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剧《山海情》中,我们看到了这样一群人带领群众把干沙滩变成金沙滩,将宁夏的戈壁滩变为塞上江南。
他们不畏艰难、勤奋工作,将改变群众贫困生活为己任。
硬生生在那个贫瘠的戈壁滩上造出了一座座繁华的城镇。
这样的变化堪称中国奇迹,中国人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决心和取得的成绩,令世界瞩目。
而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是来自于攻坚脱贫一线工作人员的辛勤工作。
电视剧《山海情》塑造出的这样一群人中,有宁夏本地的扶贫干部、也有来自福建的对口扶贫挂职干部和科技工作者。
陈金山
在来宁波挂职干部前,陈金山在福建曾是企业家,他放弃了优裕的生活条件,来到贫瘠的西海固,任海吉县副县长。
为了让吊庄移民走出大山、打开眼界,他到海吉县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通了宁夏和福建的劳务输出渠道,将海吉剩余的劳动力介绍到福建莆田去打工。
这既解决了福建企业在东南沿海发展劳动力缺乏问题,又为宁夏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找到一个突破口。
陈金山事无巨细处处为赴闽打工人着想,为了解决在福建打工人想家的问题,又通过多方协调开通了闽宁专线。
陈金山为了帮广西海固吊庄移民致富,他请来了菌草专家凌教授,教村民们种双孢菇,当金滩村村民们种出双孢菇时,他挂职结束悄悄地离开了。
凌一农
说到种蘑菇,就不得不说到农业科技专家凌一农,他原本在福建是大学教授,数一数二的农学专家,早已名满天下。
但凌教授为了配合在西北地区的扶贫工作,开发利用菌草种植蘑菇,让西海固的农民富起来,他放弃了生活环境优越的东南沿海地区。
来到天旱地燥、贫困的大西北,研究蘑菇种植,根据戈壁滩的实际情况,带领菇民们种出适合在宁夏生长的双孢菇。
他不洗头、不洗澡,吃住在菇棚,培养了一批养菇能手,还带着菇民们一起闯市场。
菇民们蘑菇卖不出去,他比谁都着急,和不法商贩打擂台、打价格战;
去机场、火车站去谈运费价格。
最令人感动的是拿出自己的钱瞒着家人,来补贴菇民们的损失。
在凌教授带领下,形成了当地的一个蘑菇规模种植特色,民村因此有了稳定的收入。
当凌教授即将要离开的时候,全村老百姓全都带着自己家的土特产来为凌教授送行,场面蔚为壮观、令人感动。
张树成
除了福建对口帮扶的扶贫干部,更多的是奋斗扶贫一线兢兢业业、无私付出的本地干部们。
从《山海情》第一集开始,扶贫干部张树成就是以他邋遢的形象映入我们眼帘的。
他头发是乱糟糟的,脸上是黑乎乎的全是煤灰,身上的衣服又破又脏。
当县委杨书记问起:“你怎么弄成这个样子?”
他说,是为了追赶从吊装移民村逃回原住地的群众,没有交通工具,扒了运煤的火车才搞成这样的。
张树成带着新刚毕业的马得福翻山越岭来到大山深处的西海固涌泉村,说服村民们搬迁。
在涌泉村,他遭遇了一个又一个困难:逃回来的村民没人愿意回去,这个问题还没解决;
又遇到水花逃婚,苦水村的人带人打到涌泉村;
得宝带着小伙伴们,想要逃离这个穷乡僻壤,全村人都忙着找孩子。
这些都给他这位初来乍到的扶贫干部带来了难题;他从这上面增强了带着村民离开大山,去开辟疆土过上好日子的决心。
在西海固建设闽宁镇的后期工作过程中,因领导不力、又遇到了困难,已经被提拔的赵张树成主动请缨,来到闽宁镇,成为主要领导。
他再次带着马得福开展开始建设闽宁镇,他日以继日地操劳,不辞辛苦地奔波,最后因为疲劳过度。出了车祸,牺牲在扶贫工作的道路上。
马得福
马德福作为一名年轻的基层扶贫干部,亲历了闽宁镇从无到有、由干沙滩到金沙滩的建设的全过程。
他为金滩村的扶贫工作操碎了心。
为了金滩镇的通电,他没日没夜蹲守在供电所门口,找所长、找局长,直到凑齐60户通电。
为了庄家地供水问题,他带着村民跑到了城关乡的现场会,向在场的市委书记、市长诉说吊庄移民的不易,最终,青铜峡开闸放水。
为了说服村民们种蘑菇致富,马得福自家带头开始种蘑菇;
为了解决蘑菇滞销问题,他不惜放手一搏,在蘑菇宣传推广会上,为村民请缨,请求地委领导帮村民解决蘑菇销售问题。
连大有叔都说,如果地位杨书记不是个好人,你这个娃的官运是到头了。
可得福说,我不做官还有别的路可走;可村民们蘑菇卖不出去,就真的无路可走了。
在闽宁镇建设过程中,马得福更是放弃了回市里作干部和妻子、孩子团圆的机会,在基层继续做好扶贫工作。
杨书记、吴月娟、陈金山、凌一农、张树成,马德福……他们身上无处不体现着这些宝贵的品质。
一、有信念
人有信念,活着才有价值。
而每一位扶贫工作者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那就是让西海固群众脱贫、过上好日子。
他们为了这个崇高而朴素的信念,不惜放弃自己的舒适生活、升职的机会,为群众辛苦奔波、解决难题。
二、有勇气
人有了信念,还要有勇气去行动,去践行自己的信念,才能实现心中的理想。
人生有舍才有得,扶贫工作者们正是这样一群有勇气的人。
他们能够放弃一些既得利益,追求更有意义的生活,让人生活出精彩、活出意义来。
三、有智慧
无论是扶贫干部还是科技工作者,做好扶贫工作都需要智慧,而不是鲁莽蛮干
做好群众安抚工作,还是带领群众通过产业致富,都需要扶贫工作者开动脑筋、运用智慧。
而正是这样一群大智大勇的扶贫工作者们,他们用自己智慧、知识、技术,为贫困的人们打开了通向世界的大门。
四、有毅力
脱贫攻坚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不是凭着三分钟的热情或一时善心大发,给贫困人口捐资捐物,然后拍屁股走人。
“授人鱼”能帮人一时、“授人渔”却能帮人一世!
所以,扶贫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扶贫工作者有毅力、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正是有了这些优秀的扶贫工作者的辛勤劳动,才能在这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让葡萄种植基地、蘑菇种植基地、工厂、医院、公园在戈壁滩上拔地而起,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在这些扶贫工作者身上,我们看到这样4个美好品质,让他们带领当地群众在西海固这片贫瘠的土地上、艰苦的生活环境中,创造出一个全新、富足的世界。
一一[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