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分为两种,一种叫情感性共情,一种叫认知性共情。前者意味着双方感情是连接的,对方是发自内心地理解你的感受,能体会到你的痛苦,甚至在双方的痛苦相矛盾的时候,可以因为你放弃自己,因为你的痛苦的减少于他而言也是一种幸福。而后者只是觉得此时此刻他应该有所表示,他没有办法在情感上去体会别人,没有办法感同身受,纯粹靠认知进行判断。那他什么时候会选择和你共情呢?当这件事是对他本身是有意义的时候。”
懂共情的人,才能感受到别人心底的柔软,才能用推己及人的善良,真正的去帮助他人。
但是在实际运用中,我们很容易将共情与同情混淆,怎么区分共情与同情,这里可以参考菲利普京巴多与中国学生的对话内容。
首先,菲利普津巴多教授肯定了共情是一种重要的个人品质,并解释了共情是一种对他人的感知,你对他人情绪的敏锐感知,因此不同于同情,因为共情只是同情的一部分,同情的另一部分会促使你去做一些事情,去减轻他们的痛苦,让他们更舒服些,所以同情是思考、感受、而后采取行动。而共情是没有行动成分的,它只表现在你关心别人,理解他人的感受,因此共情也非常重要的。
总之,共情是站在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接纳自己和他人的真实情感,但未采取行动;同情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理解同情,并压抑自己和他人的真实情感,而且已经采取了行动帮助别人。
此外 还有一个概念叫自我同情,也就是对自己的同情,做自我分析很重要,在给定的情景下你有什么感觉,生活中充满了有趣的事件,面对事情发生,有些时候我们积极展现,有些时候我们选择独自消化,不与别人分享,我们通常不会告诉别人自己的消极想法,但是展现自己的同情心仍很重要的。
如何掌握共情的表达,要领有六点:
①转换角度。
真正设身处地地使自己“变成”来访者,用他的眼睛和头脑去知觉、思维和体验。正如《杀死一只知更鸟》里阿迪克斯所言,你永远不可能真正了解谁,除非你穿上他的鞋子,陪他走上一段。
②投入地倾听对方的困境。
不仅要注意他的言语内容,更要注意非言语线索(声调、表情、姿势等)所透露的情感信息。
③回到你自己的世界里来。
把你从诉说者那里知觉和体会到的东西进行一番识别、分辨和理解。
④以言语或非言语方式把你接收到的东西表达出来。
有些时候,仅仅把他的意思和感受准确表达出来即可,偶尔也可以比他更深一些,或加一点你的理解和解释。
⑤在反应的同时留意对方的反馈性反应。
关键是看对方是否感到你准确地理解了他,因为你的同感可能出错,对方的反馈是纠正错误的重要信息。
⑥给予一定的力量和支持
设身处地地帮对方想办法解决问题,表达出理解和支持,从根源上解决对方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