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笔者在浏览知乎时发现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中国空军未来的作战体系是否会采用“以歼-20为核心,歼-35为主力”的模式?简而言之,提问者在询问未来中国空军是否会以少量歼-20型战斗机为骨干,搭配大量歼-35型战斗机,构建空军作战体系。这种构想与美国空军在上世纪末至今打造的作战体系有着相似之处,即以少量F-22A型战斗机为核心,搭配大量F-35A型战斗机。
然而,我们如何评价这一观点?中国空军是否应效仿美国空军,采用类似的少量核心战机搭配大量主力战机的作战体系呢?
冷战末期,美国空军的战机体系经历了多次变革。在ATF计划中,F-22A型战斗机被设计用于取代F-15C型战斗机,承担攻势制空任务。然而,随着冷战的结束,美国面临的威胁大幅减少,导致海军取消A-12攻击机计划,空军削减F-22A型战斗机数量。JSF计划随后出现,旨在填补F-22A不足的打击战斗机,同时具备五代机水平的性能。这一体系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受到多种意外因素的影响。
然而,时至今日,美国空军的作战体系遇到了一些挑战。F-22A型战斗机数量有限,且难以升级。F-35A型战斗机虽然成本相对较低,但性能相对较弱,迫使美国空军寻求新的解决方案,如NGAD计划。这使得整个作战体系变得不尽理想。
回到中国空军的情况,当前的作战体系更像是美国在冷战结束前的影子。歼-20作为第五代重型制空战斗机,歼-16作为打击战斗机,歼-10C承担多功能任务。相比之下,歼-35在中国空军的作战体系中可能扮演的角色不如美国的F-35A显著,数量也不会像美军那样庞大。
从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美国空军的战机体系并非完美,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中国是否应该照搬这一模式值得深思。F-22A数量有限,而F-35A性能不佳,这使得美国空军不得不寻求新的解决方案。中国在装备更新换代方面的速度超出了美国的预期,让美国的作战体系显得有些无法应对。
因此,中国空军是否应效仿美国空军的模式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美国的经验值得借鉴,但也需要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总体而言,我们需要在不断探索中形成适合自身情况的战机体系,而非盲目模仿。
中国的歼-35造多少架,取决于我们要建多少艘航母。未来歼-35肯定是要上航母的。陆上装备不会太多,歼-20挑大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