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井冈山》中曾有这样一幕:驻守井冈山一带的农民自卫军首领王佐被当地恶霸尹家璧突袭,卫士在赶赴宁冈向袁文才求救时遇到了教员领导的工农革命军,随后双方合力展开了对尹家璧的战斗。
这里的尹家璧,综合了当时井冈山一带的土豪劣绅尹道一和肖家璧形象塑造而成,在真实历史中,肖家璧是一个比剧中人物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反面典型。
1949年4月,伴随着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国民党主力兵败如山倒的形势,各地区清剿敌特残余以及土匪恶霸势力的工作便被提上了日程。
当年5月上旬,时任江西省委书记兼江西军区政委的陈正人奉命前往北京面见教员。在听取完自己对江西解放后的稳定发展工作汇报后,教员话锋一转,出乎意料的向他提起了盘踞在江西遂川一带的反动力量首领肖家璧。
教员略显遗憾的说道:“该给他算总账了,在井冈山的时候,我们没有抓到他,让他苟活了20多年。”
简短的一句话,将江西的剿匪工作安排的清清楚楚。这不仅是教员本人多年前未及达成的夙愿,更是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中心的广大军民们共同的强烈愿望。
将一个反动匪徒的清剿上升到与整个革命事业进程并重的地位,在革命战争年代是极为罕见的,但愈是如此,越让陈正人深感责任和分量之重。返回江西南昌后,他与南下的邵式平、陈奇涵等领导班底一道,对教员“钦点”的尹家璧开始了挂图作战。
能让教员念念不忘的唯一“钦点”匪徒,肖家璧到底何许人也?
时间回到1927年5月的“长沙马日事变”。作为盘踞遂川的国民党靖卫团团总,肖家璧在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和镇压农民运动中逐渐崛起并成为称霸井冈山一带的“屠夫”。
此后,在教员率领秋收起义队伍转战井冈期间,肖家璧利用战力有限的靖卫团时不时的趁火打劫,不仅对立足未稳的工农红军形成了潜在威胁,更是在刚成立的红色革命区域内制造了大量烧杀抢掠的暴行。与此同时,肖家璧与赣南地区的国民党第七师师长的刘士毅串联勾结,伺机策划伏击红军的行动。
在朱毛红军离开井冈山转战赣南后,肖家璧在国民党正规军的支持下,彻底放手施行了惨绝人寰的屠杀计划。据建国后的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肖家璧指挥靖卫团杀害的红军、苏区干部及无辜群众2500余人,仅在黄坳、下七、五斗江3地,就杀害1186人,烧毁房屋5300多栋。
这样的累累罪行,称之为罄竹难书、罪恶滔天都难以完全概括形容。也正因如此,教员在解放全国的关键时刻,依旧关注着这位多年不见的“老朋友”。
当年8月2日,在人民解放军142师以优势兵力解放遂川全县后,该师第425团留驻遂川以北,负责全力进剿以“国民党遂北第一纵队少将司令员”肖家璧为首的残存土匪力量。
消灭土匪易,活捉匪首难。当解放大军以强大攻势向土匪武装发起猛烈进攻时,数千人的队伍瞬间土崩瓦解。自知大势已去的肖家璧,率仅剩的百余人心腹力量逃往仙人迹、石公坑一带的深山老林,他自恃依据复杂的地理优势足以与解放军对峙抗衡。
不可否认他的这种想法的确存在一定的合理性,425团战士先后组织了10余次进山合围行动均无功而返,一个在明,一个在暗,搜捕计划似乎有如大海捞针般难以捉摸。
即便是在指战员的提议下放手发动群众也未见明显成效,毕竟被肖家璧高压统治和扼杀下的地区民众,已经对“剿匪”变得麻木和冷漠了。正当全团上下一筹莫展之际,部队中有人率先向当地群众喊话:
“我们是当年毛委员的部队,我们回来了,我们已经解放了全中国!”
此话一出,犹如大旱逢甘霖,当地群众瞬间联想到20多年前那个熟悉的面孔和高大伟岸的身躯,那个一心带领贫苦群众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中国的毛委员回来了!
此后,陆续有群众向解放军提供有关肖家璧动向的信息。9月22日,得到关于肖家璧带领少数亲信流窜到樟木坑、犁壁山一带的群众情报后,425团旋即展开了追踪围捕行动,遗憾的是只抓到了他的贴身保镖刘尚焕,根据其口供,解放军继续增加搜捕人手,在严密细致的搜索下,面黄肌瘦、狼狈不堪的肖家璧最终于9月28日拂晓被解放军战士抓获。
1949年11月11日,4万余名群众从井冈山区方圆百里的村寨陆续走出,齐聚在遂川水南中学的操场上,共同见证公审肖家璧的宣判大会。50余名群众代表先后登台讲话,以血泪斑斑的事实控诉肖家璧的滔天罪行。随后,根据广大群众的强烈要求,县政府当场宣判了肖家璧的死刑立即执行。
当天晚上,陈正人向教员发去了这样一封电文:“毛主席:人民死敌肖家璧已于今日公审处决,井冈民众人心大快。”
可以想象,当这样一块在心底积压20余年的石头猛然落地,教员的内心该是多么欣喜和振奋,非为除却一恶而高兴,而是为共产党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革命意志和理想信念而骄傲。或许,从他的诗词当中,我们能感受到这种强大且坚定的力量:
“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