌价值克服贸易壁垒,而不是通过接受欧盟国家的各项附加条件进入欧洲市场。
欧盟加税政策带来的影响
短期来看,欧盟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加征关税将直接提高中国电动车在欧洲市场的售价,虽然可能给欧洲车企迎来短暂的喘息之机,但居高不下的电车费用,也同样会减缓欧洲汽车的电动化进程。
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已经在技术上实现领先地位的中国车企能够通过加速开拓其他国际市场保持自己的技术优势,而缺乏竞争压力的欧洲本土车企可能会在创新方面出现更多问题。
此外,加税政策还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其他领域的中欧经贸关系也会受到影响,双方的贸易摩擦不但可能损害各自的经济利益,还可能影响全球经济复苏。
中国商务部就明确表达了自己对于欧盟加税决定的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认为这种加税政策是赤裸裸的保护主义行为,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损害了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
商务部长王文涛在当初前往欧盟总部商谈电车问题时就曾强调,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是市场化、法治化的结果,欧盟罔顾中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一味地采取“加税政策”阻碍正当竞争是错误行为。
值得一提的是,在欧盟最初宣布加税政策的时候,中国商务部就对欧盟展开了不正当竞争调查,我国为了维护中国企业合法权益,同样可以对欧盟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反补贴税。
不过,中欧关系的未来虽然面临挑战,但大多数欧盟国家仍然愿意通过多边和双边渠道与中国寻找解决分歧的方案,德国等反对派的出现,也为中欧关系提供了缓和的余地。
结语
短期内,中欧关系会因为欧盟对中国电车加征关税面临重大挑战,但是德国为代表的反对派或弃权派仍然有望与中国达成新的经贸约定,抵消加税政策带来的影响。
参考文献
观察者网——《对华电动车征税,欧盟:已获必要支持,仍将探索“替代方案”》
新华社——《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穆勒:贸易冲突没有赢家》
新华网——《“这意味着全球合作再次出现倒退”——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引发多方反对》
https://m.gmw.cn/2024-10/06/content_13038639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