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那是食物,不是爱!合理看待童年创伤性肥胖

说说青少年们 2024-03-01 21:41:03

当你出现负面情绪的时候,会用暴饮暴食来解决问题自己的情绪问题?

你明明知道暴饮暴食对自己身体不好,为什么还是一如既往地这么做?

反反复复减肥减不下,反而越来越暴食,体重越来越大?

我们都知道肥胖是有许多原因造成的,熟知的有遗传型肥胖、压力型肥胖、受激素影响肥胖等等,还有一种隐蔽的肥胖:由于童年创伤引发的肥胖。尽管我们已经成年,但可能依旧背负着童年的包袱。这些包袱已经不知不觉中成了我们的一部分,每时每刻影响着我们的认知、情绪以及行为。我们的生活习惯,特别是饮食习惯,很大程度上受我们的情绪支配,而这些负面情绪往往和我们过往的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如果你小时候家里很贫困,吃了上顿没下顿,你的潜意识就会告诉你现在有得吃一定要多吃点;2.你的家庭不允许浪费食物,为了不挨骂即使吃饱了也要把碗里的食物吃光,造成长大后无论自己吃得多撑也要把食物吃完;

3. 父母用食物来奖励或安慰孩子,比如:考试好了给买好吃的,不开心的时候给买好吃的。食物不知不觉中变成了安慰自己的最佳方法;

4. 小时候自己的物欲没有得到满足,长大后形成报复性补偿,把小时候自己想要却得不到的、新奇的东西都尝试一遍;

5. 长大后和父母依旧不和谐,除了童年创伤的反复回闪之外还有新的矛盾,让自己持续处于压力状态,进而情绪性进食。

6.小时候因肥胖被伤害、歧视、霸凌的孩子,在大众印象里可能会认为小时候被欺负长大后就可以逆袭,但事实是这样的案例太少太少,有的孩子因为童年的遭遇已经形成抑郁、焦虑等问题,对生活的动力和信心远不足在正常环境长大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减肥是很困难的。现在的他们能够像正常人生活,已经是一件幸事。

我们提到的这些肥胖原因大都属于情绪性进食,甚至有的已经出现暴食这类的进食障碍。

《老友记》里有一句经典台词:“亲爱的,那是食物,不是爱。”

食物只是为我们生存服务的一项基本需求,试着自己控制食物而不是被食物控制,学会在其他地方寻求安慰和救赎,去尝试运动、社交、心理咨询等方式缓解自己的情绪。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