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更好的诠释相关内容,开篇故事为虚构,望理性阅读。
“救命啊,有没有人救救我妈妈。”小孩的哭声引起街道上很多人的注意。
上班途中的胡小姐听到一名小孩的哭喊,意识到情况不对赶紧跑了过去。经过询问,小朋友的妈妈是准备送他去上学,但是刚出门的时候,就感觉胸口不舒服没有在意,走着走着却突然晕倒在地,脸色十分苍白,心跳、呼吸都极其微弱,几乎接近停止。
虽然路人已经叫了救护车,但是胡小姐担心万一是心脏病,耽误了几分钟,可能就会失去一条生命,果断为其进行了基础抢救。在路人的帮助下胡小姐调整了患者的姿势,让其平躺在地上,然后捏住她的鼻子开始向她口中吹气,周围人也是“屏住呼吸”,密切关注患者的情况。

终于,经过几轮人工呼吸后,女子的脸色逐渐有了一丝红润,呼吸也变得有力了许多。胡小姐不敢停下,继续周而复始,直至专业人员到来。周围人看到胡小姐的一番“壮举”,不停赞叹是她的果敢,救了这女子一命,纷纷嚷嚷着也要学习这“人工呼吸法”。
尝试过的人或许知道,人工呼吸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沉浸式”了解一下人工呼吸时,究竟需要注意什么?
人工呼吸时,到底是吸气还是吹气?做对了能救人一命在紧急医疗救援方面,人工呼吸无疑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技术。它的核心目的是向患者的肺部输送必需的氧气(吹入空气),以此来替代或补充患者因各种原因无法进行的自然呼吸过程(人工呼吸的原理基于气体交换的基本物理过程)。

人工呼吸的工作原理紧密依托于人体正常的呼吸机制。在健康状态下,我们通过肺部进行气体交换,然而,在出现溺水、心脏骤停等突发紧急情况下,患者呼吸微弱或“丢失”自主呼吸能力。此时,这种依靠而进行的人工呼吸(气体吹入)便成为了维系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
因为受到操作方式和环境等局限影响,医院环境之外的人工呼吸可以分为口-口、口-鼻等2种类型。
口-口
口对口呼吸作为最基础的人工呼吸方式(适用于所有年龄段),在紧急情况下的现场急救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顾名思义,这种方法需要救援者直接将自己的嘴对准患者的嘴巴,通过吹入空气的方式,为患者提供必要的氧气支持。

虽然这样的操作看起来非常简单,但救援者需要确保气体能够有效的进入患者的肺部,避免口中存在食物残渣、呕吐物等,可能阻碍气体顺利进入肺部的“绊脚石”。
需要注意的是,救援者在向患者吹气过程中要轻轻用手捏住患者的鼻孔,避免气体从鼻孔泄露,为吹入气体有效进入肺部提供保障。
同时,救援者的嘴应该完全覆盖住患者的嘴,以确保形成良好的密封条件。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单层纱布、手帕等透气性较好的面料隔开,从而降低疾病传播的可能性。
口-鼻
当患者口腔中存在大量异物、牙齿松动、嘴巴无法打开等情况时,可以采用口对鼻呼吸。

施救者用手按住患者嘴巴,通过鼻子吹入空气。
但相较于口对口人工呼吸,此类呼吸法需要更多的练习和技巧来掌握,特别是在保持密封环境方面,如果不能较好掌握可能会出现无效人工呼吸的情况。
在实际生活应用中,大家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人工呼吸方式,但是一定要注意的是,人工呼吸是利用外力环境的协助,使得气体进入患者身体内,也就是救援者向患者吹气,切勿吸气。必要条件下,施救者可能需要同时结合胸外按压进行心肺复苏。
每个人都该了解的急救知识——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心肺复苏(CPR)是临床中紧急医疗救助手段,用于在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下维持患者的血液循环和呼吸。下面,就带着大家一起,熟悉一下心肺复苏的流程,帮助在紧急时刻“有条不紊”进行。

确认周围环境安全
在非常紧急的情况下,患者周围可能会存在一些各种潜在的危险。就比如,患者溺水时要第一时间帮助将患者脱离险境,在安全环境下进行下一步的抢救工作。
判断意识
确保环境安全后,可以尝试轻拍患者的肩膀或胳膊等部位,并尝试呼喊,帮助判断患者是否有意识。同时,请周围人帮助拨打120急救电话,并寻找自动体外除颤器(商场、地铁站、高铁站等场所多配有此设备),如果找到AED,要按照急救医生或者AED的指示操作进行除颤功能。
开放气道、检查呼吸

让患者仰望平躺在坚硬平整的地面或硬床上,将患者的下巴向上抬高30°左右,使得气道打开,此时可以看到患者的喉咙。
观察患者胸部是否有起伏,贴近观察是否有声音和气流,判断是否有正常呼吸。
胸外按压、人工呼吸
如果患者仅有轻微的喘息声或没有呼吸,需要立即进行胸外按压。将双手交叉放在患者胸骨中下1/3交界处,使用体重产生向下的力,以每分钟100-120次的频率进行按压。
按压深度应达到成人5-6厘米(约2-2.4英寸),儿童至少1/3胸廓深度。在30次胸外按压后,要进行2次人工呼吸(胸部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为30:2)

每吹气一秒后,要认真观察患者胸部是否有明显的起伏,确保空气进入。
此过程往复循环,直至医护人员的到来。当然,大家除了要掌握心肺复苏流程以外,还需要注意以下三个常见的意外急救方法,紧急时刻可以帮助避险。
紧急救命!3关键时刻你一定要知道的急救技巧异物卡喉
如果周围人正在进食的情况下,突然不能说话、咳嗽甚至喘不上气(手势暗示无法呼吸),要第一时间对其进行海姆立克急救法。

施救者要站在患者的背后,一只手握实心拳,拳头的大拇指侧放在患者肚脐上两指的部位,然后用另一只手抓住拳头,迅速向内上方推压、提拉,产生足够的气流冲击,帮助弹出卡在气道,进行五次快速的冲击动作。
如果异物没有被排出,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继续尝试海姆立克急救法,同时也做好心肺复苏的准备。如果卡喉物顺利排出,也要在得救后到医院进行针对性的检查,避免施救过程对内脏器官造成损伤。
煤气中毒
疑似煤气泄漏时,首先要确保自己和患者远离毒气环境,可能的话可以打开窗户和门,关闭煤气阀门。检查患者是否清醒,是否出现呼吸困难、皮肤颜色变化的情况,需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清晰明了地报告煤气泄漏地点以及患者基本状况。

在专业医疗救援人员抵达前,务必细致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呼吸和心跳状况。若发现患者出现呼吸停滞的迹象,务必迅速采取心肺复苏措施,以维持生命体征并为后续治疗争取宝贵时间。
宠物咬伤
宠物咬伤后要立即进行肥皂和流动水清洗,清洗伤口至少15分钟以上,去除窗口周围的污渍和碎片,但不要过度用力,避免损伤周围组织。
然后使用碘酒、酒精等消毒剂对伤口及周围组织进行消毒(先处理创口,再处理周围组织)。当然,进行基础处理后,一定别忘了到医院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破伤风、狂犬病等疫苗接种,从而起到最佳的预防效果。

人工呼吸是生活中极其常见的急救技巧,掌握此技能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其在紧急危险的情况下可以挽救生命。在实际操作应用过程中,施救者可以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施救者可以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口对口呼吸、口对比呼吸、使用呼吸辅助设备等,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大家一定要记住:最关键的是要确保气道的开放和有效的通气。
文献来源:
[1]《基础生命支持,救人于危难时》,吴晓颖;李卓民;李露;李晴晴,2024-04-15
[2]《掌握心肺复苏 及时挽救生命》,胡磊;任菁菁;邱艳,2024-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