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书评

内心温柔的豪猪 2025-03-30 12:48:32

《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丛书是一套全面深入研究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文化侵略行为的学术著作。丛书由解放军(昆仑)出版社于2005年6月出版,共4册,旨在从深层文化视角反思日本侵华战争,剖析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行为及其根源。本丛书通过深入研究日本侵华的文化侵略手段,揭示了文化侵略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并警示后人警惕文化侵略的危害,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丛书简介 丛书试图避开对屠杀和抗议的简单叙述,从文化层面深入剖析日本侵华战争,强调文化侵略是日本侵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侵略不仅包括军事、经济层面的侵略,还涉及思想、教育、宗教、文学等多个领域,其目的是摧毁中国人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推广日本的军国主义思想,使中国成为日本的殖民地。 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 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通过学术研究和文艺作品为侵华制造舆论;第二阶段是在全面军事入侵后,利用文化手段为侵略服务,包括奴化教育、宗教文化侵略、新闻媒体控制等。 重点内容概述 日本民间文化人的侵华迷梦:从16世纪丰臣秀吉的侵朝计划,到19世纪初佐藤信渊的《宇内混同秘策》,再到吉田松阴的“垦虾夷,收琉球,取朝鲜,拉满洲,压支那,临印度”的狂妄设想,日本民间文化人通过文艺和学术作品不断表达对中国的侵略野心。 福泽谕吉的侵华理论:作为日本近代重要的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通过《时事新报》等媒体发表大量鼓吹侵华的文章,提出“脱亚论”,主张日本应脱离亚洲,与西方列强共进退,并将中国视为“野蛮”国家,认为日本侵华是“文明战胜野蛮”的战争。 “大日本膨胀论”与“支那分割论”:德富苏峰等军国主义御用文人提出日本应通过扩张来解决人口和资源问题,主张将中国北方纳入日本版图,再向南方扩张,占领台湾等地。

从“合邦”到“大亚细亚主义”:日本学者提出“大东合邦论”、“亚细亚一体”等理论,试图以日本为盟主建立亚洲联盟,实则是为日本独霸中国和亚洲制造理论依据。 日本对华教育侵略:日本通过奴化教育,试图摧毁中国人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培养亲日情感。在日本占领的台湾、东北地区等地,日本全面控制教育体系,强制推行日语教育,建立“皇化教育”体系。 日本对华宗教文化侵略:日本神道教和佛教被纳入军国主义体制,成为侵略战争的工具。日本在中国建立大量神社和寺院,传播日本宗教思想,为侵略战争辩护。 日本“对支文化工作”:日本学者和文化人研究“对支文化工作”方案,提出通过思想文化渗透来“收揽人心”,对中国上层和底层民众进行利诱和宣传“安抚”。 日本在华通信报刊及文化侵略:日本在中国设立大量通讯社、报社和杂志社,控制中国舆论,传播亲日思想,同时压制中国抗日舆论。 日本对华奴化教育与日语教学的强制推行:日本通过教育政策,强制推行日语教育,试图培养中国人的亲日情感,同时破坏中国原有的教育体系。 结论 《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丛书通过大量历史资料和深入研究,揭示了日本侵华战争中文化侵略的全貌。文化侵略作为日本侵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丛书强调,文化侵略的危害不亚于军事侵略,它通过思想、教育、宗教等手段,试图从根本上摧毁一个民族的文化和精神。通过研究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警惕文化侵略的危害,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自信。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