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当年高密客舱,我国是否可以效仿?

云中时光 2024-12-02 13:29:25

日本是全球民航界的奇葩,该国高铁四通八达(新干线),但民众出行还是喜欢坐飞机。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因为民航乘客太多,还曾搞过“高密度客舱”。这个方案帮了日本民航的大忙,输送乘客多,赚到了大钱。

现在我国民航规模比日本那个时候大了好几倍,但是遇到了利润下降等问题。可不可以把日本当年的模式搬过来,在京沪京广和沪广等航线上推行“高密度客舱”呢?这样不仅能让航空公司多赚一点儿钱,也能降低票价吸引更多的乘客。

日本民航的“高密度客舱”大概始于1980年,主要利用波音747客机,从747-100贯穿到747-400,后来被正式称为747-400D。日本航空和全日空所有的高密度747加起来大概有50多架。这种飞机不是简单地增加座位,而是由波音公司采取措施增强了起落架和机身,以适应频繁起降。

波音747-400在洲际航线上一般只配备400多座位,但是日本航空的747-400能拉546人,全日空更是达到了565个座位。这还都是两舱布局,如果搞成全经济舱还会更多。许多飞友知道全球最大的单机空难有520人死亡,那就是一架日本航空的高密度747-100,当时在型号上还没有加“D”。

高密度747帮了日本民航的大忙,它主要应用在东京-大阪、东京-札幌和东京-福冈等热门航线上。由于载客量极大,当时机票价格也高,基本上每次又能满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实现了“双丰收”。

现在我国南航的787-8因为派不上用场要退役,有飞友便提出建议,是不是可以也像日本当年那样搞成全球首个超高密度版787-8,专门在热门航线上拉客人呢?或者像印度那样把777-300ER搞到530座,可不可以增加航空公司的收入呢?

这个问题在拉总看来有点儿困难,主要可能有三个问题:

一、客人太多,在我国登机和下机将非常耗费时间

我国现在普通的A320和737一般登机过程在30分钟左右,扩大3倍的话是90分钟。如果北京飞上海两个小时,两头仅仅登机下机就要花费3个小时的话,估计会损失大量乘客。日本人主要是太遵守纪律,300多人的777-200也只提前10分钟登机,所以高密度对运转耗时影响不大。

二、即便高密度,价格也未必下降

根据以前南航将A380投放到京广航线的经验来看,高密度客舱布局即便投入市场,在我国的价格也只会高而不会低。因为它会占据最优质时间段,而且只有优质时间段才有这么大的客流。但是我国乘客对价格敏感,如果与邻近航班的价格相差太大,大家就会选择邻近航班,进而影响高密度航班的上座率,不划算。

三、安全是个大问题

载客数上升之后,安全是个大问题。如果真的像日航123航班那样出了事,那就不得了啦!因此从领导同志的角度出发,这么搞的风险太高。

而且实际上我国京沪京广和沪广等航线上的客流也没有那么大,现在时刻矛盾并不突出,很多还是A321和737,犯不着这么干。

因此高密度客舱方案,直到现在我国也从来没有人提起过。

0 阅读:0

云中时光

简介:换个角度看世界,一起领略飞行和光影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