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来说说骑兵和步兵的“兵种相克”问题(上)

豆豆评过去 2024-09-03 02:09:36

说说骑兵和步兵兵种相克的事儿:

前面小编发了一个帖子,说了一下步兵和骑兵之间所谓“兵种相克”的问题,认为军阵其实绝大多数都是步、骑、车等多兵种混编的,要单纯以骑克步是很难的。这些观点,意外引起了网友的热议。

其中讨论最多的,就是说步兵必须列阵才能挡住骑兵,但是这种身着重甲的列阵不能持久,也无法机动,骑兵可以靠放风筝拖垮步兵方阵……这些观点不能说没有道理,但还是片面了。而且持这种观点的人,其实并没有看明白小编上个帖子的意思,有的甚至是看都没有看:

一、多兵种组成的军阵

首先要说清楚,步兵从来就不是单独存在的,任何国家也没有蠢到单独拉出重甲步兵和你打的道理。而且任何国家的军队披甲率都是不高的,想象出几万的步兵,穿着几十斤重甲举着几米长矛搞出重甲步兵方阵,本来就是不可实现的。

再强调一遍:古代的真正军阵,都是步兵、骑兵、车兵等的多兵种混合部队。其中必然有相当一部分骑兵部署在两翼以及后方,专门用于对付敌人骑兵的袭扰和放风筝。而这样的骑兵部队,明显是不可能数量过少的。那个举着六七米长枪龟速前进、而且两翼骑兵明显数量过少的所谓“亚历山大方阵”,大家看看笑过就好。

所以在正常军阵面前,你用骑兵分队袭扰的话,其实是很容易被人家骑兵反冲击的。一旦被敌人骑兵缠住失去速度,那么等人家步兵大队一到,你的骑兵就惨了。而除非敌人的骑兵指挥官蠢到了极点,也是不会被你引诱离开本阵太远的,指望放风筝对付敌人军阵就是一厢情愿的纸上谈兵。

至于步兵方阵本身,对付骑兵主要依靠的是大盾、长矛、以及强弩。步兵弓弩射程超过骑兵,大盾长矛则用于应付骑兵冲阵,根本不需要太多的重甲步兵——就连武装到牙齿的唐军,其中的重甲陌刀兵只占全军五分之一,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古人并不蠢,他们知道如何在机动性和防御力上取得平衡,也更加知道如何在成本上进行取舍——你都能给步兵配齐全套重甲了,再花16两银子给他一匹马不香吗?

古代的多数步兵,披甲率其实是很低的。而这其中极少数的重甲步兵,其实是乘马或者乘车机动的。再不济他们也有战车和辅兵帮忙背甲,是不会穿着几十斤的甲胄翻山越岭的。

二、步兵军阵的机动性问题

这时候就有人要说了,你的重甲步兵平时不披甲,岂不是可以很方便进行骑兵偷袭吗?那么这里我要说一句,任何军队都有斥候和岗哨,你骑兵大队跑起来惊天动地,早十几里地都发现你了。你骑兵整队选择攻击路线的当口儿,人家步兵早就穿甲结阵了。

而说到突袭时的列阵、以及步兵军阵的机动问题,那就不得不提到车兵了。在一般的军队之中,都有大量车兵的存在。在遇到敌人突袭的时候,车兵可以迅速将大车组合起来,在对敌方向组成防线,甚至是环绕军阵组成圆阵。你的骑兵冲击力再强,人马合一的气势再强大,碰到大车上也要头破血流吧?

而这样车步混合的战术,在古今中外都有大量的存在。汉代就有善于使用车兵的卫青和李陵等大将,甚至专门设置了“车骑将军”这一职位,位份更是只在“大将军”和“骠骑将军”之下。而西方也有十字军和著名的胡斯车营,甚至出现过车营反包围剿灭骑兵的战例。而车营的具体战法,在德尔布吕克的《战争艺术史》第3册《中世纪战争》第386页中有过详细的描述:

战车有结实的木板保护;车轮之间挂着长条木板,免得敌人爬进去;车队还会带着铁锁链,可以将车连起来,以免个别车辆撤出战斗时露出空当。一辆车配4匹马。每当有敌人在附近,战车就会尽量以多列平行纵队行进,方便迅速组成方阵。他们备着铲子、斧子和鹤嘴锄,必要时用来开路;当然,只有在最终选定阵地时才会这样做……

而且最为关键的是,这样的车营不仅可以快速列阵,还可以进行机动作战。以汉代李陵所部的车步混合部队为例,他们从浚稽山之战一直打到距离汉朝边塞数十里的地方,边走边打转战上千里!以5000步兵取得了射伤匈奴单于、杀死杀伤万余匈奴骑兵的壮举,就足以说明车步混编部队是有机动作战能力的。

历史上的李陵部队,只是兵力不足而且缺乏骑兵辅助,要是兵力足够而且有援军接应,那么最起码全师而还是没有问题的。

三、关于步兵的补给问题

至于有人说骑兵可以不与你交战,只凭机动性袭击你的补给路线,慢慢饿死你的说法,倒是有一定道理的。骑兵的一大作用就是这个,断敌粮道更是常用的战法。这主要是因为步兵的运载量实在有限,一般除了武器装备之外,他们自身只能携带3-5日的粮食。

当然了,古人也早想到这个问题了。所以在古代军队当中,都有大量不携带武器的代马输卒。而这些民夫们按照体力来说,每人约可携带30天的粮食。

这方面的记载,主要是来自于沈括的《梦溪笔谈》一书:余尝计之,人负米六斗,卒自携五日干粮,人饷一卒,一去可十八日:米六斗,人食日二升。二人食之,十八日尽。若计復回,只可进九日。

也就是说一个士兵自己出征的话,只能携带够吃5天的干粮。而一个背粮食的壮丁,则可以带60升粮食,按照每天自己吃两升计算,刚好够自己吃30天的。如果以1:1的比例配置代马输卒,那么两个人可以撑15+2.5=17.5天。如果计算来回路程的话,一支部队要是孤立无援的独立出征9天,那就要开始转头回家了。

当然了,有的时候为了精干,部队出征时候不能夹杂大量民夫,那往往就要取粮于敌。而这就是骑兵的优势,可以凭借机动性不停转战偷袭敌人后方,霍去病其实就是这个战法。在这方面,以步兵为主的部队是天然吃亏的。比如明朝边军出击时,多数时候甚至都不带民夫,只有士兵随身携带的三天干粮,出门一天多就得赶紧回,一旦被围上两三天就弹尽粮绝——这其实是被敌人打怕了,出门时候就想着找理由赶紧跑回家而已。从这个角度来说,网友们的说法其实有道理。

但是这个事情其实是人的思想问题,并不是什么“兵种相克”的问题。在“敢战”的指挥官那里,这也压根不是事儿。比如戚继光在北方任职后,就曾经新设了三个辎重车营,每个辎重营配备辎重大车八十辆,每车须挽骡八匹,车重二千斤,车上可载米面豆料棋炒等粮食12.5石,也就是125斗,相当于约21个人的运输量。合计一个辎重车营,共计可载粮1000石。

据资料明制一石,可折现代大约150斤折算,一千石就是15万斤粮食。按照每人每天吃3斤左右粮食计算,这80辆车就能维持5000人出征20天。当年李陵的5000步兵能够转战千里,其实也是类似规模的部队。

未完待续……

1 阅读:21

豆豆评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