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 明 : 本 文 内 容 均 引 用 权 威 资 料 结 合 个 人 观 点 进 行 撰 写 , 文 末 已 标 注 文 献 来 源 及 截 图 , 请 知 悉 。
1947年冬天,解放军途经麻城时,为了尽快赶路,找到了当地一位农民带路。在闲聊中,这位农民向战士们打听起了自己离家18年的哥哥,早些年,哥哥离家就是加入了红军的队伍。
谁知,战士们一听这个农民哥哥的名字,都被吓了一大跳,马不停蹄地将他送到了司令部。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个农民的哥哥到底是谁?他们又是如何分离18年的呢?
离家18年的哥哥1947年,解放战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阶段,我军也由刚开始的战略防守变成了进攻。为了抢占战斗先机,党中央决定让刘邓大军进军大别山。
在此期间,解放军战士们和敌人进行了多次交锋,最终成功渡过了淮河,进入了大别山。当时,野战军第六纵队的战士们先行赶到了黄安,当地的地形太过复杂,战士们为了尽快赶路就想找一个年轻人当向导。
不过,由于战事频繁,他们找了附近好几个村子,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向导。就在此时,一个砍柴的农民路过,在得知是解放军的队伍需要带路时,他很是激动,他说道自己叫陈锡礼,是当地人,经常在这一片砍柴,对地形很熟悉,可以带路。
陈锡礼一副老实憨厚的样子,战士们也觉得他不像是坏人。在征得上级的同意后,陈锡礼就成为了解放军的临时向导。在带路的过程中,陈锡礼一直不停的询问关于解放军的事情。他身边的小战士非常好奇,向他打趣道:“老乡,你也想当解放军吗?”
陈锡礼摇了摇头,他表示,自己有一个哥哥离家去参加红军,整整18年没有回家了,老娘想他想的都吃不下去饭了,他就想替老娘打听打听消息。
小战士没想到,陈锡礼还是战友的家属,他就随口问了一句陈锡礼哥哥的名字,说不定他们还见过。陈锡礼一听也有道理,他回到,自己的哥哥叫陈锡联,应该是在29年的时候,参加了红军。”
听到陈锡礼的话,小战士立刻大吃一惊,他再三询问陈锡礼的哥哥真的是陈锡联吗?在得到肯定的答案后,小战士立刻将这个消息告诉了上级。
可是,还没等到上级回复,陈锡礼就提出了告辞,他表示,他只能帮解放军带路带到这了,前面就到了自己家了,家里还有母亲等着吃饭,自己不能让老母亲饿着肚子,要是解放军有需要的话,可以再找他。
很快,陈锡礼寻找哥哥的事情就传到了六纵队的司令部。六纵队的司令员是王近山,他和陈锡联是老乡,两人经常在一起话家常,他知道陈锡联的家中确实有一个老母亲。
在确认了陈锡礼的身份后,隔天,解放军战士们就将陈锡礼带到了司令部,告诉他他要找的陈锡联就在军队里,现在他外出办事了,下午的时候就能赶回来。
陈锡礼一听这话,激动的热泪盈眶,他表示,自己要赶紧把老娘接过来,让她看看18年没见的儿子。当天下午,陈锡礼赶着马车将母亲送到了司令部,接到消息的陈锡联早早等在了司令部的门口。
母子再次相见,两人都泣不成声,陈母抚摸着儿子的脸颊说道:“当年你离家的时候才14岁,现在已经成了一个大英雄了。”
“小钢炮”陈锡联1947年,湖北一农民在为解放军带路时,打听起了自己离家18年的哥哥。没想到,解放军一听这个农民哥哥的名字,都大吃一惊,火速将他送进了司令部。原来,这位农民的哥哥就是大名鼎鼎的陈锡联。到底陈锡联为何会和家人失散18年呢?
母亲的一番话让陈锡联大受触动,他将头发花白的母亲紧紧的抱在怀里。多年来,他在外征战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家中的老母亲。如今再次和母亲相见,才发现那些往事依旧历历在目。
1915年,陈锡联出生在湖北黄安彭家村,他的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在陈锡联出生之前,家中已经有2个孩子了,陈锡联出生后,家中的日子更不好过了,连饭都吃不起了。为了养家,陈父只能没日没夜的干活。
可是,噩运悄然而至,陈锡联的母亲刚怀上小儿子不久,陈父就意外身亡了。家庭的重担一下子就落到了陈锡联姐弟几人身上。最艰难的时候,他们只能靠着在街上讨饭为生。
在陈锡联10岁那年,为了减轻家中的负担,他来到了当地的一个地主家里,当起了放牛郎。地主给陈锡联的工钱并不多,他也舍不得自己花,攒的多了,他就赶紧交给母亲。
而陈锡联在地主家的日子并不好过,他们稍不顺心,就对陈锡联又打又骂。这让陈锡联在心里种下了改变命运的种子。
在他13岁那年,黄安来了一支红军的部队,宣传革命思想。一个偶然的机会,陈锡联听到了红军是要推翻地主阶级,让穷苦的农民过上好日子,他的心中深受触动。
回到家里后,他就告诉母亲他要加入红军的队伍,打倒地主老财。不过,陈锡联想要参军的想法被母亲拒绝了,一来陈锡联的年纪太小,二是,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参军的人都不一定有命回来。
陈锡联知道母亲有顾虑,可是,陈锡联已经下定决心了,只要革命就会有牺牲,只有让像他一样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那他愿意牺牲。深夜,陈锡联悄悄告别了母亲和家人,来到了红军的驻地。
而在得知陈锡联只有14岁时,红军的部队并没有接收他,红军的负责人詹才芳表示让他可以过几年再参军。被拒绝后,陈锡联并不甘心,他没有离开,而是跟着红军战士们一起训练。
很快,红军就要离开黄安,陈锡联也跟着一起走。而在和陈锡联接触的过程中,詹才芳发现陈锡联确实是一个当兵的好苗子。
1929年,陈锡联如愿以偿加入了红军,成为了游击队的一员。陈锡联的年纪虽小,可打起仗来非常的勇猛,也立过好几次的功劳。
那时,部队的领导还送了陈锡联一个“小钢炮”。在和敌人长年累月地交锋中,陈锡联成长地飞快,他也从一名小红军成为了能够独当一面将领。
一战成名1947年,湖北一农民在为解放军带路时,打听起了自己离家18年的哥哥。没想到,解放军一听这个农民哥哥的名字,都大吃一惊,火速将他送进了司令部。原来,这位农民的哥哥就是大名鼎鼎的陈锡联。陈锡联戎马一生,他身上的传奇故事有哪些呢?
1930年,陈锡联正式加入了共产党,短短三年的时间,他就成为了红4军第10师的副师长和第11师的政治委员,负责开辟川陕苏区的根据地。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陈锡联担任八路军769团的团长,在忻口和敌人作战。当时,日本人派出了很多轰炸机和我军作战。由于敌我力量太过悬殊,我军和国民党的军队损失非常惨重。
眼看日军越来越嚣张,陈锡联经过数日的观察,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要将日本人的飞机场炸掉。当时,陈锡联并不知道日军的飞机场究竟在哪。
为此,他派出了许多侦察兵,终于确定日军的机场是在阳明堡。在拿到准确的情报后,陈锡联片刻都不敢耽误,立刻制定了严密的行动计划。
当晚,陈锡联在老百姓的掩护下,率领战士们炸毁了24架日本人的飞机,歼灭了100多名敌人,削弱了敌人的空中力量。
阳明堡一战后,陈锡联登上了报纸。而在黄安老家的母亲,也听说了这件事,她还特意让陈锡礼给她买了一份报纸。
抗日战争胜利后,陈锡联也曾想过回家看看母亲。可是,蒋介石又在暗中筹划发动内战,陈锡联也没有时间再想回家的事情。
直到1947年时,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驻扎在了老家黄安附近,陈锡联就托人打听母亲的情况,想着能和母亲见一面。
巧的是,陈锡联的母亲也在惦记着他,弟弟陈锡礼在为解放军带路的时候,打听到了哥哥的下落。在黄安和母亲见面后,陈锡联将多年的战斗经历都告诉了母亲,母亲也特别为陈锡联感到骄傲。
由于战争迫在眉睫,陈锡联和母亲只团聚了两天,就要分开了。母亲离开之前,陈锡联将妻儿的照片和身上所有的积蓄都留给了母亲,并嘱咐母亲要好好照顾身体,等战争结束后,母子两人在团聚。
新中国成立后,陈锡联担任炮兵司令员,他的工作总算不那么忙碌了。他就给弟弟写信,想要将母亲接到身边。很快,陈锡联就接到了母亲的回信,在信中,陈母表示,她在乡下住惯了,不习惯去外面的生活,让陈锡联安心工作,不用挂念她,有时间回来看看就行。
1954年冬天,陈锡联正在朝鲜作战突然接到了母亲病重的消息,陈锡联赶紧向中央请示,紧急赶回了老家。可惜,陈母的病情恶化的太快,陈锡联紧赶慢赶,还是没有见到母亲最后一面。
后来,陈锡礼告诉哥哥,临终之前,母亲一直在呼喊着陈锡联的小名。陈锡联跪在母亲坟前,失声痛哭,这也成为了他一生的遗憾。
陈锡联虽然未能在母亲跟前尽孝,但,他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奉献了一切,相信他的母亲也一定会为他感到骄傲!向伟大的革命先辈们致敬!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陈锡联
陈麟.传奇将军陈锡联[J].决策与信息,2000(4):23-25
注:文章中出现的人物对话皆为作者根据史实资料和当时的情景合理设计的,不可作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