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3年,有一个叫小刀会的组织突然崛起,甚至差点打下了上海,由此就引发了一系列的历史变故,不但改变了上海的面貌,甚至改变了中国历史。
起初小刀会的成立是没有任何政治企图,跟反清复明更是毫无关系。但是后来这个民间商团生意越做越大,尤其是鸦片战争之后,朝廷对鸦片贸易的态度彻底放开,贩卖这玩意儿是暴力,眼红的人就不少。光靠小刀会已经难以保护鸦片贸易的安全,所以不少地方的小刀会就投靠了更大的帮会势力,比如洪门,而且也接受了洪门反清复明的主张。
与此同时,随着上海、厦门这一系列港口对外开放,鸦片贩子云集到这些港口,自然小刀会的势力在这些地方也迅猛发展壮大。根据统计,到1850年代,上海光是加入小刀会的就有八万广东人和五万福建人。本来这事到这一步,这小刀会就是一个地下组织,没有公开跟朝廷对着干。但是到1853年,事情开始起变化了。
官府不但没有减轻赋税反而催收得更加严重,这样一来,农民周立春等人就开始聚众抗粮,用锄头、镰刀跟官军搏斗,还派人在上海附近四处活动,联络小刀会成员,希望团结起来对抗官府。这么一来,小刀会聚众起事,事情就完全成熟了。
紧跟着小刀会就建立了政权,刘沥川建国号,自称大明,封自个儿为天下昭讨大元帅。然后联络在南京的太平天国以图抗清。刘沥川派出密使前往南京,请求洪秀全罩着他,但是被洪秀全给拒绝了,因为小刀会不禁止偶像不拜上帝,奉明朝旗号,甚至吸食鸦片,这都是跟太平天国理念背道而驰,当然没有理由帮助这么一群人。
而且当时太平天国定都南京之后,就逐渐陷于内斗,实在没有精力支援小刀会。如此一来,小刀会的外援完全断绝,只能靠自己抵抗清军。清军收拾太平天国有点难,但调集兵力对付小刀会这手拿把攥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几个月之后,清军调集了2万士兵进攻上海。
小刀会这边不到一万人,怎么看都应该是清军摧枯拉朽,迅速平定的事态,但是真不是这样。清军将领统兵无能,扰民有方。清军在上海城骚扰上海城外的洋人租界。结果英国人不堪其扰,出动了200名水手和美国人组织了100名志愿者一起向清军大营进攻。他们在一艘英国军舰的火力支援下以阵亡两人的代价,使2万清军全部被击溃,几乎是让围攻上海的作战半途夭折。
按理说这洋人赶跑了清军,小刀会应该赶紧跟洋人攀上关系。但是小刀会不但没这么做,反而纵容部下破坏洋人的教堂,如此一来,他们在洋人眼里是个什么物件就可想而知了。
朝廷这个时候肯定不能善罢甘休,等他们进入上海县城之后,借口搜捕小刀会的残余会党,对县城民众展开大屠杀,死者上千。很多富户眼瞅没了活,就纷纷跑到了租界避难。租界这边的洋人眼看朝廷如此无能,而自己在上海的武装力量也就是一些水手,一个小刀会就搅得天翻地覆,往后如果太平军进犯,如何处置?瞅着清政府指望不上,洋人们就只能自救,一来二去就成立了一个自治委员会,正是这个组织成就了大上海十里洋场的繁华。
这些建筑现在也不少保留了下来,成了上海的历史遗迹,算是小刀会给历史留下的固定记忆。小刀会从兴起到覆灭,看似非常偶然,但其后一个很核心的规律在于民众对秩序的渴望。一开始的时候,小刀会成立就是维持商业秩序,这样的民间组织自然有存在的必要。到后来占领上海之后,干的事是大肆破坏秩序,这就动了它的根基,自然就决定他们是长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