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取经路上,唐僧师徒是一路走,一路降妖除魔,可谓拯救了众多黎民百姓。
但要说功劳最大,也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属拯救了比丘国的一千一百一十一名孩童。虽然在凤仙郡,孙悟空拯救的人更多,连唐僧和沙和尚都讲,这个功劳比比丘国救小孩的都要大。但毕竟凤仙郡的祸事因郡守所起,又是因郡守所结,从某种意义上讲,孙悟空不过是传了个话而已。
放下凤仙郡的事暂且不提,我们单说比丘国,不管怎么说,一千一百一十一名鹅笼里的孩童是真真切切存在的。也确实是在孙悟空的主导下,跟猪八戒、沙和尚及众神仙一起救下来的。
可为什么后来重提此事,猪八戒却来了一句孙悟空是外施仁义,内包祸心?
杨角风谈西游系列文章第339期:读完原著一身汗,比丘国真正需要拯救的并不是千名孩童,而是唐僧!
一、
在凤仙郡,孙悟空不辞辛苦,天庭凡间两头跑,终于说服郡侯佛道双修,这才消了玉帝的气,求下了雨来。
当然,凤仙郡的郡侯也并非是个好郡侯,玉帝所暗示的佛道双修也并非大家想象的那样,但不管怎么说,孙悟空算是办了一件好事,拯救了万千黎民百姓。这也导致,唐僧师徒在凤仙郡大受欢迎,求下雨后,还停留了半个多月。
最后,众人也是依依不舍将唐僧师徒送上西去路,等众人离开,唐僧很是高兴,不断夸孙悟空,说他这次的功劳,都能跟比丘国拯救孩童相媲美。沙和尚也不吝赞美之词,说这次的功劳远比比丘国那次大,自己以后也要向大师兄学习。
只有猪八戒异常冷静,竟然是冷笑一声,说了一句:
“哥的恩也有,善也有,却只是外施仁义,内包祸心。”
虽说后来猪八戒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打了个哈哈,用自己没能多吃几顿饱饭为由打发了孙悟空。再加上唐僧训斥了他几句,让这个呆子不要多嘴,快点走路。但是,他冷不丁冒出的这句话,似乎是对孙悟空在凤仙郡以及比丘国的所作所为有所不满。
那么,孙悟空在比丘国究竟干了什么,让猪八戒心怀不满,说他表面上看是仁义,但是内心却藏着祸心,仅仅是因为急着赶路,让他吃不饱饭吗?
要想解释清楚这件事,我们就得从唐僧师徒进入到比丘国时谈起,看看他们在那里究竟经历了何种考验?
二、
可以说,比丘国是一个非常富裕的国家,唐僧师徒刚进入这个比丘国国都之后,就看到了眼前的一幕:
“酒楼歌馆语声喧,彩铺茶房高挂帘,万户千门生意好,六街三市广财源……礼貌庄严风景盛,河清海晏太平年。”
按理说,能有这种繁华场景,一方面是国王管理有方,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所以,孙悟空在见到这种场景之后,喊醒了在城门口睡觉的一个老军,问他这里是什么地方,城里有没有帝王?
老军冷不丁被孙悟空喊醒,先是吓了一跳,后来静下心来后,叹了口气说:
“此处地方,原唤比丘国,今改作小子城。”
唐僧听到这个名字后,也是挺纳闷,既然之前叫比丘,为何如今又改成小子呢?唐僧的理解其实是这样的,比丘是指20岁以上,持具足戒的男性出家人。小子,则是指男孩,是年幼的男孩子。
事实上,后来孙悟空观察家家户户门口放着的鹅笼时,里面确实都是男孩子:
“连看八九家,都是个小孩儿,却是男身,更无女子。”
但猪八戒猜的是,可能之前的比丘国国王驾崩了,新继位的是个小男孩,所以改名小子城了。只可惜,他的猜测被唐僧否定了,说咱们也别乱猜了,赶紧进城去找人问问不就知道啦?
唐僧的这个提议,也得到了沙和尚的赞同,走,一起进城!
三、
就这样,唐僧师徒四人,带着对比丘国国名的疑问进了城,这一进城,就发现了另外不对劲的地方。
哪里不对劲呢?
因为他们发现,这座繁华的都市中,竟然家家户户门口都放着一个鹅笼。并且每个鹅笼里都装着一个小男孩,大的不到七岁,小的刚过五岁。带着这种疑问,他们见到路边有个金亭馆驿,于是便走了进去。
跟门口守门的老军一样,这个驿丞也对当今国王的所作所为感到不满,面对唐僧的询问,他偷偷告诉大家:
“适所问鹅笼之事,乃是当今国王无道之事。”
也就是说,在比丘国,不仅最近有民谣在传播改名的事,控诉国王的昏庸。连国王手下的老兵,及馆驿的驿丞也对这个国王的所作所为,感到不解。
其实这种现象的发生很正常,因为这个国家一直很富裕,想必国王管理水平很高。可是,自从三年前来了个国丈,并带了个貌美如花的女子后,情况就变了。到了现如今,国王更是做出了一个让人难以理解的行为,那就是用一千一百一十一名小孩子心肝做药引,给自己治病。
听到这个情况后,唐僧当时心痛的难以自已,一直在那里喊:
“苦哉,苦哉!痛杀我也!”
见师父这么痛苦,在一边看热闹的猪八戒,反倒不理解了:
“常言道,君教臣死,臣不死不忠;父教子亡,子不亡不孝。他伤的是他的子民,与你何干!”
四、
唐僧虽然痛恨比丘国国王的所作所为,但是等孙悟空提出来,要去看看这个国丈到底是人还是妖魔时,他却又怕了:
“但只是见了昏君,不可便问此事,恐那昏君不分远近,并作谣言见罪,却怎生区处?”
在得到孙悟空肯定的答复,绝对让比丘国国王抓不到自己的小辫子后,唐僧才释然,让孙悟空去拯救那些孩童。
可以说,如果比丘国的国王晚一天,或者再早一天去吃小孩子的心肝。也就没有后面这么多事了,偏偏就选在了唐僧师徒到达比丘国的第二天吃。
这是巧合吗?
若是巧合的话,又该如何解释,孙悟空和猪八戒即将打杀白鹿精时,寿星的从天而降呢?
面对孙悟空的质疑,这个寿星急忙给出了一个解释,说这是自己的坐骑,不小心走到这里,当了妖怪。见孙悟空没说话,这寿星急忙拉着这条鹿就要走,但被拦下了。随后便带着他去见比丘国国王,在那里,寿星又解释了一遍白鹿精跑掉的原因:
“前者,东华帝君过我荒山,我留坐着棋,一局未终,这孽畜走了。”
显然,在这里,寿星撒了谎,就像我们去棋牌室打牌一样,这一局还没结束呢,却跑出门看看自己的车还在不在,正常吗?
而且,寿星是住在蓬莱仙岛那里的,那是地上,不是天上。那白鹿精逃到比丘国已经三年时间了,他跟东华帝君下棋,能一口气下三年?
五、
更让人疑惑的是,在比丘国国都,寿星竟然掏出三颗火枣来,送给了国王:
“我这衣袖中,只有三个枣儿,是与东华帝君献茶的,我未曾吃,今送你罢。”
跟东华帝君下了三年棋,却忘了把备下的三颗火枣给人家吃,这一点都不像寿星的做派啊。况且白鹿精跟寿星在一起这么多年了,在比丘国也待了三年,这期间他也没少往十洲三岛跑:
“国丈有海外秘方,甚能延寿,前者去十洲、三岛,采将药来,俱已完备,但只是药引子利害……”
难道他会不知道火枣也有益寿延年的功效,毕竟比丘国国王吃了寿星送的火枣后,不仅病好了,还成了长生不老之躯:
“国王吞之,渐觉身轻病退。后得长生者,皆原于此。”
如果说寿星的火枣很珍贵,只有见到东华帝君这样的高级神仙,以及去天庭参加安天大会给如来佛祖进献时,才舍得用。那也说不过去,毕竟猪八戒管寿星要火枣时,寿星就直言了,你到我仙岛上来,我那里没别的东西,全都是火枣,别说三颗了,一麻袋都给你装:
“未曾带得,待改日我送你几斤。”
再加上白鹿精被孙悟空怼上门口后,毫无缘由的说了这么一句话:
“三年事,今日得完,被那猴头破了!”
白鹿精像有预感一样,三年的事,到今天是最后一天了,也预示着,寿星自然会在今天前来带他回家,顺带收拾一下烂摊子。
六、
那么,寿星是怎么想的,他派这只白鹿精到比丘国的真正目的又是什么呢?
首先第一点,白鹿精肯定不是真心为了国王好,一心想帮他治病。不然的话,他只需要回仙岛上偷颗火枣回来就能药到病除,根本不用费尽心机搞什么一千名小孩子心肝。
再次,白鹿精到比丘国是为了吃唐僧肉吗?
也不是,若为了吃唐僧肉,又何必在他们即将到来的这段时间,搞什么吃小孩子心肝的事。搞得全国百姓尽人皆知,怨声载道,硬生生衍生出首民谣来。连守门的老军都逢人便说,比丘国现如今改成了小子城啦,生怕唐僧师徒不知道国丈是妖怪。
再再次,白鹿精难道跟奎木狼当年一样,一片痴情,为了跟那只白面狐狸厮混?
看似他跟白面狐狸惺惺相惜,白面狐狸被猪八戒打死以后,他还一片伤心的样子。但是,若真是为情而困,他又何必去招惹比丘国国王,还把美人送给他呢?俩人找一处清闲自在的地方,不惹是非,安心过日子不好吗?
还是说,这比丘国国王以前干过坏事,欺负过神仙变的和尚或道士,最后惹了众怒,白鹿精才被派过来教训他一番?
若是那样的话,白鹿精干嘛还送美人给他,让他享受一番,最后还弄了三颗火枣吃,好事全让他沾了,坏事一点没有?
最后,南极仙翁乃道家神仙,比丘国嘛,看比丘二字就知道了,这是一个信佛的国家。他派白鹿精到这里来,难道是为了给道家扩大地盘,让国王信道?
七、
毕竟在朝堂之上,唐僧说出自己的身份之后,白鹿精就嘿嘿一笑:
“西方之路,黑漫漫有甚好处?”
随后便有了俩人的朝堂辩论,唐僧说佛家好,白鹿精说道家好。这比丘国国王也实在,只要唐僧能说出佛家有何长生不老法,自己是可以不吃男孩心肝的。
于是唐僧巴拉巴拉说了一通,大体意思是说,长生的奥妙在于不动,像乌龟一样:
“只要尘尘缘总弃,物物色皆空。素素纯纯寡爱欲,自然享寿永无穷。”
而白鹿精却说,长寿的秘诀当然不是不动,而是要多吃点仙药:
“俗语云,坐,坐,坐,你的屁股破!火熬煎,反成祸。应四时而采取药物,养九转而修炼丹成。”
总而言之,最终的朝堂辩论是白鹿精赢了,让比丘国国王坚定了信道的信念。
可是,若白鹿精的目的是这个的话,他干嘛建议国王吃唐僧的心肝呢。要知道,他是认识孙悟空的,自己的主子南极仙翁又跟唐僧关系甚密。毕竟当年送唐僧转世时,就是南极仙翁去办的,托生到满堂娇的肚子里。况且几年前,南极仙翁还在五庄观跟唐僧师徒碰过面,一直伴其左右的白鹿精不可能不知。
如果是为了让比丘国国王信道,那也不会傻到跟唐僧师徒过不去,他自己见到孙悟空都感慨三年时间到了,被这猴头破了。
八、
既然知道孙悟空厉害,更应该放他们走,回头再慢慢教育国王信道啊,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俗话说,要是一时间找不到破案的方向,那就不妨从结果上倒推一下。我们看一下,比丘国经过孙悟空等人这么一闹,最终的结局是什么呢?
最终的结局是,整个比丘国一个人也没死,也没有什么大旱三年,国王甚至都得到了长生。同时,妖怪这里只死了一只白面狐狸,白鹿精安然无恙回归主人。国王、寿星、白鹿精、唐僧师徒甚至都在一个桌上吃上了饭,除了唐僧以外,全都喝起了酒。
甚至于唐僧师徒还在这里呢,比丘国人民都给他们建立了寺庙,烧香拜佛:
“又有传下影神,立起牌位,顶礼焚香供养。”
这几乎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比丘国国王转了一圈,仍然信佛。可以说,放眼整个取经路上,也只出现过这么一次近乎完美的结局。正所谓,事出异常必有妖,所以,比丘国事件绝对没有这么简单。
白鹿精被寿星派到这里,肯定有着其他的用意,那么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
有人说,那肯定是为了长生不老药啦,寿星是在寻找快速提高寿命的良药。毕竟,当初孙悟空在五庄观找他求助时,他就抱怨过一句:
“他得之甚易,就可与天齐寿。我们还要养精、炼气、存神,调和龙虎,捉坎填离,不知费多少工夫。”
九、
还是刚才的解释,若他真是为了修炼长生不老药,又何必非得赶在孙悟空即将到的时候,弄了一千多个小孩子放鹅笼,生怕对方看不到?
毕竟,最后他也没有得逞啊,小孩子们全都被救了,这不是白忙活一场吗?
再加上,寿星这些年跟佛家走的很近,没有必要去贬低佛家,弘扬道家。以他见观音菩萨的那个德行,估计他也不敢跟佛家作对,所以,他没有动机派白鹿精去比丘国。
也就是说,真正让寿星派白鹿精下凡的,另有其人!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在安天大会上,寿星手捧礼物向其敬献的如来佛祖。也只有这个解释,才能回答,猪八戒为什么说孙悟空是外施仁义,内包祸心。
众所周知,唐僧师徒一路西行的过程,就是不断受到考验的过程。师徒几人是挨个接受考验,而受到考验最多的,还属孙悟空。
但自从真假美猴王之后,孙悟空就有了免死金牌,因为如来佛祖认为他通过了考验,直接给了其一个成佛指标:
“好生保护他去,那时功成归极乐,汝亦坐莲台。”
孙悟空通过了成佛的考验,可是唐僧呢,唐僧一路上的所作所为,又如何撑得起这个佛呢?
是啊,不仅胆小怕事,推脱责任,而且是谎话连篇,自私自利。甚至在女儿国还犯了杀戒,连猪八戒第一个想到找接生婆接生,他第一句话却是让孙悟空买堕胎药,堕胎!
十、
如今西天近在眼前,对唐僧的终极考验也正式开始,这场考验也决定了他到底能不能成佛?
正因如此,白鹿精就肩负了这个任务,到底看看唐僧有没有一颗成佛之心。可是,唐僧并没有给大家这个机会,而是被孙悟空抢占了风头:
“假唐僧将那些心……却都是些红心、白心、黄心……好胜心……杀害心、狠毒心、恐怖心……总总不善之心……”
孙悟空将这些不善之心全都吐了出来,而唐僧呢,却还保留了这些心。
说白了,他连恐惧心这关都过不了,当国丈提出要用唐僧的心肝换一千多名小孩子时。刚才还信誓旦旦要孙悟空,在不牵连到自己的前提下救孩子呢。结果一听说要吃自己的心肝,吓得差点给孙悟空跪了,还说出这种话来:
“你若救得我命,情愿与你做徒子、徒孙也。”
最后宁可忍受猪八戒的尿泥糊脸,也不愿意正面去应战国王,足可见其恐怖心。
况且,当年在通天河边时,唐僧就在妖怪没除的前提下执意要踏冰西行,又缺乏怜悯心。这一次佛祖就是要考验其怜悯心,这才有了门口的老军,驿馆的驿丞,朝堂的国丈接连提醒。
要知道佛祖尚且以肉饲鹰呢,就是说,为了救一只兔子,愿意用自己的肉喂老鹰。可是唐僧呢,明明自己的这条命能换一千多名小孩子的命,但是他却胆怯了。
连慈悲心都没有,也没有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觉悟,唐僧此次考验可以说是糟糕透了。
要知道,自从唐僧学了多心经之后,孙悟空没少教导他。但这一次考验,他却没有让师父上,毕竟以他们的本事,就算唐僧上了,也能安然无恙。甚至,他还故意吓唬唐僧,说要吃他心肝啦,连猪八戒都觉得不该这样:
“有甚祸事?有甚祸事?你慢些儿说便也罢,却唬得师父如此!”
正因为唐僧的这场糟糕表现,又因为孙悟空的未提醒,也就有了凌云渡唐僧被推下水丧命的结局。
可是,比丘国的疑点到这里就没了吗?
当然没有,别忘了刚才提到的白面狐狸,她又是什么来历,为什么她这么听话,却落得命丧黄泉的地步呢?还有,书中说她变成美女后,长得像观音菩萨,这又为什么呢?
关于这个疑问,我们下回再讲!
分析得好,但是要懂得佛法才能明白
怎么感觉我们看的不是同一个西游记啊?[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