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指南3:法规越详细越好吗?

身心平衡聊养护 2024-02-09 10:27:40

我们经常说要健全法律法规,觉得有了详细的制度规定,一切就好办了。这是真的吗?

“读史使人明智”。将来的事情我们或许看不透,但可以借助历史来复盘一下。

《千字文》里有一句“何遵约法,韩弊繁刑”,意思是,秦朝的法令繁琐严酷,却短命;汉朝约法三章,很简单,却长久。这是为何?(应该先说“韩弊繁刑”,为了押韵,就先说“何遵约法”了。)

话说在秦朝,秦孝公遇到商鞅,大喜过望,开启了“商鞅变法”,制订了繁琐的制度,让秦朝很快就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后来的秦始皇看了韩非子的书又是大喜过望,“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而韩非子是出了名的法家代表人物,这伙计更是嗜好制定繁琐的法律法规。

国富兵强,这不是好事吗?秦始皇高兴坏了,按照他的梦想,接下来就是秦二世,秦三世......世世不断,假如此,如果平均20年一个皇帝的话,我们现在可能是处于“秦百世”左右了。

然而,秦朝只存在了14年,连后来的王莽政权都不如。真是奇了怪了,这么一手好牌,怎么打得这么烂?

韩非子、商鞅最终均死于非命,一个被毒死,一个被车裂。即“韩弊繁刑",看来老天爷也不同意这种做法,

接下来的刘邦,打了99次败仗,只打赢了一场 ,就当上了皇帝,于是,刘邦同志就给地下的秦始皇演示了一下如何治国。刘邦几乎是反其道而行之。去除了秦朝的繁琐的规章制度,采纳萧何的意见,遵从老子道家思想,无为而治,只规定了三条:杀人偿命,伤人抵罪,盗窃判刑。这就是著名的“约法三章”,即“何遵约法”。如此简单的做法,却开创了辉煌的大汉帝国。

据说秦始皇的陵墓还在骊山脚下,四周有水银环绕,多亏有重重的水银压着,否则秦始皇早就气得从陵墓里爬起来了:“怎么刘邦这小子‘何遵约法’就成大事,而我那么努力,怎么就‘韩弊繁刑’了呢?”秦始皇不明白,现在好多人也不明白。

“难道法律法规不是越完善越好吗?” 相信好多人也是这么想的,而秦始皇比我们大多数人聪明,当年,他也是这么想的。

老子说过,“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的这种“无为思想”照亮了汉朝,至今仍然放光芒,而秦始皇则成了笑柄,“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何遵约法,韩弊繁刑”,这个原理实在是讲不清楚,但历史就摆在那里。如同爱因思坦的相对论一样,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的。

为了加深世人的印象,紧接着王莽政权,又复盘了一遍这个过程。

王莽其实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民选”皇帝,当年的王莽并非现在所宣传的暴君,而是道德的楷模,无可挑剔的完人。全国人民都 认为,王莽不当皇帝,天理难容。于是,几乎是全票当选(这是有历史 资料可考的)。

王莽当政后,励精图治,力争对得起信任他的子民。制定了一系列的利国利民方针,结果,干预太多,抑制不住制定各种政策的冲动,又走上了“韩弊繁刑”的路子,在位15年,土崩瓦解,最终被斩首分食,结局比韩非子还惨。

接下来的刘秀,建立了东汉,学习先祖刘邦,采用无为而治的策略,汉朝又兴盛了195年。

历史是胜利者写的,王莽兢兢业业,因为“业绩太差”,自然被描述成暴君,下场悲惨;而刘秀吊儿郎当,好多事不管不问,却名垂千古。你说这上哪儿说理去?

这就是历史规律,不好理解,但无法质疑。如同“量子纠缠”理论,明明是事实,就是不明白原理。“为什么会这样呢?” 王莽也迫切想知道答案。

关键时刻,老子又及时出来解释了,《道德经》65章:“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总觉得自己很聪明,制定好多制度,却是国家的灾难。教育孩子也是这样,干预太多,终自食其果。“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老子急了,“能不能别那么勤快呀!”

“俺还是不明白?”满腔热情,好心好意,怎么就帮倒忙了呢?

老子也猜到你不会理解的,接着就说了:“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这种模式是很深奥的哟! 和你想象的正相反,但是按照这个做,就能成事,不信你试试看?

“我还是不明白怎么办?” 老子也没有办法了,只好说:“天地不仁,为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第17章)。虽然四季轮回是常识,做为人觉得很正常,但跟小狗讲怎么能听懂呢?因为小狗和我们不是一个纬度。同样,圣人和我们也不是一个级别啊。

古人讲“中庸之道”,差不多就行,而较真的人,则会力求完美,永无止境。有人咯血来诊,最后却发现是鼻咽癌导致的,医生因漏诊而成了被告。这种情况可能一万个里面才会有一个,但从此以后,这位医生见了咯血的病人,都常规做鼻部CT,生怕再漏诊。这就是“为了万一,付出一万”,会有一万个人跟着做检查。当老百姓为过多的检查叫苦的时候,却不想想这其实就是“确保万无一失”的后果。

这是一个爱较真的社会,看来也不是某个人的问题。医生为了不漏诊,自然就得多做检查。如果别对医生这么苛刻,宽容一些,“人非圣贤,孰能不漏诊?"在漏诊与效率之间找一个平衡点。 诚如此,就是在向刘邦学习了。

有一位将军参观一艘军舰,舰长反复强调这艘军舰是多么的牢固,坚不可摧,将军却说:那还是重新制造吧。虽然防御与进攻都重要,但一味强化防御,一定会弱化进攻。总得有个平衡点。

刘邦才不会把老百姓“确保万无一失”的心态勾引起来呢!得需要多少条规定呀!只有韩非子、秦始皇才会这么做!这个人的生命要“至上”,那个人的生命要“至上”,好比全班每个人都要得“第一”,这本身就是一道无解题,可能吗?

在确保不漏诊,军舰“牢不可摧”的思想指导下,我们指南越来越复杂,药品说明书越来越长。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难道指南不是越详细越好吗?制度不是越完善越好吗?你要是这么想,就和秦始皇、王莽想到一块去了,最终“韩弊繁刑”。却永远达不到刘邦,刘秀的纬度,不可能“何遵约法”,也理解不了“无为而无不为”。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

王光强 2024..1.28

0 阅读:1

身心平衡聊养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