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的裂变,逆境中看到曙光,一本书揭秘如何破茧成蝶

混职场如行胡同 2024-03-18 16:46:44

最近在听蒋勋先生的《蒋勋说红楼梦》,其实最初想听《红楼梦》是因为自己没有读过原著,但对于这本大家都愿意研究的红学之书又充满了好奇,特别是里面的那些人物,根本就记不住名字,也理不清具体的关系情况。

结果听多了以后,突然对于清朝的那段历史开始感兴趣,毕竟《红楼梦》本身就是写历史,只是更加隐晦一些,不像那些历史记录“明牌”。

当然了,咱们也不是什么学者,对于历史的爱好,也只是从自己身边去找一些读物来佐证,满足自己的一点好奇心。

在书店闲逛,就看到了这本大厚厚的书籍《巨变与突围》。说实话,我本来打算的是找一个差不多的书瞅瞅就行,但看到这本书,我竟然有些忍不住伸了手,因为它的封皮就吸引了我,再看看内容。就是它了,然后我就带回来家。

这本《巨变与突围》是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李晓鹏所著,他很擅长从经济和战略的角度来探索历史问题,这本书也不例外。我们都明白的清朝从开始到最后历经了两百多年,这些年里面,因为一些细节或者管理上出现的问题,最终走向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命运。

这本书是从1644年写到了1840年,将整个的清朝用自己的经济学角度与历史结合,表述并寻找历史兴亡的规律。李晓鹏博士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新的历史思考方向,原来我们的朝代更迭还可以从经济学方面思考也很有探究度。

为什么大清朝在马上要进入到近代的时候灭亡了?

朝代更迭,其实比较容易受苦的是老百姓,为什么这么说呢?一旦战事起来,生存环境变得恶劣,真的是不知道“意外与明天谁会先来”,更是不知道“上顿吃了下顿还有没有”等等。但同时在这些外在条件下,又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打打杀杀。

在《巨变与突围》书中提到,从文明三问出发,这种动荡更像是内部两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冲突,落后文化对先进文化的征服,是一种倒退。

当然,除此以外,作者还从历史的发展角度来远观这段持续了200多年的清朝历史,一切都是 有迹可循,比如最初的各种烧杀,比如闭关锁国,完全的自娱自乐,完全不顾外界的发展,以及与外界的沟通很少,自然人们也就思想受限。

在清朝诗人的文字里面就可以看到那些对于未来的期盼,比如龚自珍的《己亥杂诗》系列,“我愿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等等。

大清灭亡,当然不是想当然的,而是经历众多的“意外与巧合”,最终促成了它的消失。它的消失甚至在某次曾国藩与朋友交谈中都提到过,有过预言,现在应验让人不得不充满好奇。

你们对于清朝的这种发展,是什么样的看法呢?

0 阅读:1

混职场如行胡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