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张学良被释放后,记者问他最佩服谁,他立刻说出了3个名字

首席熵业智慧 2024-08-26 14:35:20

1990年,台湾,被软禁半个世纪的张学良终于重获自由。这位曾经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人物,再次成为了媒体关注的焦点。

在一次采访中,他被问及在当代中国人物中,谁是他最佩服的人。张学良沉思片刻后,给出了三个名字:周恩来、毛泽东和他的父亲张作霖。

这三个名字,不仅代表了张学良个人的敬佩之情,也反映了他在历史洪流中的复杂经历和心路历程。

周恩来:有公无私,一心为国的典范

张学良第一个提到的,是周恩来。1931年“9·18”事变后,东三省沦陷,张学良因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而备受指责。在那种困境下,他与周恩来的接触成为他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

1936年,张学良与周恩来在西安会面,双方就抗日救国达成了共识。同年9月,红军与东北军签订了《抗日救国协定》。随后的“西安事变”更是将两人的关系推向了高潮。在事变后,面对各种复杂局势,周恩来代表中共与张学良紧密合作,共同促成了事变的和平解决,迫使蒋介石同意全面抗日。

周恩来在此过程中展现出的真诚、亲和力和大局观,深深打动了张学良。他赞叹周恩来“有公无私,一心为国”,这是他对周恩来最由衷的敬佩。

毛泽东:卓越的领导能力与坚韧不拔的精神

除了周恩来,张学良还非常佩服毛泽东。作为一个统帅,他深知带领队伍在困境中坚持的不易。而毛泽东率领的红军,在长征中历经艰难困苦,却依然保持着强大的战斗力,这让张学良深感敬佩。

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不仅在于行程的漫长和战斗的频繁,更在于毛泽东能够让上万人马心甘情愿地跟着他,形成强大的战斗力。这种能力,张学良认为是非常了不起的。他在采访中坦言,如果换作是他,带着手下兵去长征,不等长征结束,人就跑光了。

张学良对毛泽东的佩服,更多的是对其卓越领导能力和坚韧不拔精神的敬佩。这种敬佩,也源于他在与红军的对抗中,亲眼见证了红军的顽强和毛泽东的智慧。

张作霖:守住大节的选择

除了毛泽东和周恩来,张学良还佩服他的父亲张作霖。这固然有“父亲光环”的加持,但也确实名副其实。

张学良佩服张作霖的,是他在面对日寇侵略中国时的选择。张作霖虽然出身寒微,有过种种“恶”迹,但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段日子里,他宁肯跟日本闹翻,也不愿意让日本掌握东北铁路,为其侵略东三省打基础。这种守住大节的选择,让张学良深感敬佩。

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逼蒋介石抗日,最后自己因此被软禁50多年,显然是受到了张作霖潜移默化的影响。他深知,即使是一个“反动派”,也是中国的“反动派”,不愿意做日本人的走狗。

张学良:争议很多的历史人物

张学良这个人,在历史评价中争议很多。有人批评他纨绔无能,也有人指责他发动西安事变过于天真。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他在关键时刻的抉择对于国家和民族来说是有贡献的。

他敬佩周恩来、毛泽东和张作霖,这三人分别代表了他心中的大公无私精神、卓越领导能力和守住大节的选择。这些敬佩之情,也反映了张学良自己内心深处的价值观和历史观。

在评价张学良时,我们应该更加客观和全面。他固然有种种不足和错误,但在国家和民族的大义面前,他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这种选择,无论结果如何,都值得我们铭记和尊重。

因为,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和使命,而张学良,无疑是一个留下了深刻印记的人物。

张学良16

张学良 · 目录

上一篇他是张学良的秘书,44岁任旅大市长,71岁任省政协主席,1958年却遭诬陷

1 阅读: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