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刘备向来是为后世所推崇的,后人更是将他称为是“仁君”当然能够从一个卖草鞋的坐上皇帝宝座的人,又怎么可能没有自己的野心呢。仁义只是他的表面,众所周知刘备一生有四个儿子,通过他儿子的名字就能够看出刘备的野心。
一、四个儿子刘备子嗣也是很艰难的,在公元201年刘备被曹操打败无奈之下只能是去投靠刘表,这一年的刘备已经到了不惑之年了,但他始终都没有一个自己的孩子,虽说现在最重要的是大业,但他也不能没有后代啊。
在封建王朝中对传宗接代是十分看重的,更不要说像刘备这种有志向的,更需要一个后代。没有自己的孩子刘备只能是去收养一个,正好在此时寇封前来投靠刘备,于是在多番了解后,刘备就将他收为义子,更名为刘封。
不得不说的是早期刘备对刘封确实是很上心的,并且刘封在年少之际就开始跟随着刘备南征北战。积累了不少战功,为人也是英勇非凡,但无论怎么说终究还不是亲生的,刘备没有孩子的时候还好,要是有了孩子就不是这样的了。
几年后刘备的长子刘禅出生了,作为刘备的嫡长子,他的出生可以想象给刘备带来了多大的惊喜。其实刘禅的童年也是很跌宕的,刘禅出生在新野城,这时正是刘备比较危急的时候,在刘禅出生不久后曹操就派人攻打新野城。
当时情况紧急,危难之下刘备只能将年幼的刘禅丢在新野,自己带兵先行离开。若不是赵云最后回去将刘禅救回,刘禅可能就要死在这里了。当然对这个长子刘备也是很看重的,在他渐渐长大后,刘备就找当世知名大儒教导他。
不仅让大儒教导刘禅,还让诸葛亮教导刘禅学习一些政治和军事上的谋略。完全就是将他当成自己的领导人培养的。遗憾的是在当时的三国中,刘禅的能力确实是不够看,别说是和他的父亲、诸葛亮相比了,就是曹丕、曹叡两人都比不上。
有了刘禅当继承人后,对于之后的孩子刘备就没有这么多的要求了,刘备的第三个孩子名字叫刘永,刘永的母亲吴氏也算是当时的大家族,简单来说就是这是一对不折不扣的政治联姻。
虽说这个儿子的能力也很出众,但在当时封建思想的影响之下,还是很推崇嫡长子继承制的。所以从出生开始刘永就不在皇位继承中,在刘备还在世的时候就将这个儿子封王了。
不过刘永因为黄皓的缘由和刘禅两人之间关系并不亲近,在刘禅登基后两人竟然十多年都没有见过面。
刘备最小的一个儿子名叫刘理,和普通家庭一样,对于这老来得子的孩子都是给予不一样的关爱的。刘备此时年纪也大了,所以对这个小儿子特别宠爱,遗憾的是刘理的身体并不是很好,体弱多病。
将刘备的这四个儿子的名字的连在一起正好就是“封禅永理”,对于封禅就不用说了。皇帝在祭祀天地的时候就被称为“封禅”。“永”永远,刘备希望自己的王朝统治能够延续千世万代。
“理”就更好理解了,理就是道理刘备的所作所为都是占理的,毕竟他是汉室的后裔,所以江山再一次回到刘家人的手中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总结来说就是,他期望自己的子孙后代能够在皇位上延续千秋万代。
二、很大野心不想称帝的诸侯不是好的君主,刘备固然是有很重的野心,其实从最开始刘备起事时就已经有了这个野心,在这乱世中,想要立足就一定要成为人上人,只有皇帝可以万人之上。
众所周知刘备虽说自称是汉室后裔,但实际上到他这一代的时候早就和普通的老百姓没有两样了。但他若是想要起事,就必须需要一个名头,而这“汉室宗亲”的身份就是他最好的一个活字招牌。
可以说只要是有了这个名字后,刘备的行为瞬间就从谋逆转变为正统地位。虽说刘备一直都说自己对于皇位并没有什么诉求,但按照他刘家人的身份即使是坐上了皇位也会有人认的。更不要说刘备自小就有着想要称霸的野心。
刘备曾说过: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所以在此时他就有了一颗想要登上皇位的野心,并且之后的种种行为也都是在为自己的目的而谋略。为什么早期很多人都觉得刘备仁义,那是因为此时的刘备什么都没有,他能做的也有限。
所以只能是运用这种手段,来保全自己,在他去投靠刘表的时候不也是信誓旦旦地说自己没有野心。当然还是有人看出刘备并非是一个安分守己之人的,刘表身边的蔡瑁就曾经提醒过刘表。
刘备最初是跟随吕布的,之后又跟随曹操、袁绍,足以看出刘备的为人。一句话就说出了刘备的狼子野心,但不得不说的是刘备独特的人格魅力让众人都愿意相信他。让他从一个卖草鞋的一步步成为称霸一方的君主。
三、人称仁君刘备被后世称为是“仁君”大致分为两点,其一就是他仁德爱民,第二点就是他知人善用。就像是前文说的一样,刘备完全就是白手起家,他什么都没有,所以他是很渴望得到百姓们的支持的,怎么才能的得到百姓的支持就不用说了吧。
即使是他的前半生大多时间都是在奔走的,几乎是没有办法发展自己的势力,但是在之后他就在这个方面下了大功夫。和一些暴政的军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百姓只能看到表面,所以荆州之地的百姓对于刘备都是从内心深处的爱戴。
在知人善用、礼贤下士上刘备向来是没话说的。在三国中只有蜀汉阵营中远走的将领是最少的,无论是战败投降还是被俘都很少有投降去其他阵营的。
刘备的眼光也是很好的,当年他看中了毫无建树的诸葛亮,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最后诸葛亮为了蜀汉的江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半辈子都在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
对于人才刘备向来是来者不拒的,并且不管你之前做了什么只要你愿意来到蜀汉的阵营刘备都是欢迎的。当年刘备在投靠刘璋的时候,黄权百般阻拦,就是为了不让刘备入蜀。但在刘备得到益州的时候对黄权依旧是礼遇有加。
让他稳坐高位,对他之前的举动丝毫没有计较。可以回想一下在蜀汉的阵营中有多少人是像黄权这样的,别的阵营投靠而来的,他们最终都留在了蜀汉,为蜀汉拼搏。
结语虽说刘备乃至蜀汉所说的一直都是“匡扶汉室”实际上在刘备的心中早就有了一个统一天下的野心,之后所说的大业究竟是匡扶汉室还是一统天下只有刘备自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