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倒思维的墙,看透事物本质,实现终身成长

混职场如行胡同 2024-06-10 12:28:42

最近,跟前同事聊天,询问近况。结果,前同事说,目前也就是凑合,活不多,人比活还多,能待多久待多久吧。

前同事之前辞职,是因为他的朋友自己开了一个公司,承诺给前同事待遇福利很好,并且还给予一定的职位高度。

前同事自然动心,毕竟在哪里干工作都是,换一个地方也没有什么问题。就在这种心理驱动之下,跳槽到了朋友的公司。

确实刚开始的时候,朋友给前同事足够的支撑,但随着时间推移,外加上项目的减少,前同事感觉到了朋友对自己的那种“鸡肋”。朋友辞退了几个员工,保留前同事,工作内容上增加,也变得比之前加班次数增加。

前同事其实也有心想走,但外面市场确实不容乐观,只能是假装不明白,继续待着,等着被辞退拿补贴再走人。

像前同事这种心理的人,很多公司都有。你说他们没有能力吧,他们又可以做到某件事。但如果你说她们有能力吧,他们又对很多东西不懂。面对这种情况,他们变成鸡肋,公司想辞掉但又不想给予他们赔偿,实在是两难。

其实,面对这种情况,或者再出现这种情况之前,个人对自己应该有个认知,那就是如何让自己不被辞退,或者你被辞退是公司的损失。

想要达到这种情况,最直接的一点就是你的无可替代。

如何让自己无可替代呢?

白岩松说:“一个人的收入是和自己的不可替代性成正比的,你只有拿出的东西和别人不一样,成为人群中不可替代的那一个,你才有可能脱颖而出。”

心理咨询师刘颖在《认知破局:打破认知局限,驱动终身成长》书中提到,要想成为更好的自己,就要先突破自己。

这本书是刘颖专门为想要有所成长者所著,书中从突破心理定式、推倒惯性思维的墙、一眼看透事物本质等方面作为人们的内驱升级,更好的帮助大家建立认知模型,从而发展出新的人生之路。

我们常听到一句话:你永远也赚不到自己的认知能力之外的钱。也就是说,你赚的每一分钱都是来自于你的个人认知,你所熟悉或知道的部分,而对于不熟悉不知道的地方,你只有羡慕却无法获得。

职场中,如果仔细去看那些升职加薪的人,你能发现,他所有拥有的能力,你没有,自然也就无法与之相匹配。可能刚听到对方升职了,你想了想,感觉自己与对方差不多,感觉自己只是差了一个机会,但真的如此吗?你会慢慢地不得不承认,你确实在某个方面不如对方,这不是闭着眼睛不承认就不存在。

放到现在也是,为什么被辞退你在列,而不是那个你认为跟你差不多的同事呢?那是因为你比对方缺少某项技能。

如果单纯从工作表现,可能看不出来,但如果从思维角度去发现,你就比对方少了一点脑子。

想起来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经理需要选择一个主管。他就给两个年轻人布置了一个任务,让他们去看看市场上的土豆多少钱。年轻人A跑到市场看了一下,就很快的回来说,市场上土豆多少多少钱。经理又问,那如果我们要多少,他能供应吗?年轻人又跑了一趟回来,说可以供应。经理又问,这么多土豆怎么运输?年轻人又跑了一趟。经理同样的将问题给年轻人B,结果,年轻人B回来,不仅对市场上有几家,每家什么情况,以及甚至样品都带回来了。

换成你是经理,你选谁?那必然是年轻人B。千万不要说,他做到的你也可以做到,你只是暂时没有想到。就因为你没有想到,所以你才不具备这个能力,上升的只能是别人。

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一旦受限,思维上就会很难突破,不能突破意味着无法成功,直到变成一种习惯,常处于舒适区中。在心理学上,这种认知状态叫做“心理定式”。

我们只有自我突破,才能发现全新的自我,找到另一条路。

0 阅读:0

混职场如行胡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