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垮现代中国年轻人的三座大山

胖胖说他不胖 2024-08-18 20:25:57

刚刚在网上看到一个观点:孩子我有三不生:将来要参加高考的孩子我不生,这是一种善。将来没有财产要继承的孩子我不生,这是一种爱。将来要参加996的孩子我不生,这是一种怜。当我思考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我发现符合这些观点的人或许并不多,也许连5%都不到这三点说白了,就是富人家的孩子才会这样,但凡不是富人,哪怕中产阶级的人,都很难做到。如果只从表面看问题,而忽视了本质,那无疑是一种愚蠢。我认为这段话的本质是: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过上富足且快乐的生活。但这样的生活,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这也是他们心中深深的向往。这三点,其实分别对应了孩子的童年、青年和老年。童年时期,我们希望他们无忧无虑;青年时期,我们希望他们工作顺利;老年时期,我们希望他们生活富足。但看看现在的许多家长,他们疯狂地‘鸡娃’,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让孩子写作业到深夜,甚至学习琴棋书画...但即使孩子学会了这些,又能怎样呢?或许有人会说,这是艺术,艺术能给心灵带来愉悦。但在我主观看来,机械式的艺术培训无非像工业流水线上做出来的方便面,你称不上艺术,偶尔吃吃解个饱算了,吃多了,口味被味精什么的腻住,倒还其次,关键是没什么营养,也不长身体。需要真正经典的滋养,是让孩子在只有一次的童年里,能够真正感受到精神成长,快乐和自由。如果有人要跟我争论,我只能说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道理是主观的,因人而异,随时间和环境变化而变化。同一件事,在一个人眼里是对的,在另一个人眼里是错的。它只是一撮人的共识,到了另一撮人那里,试图让你接受而已。道理标准随时间和环境变化。因为道理是流动的,是社会的共识。随着时间推移,连圣人的建议也可能被现代人视为无稽之谈。

回到刚刚提出的三个观点问题,我们聊聊本质。其实这三个观点在底层社会年轻人中尤为显著。这并非他们轻率的个人决定,而是对当今社会现象的一种深沉思考和沉默。

压倒中国年轻人的三座大山

经济压力无疑是影响年轻人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当下社会,高房价、高昂的教育和医疗成本像是三座大山,重重压在年轻人的心头:

在城市中,一套合适的住房往往意味着数十年的房贷压力,这让许多年轻人感到无法承受。他们担心,即使有了孩子,也无法为他们提供一个稳定、舒适的居住环境,这无疑是对孩子未来成长的一种不负责任。

高昂的教育成本也让年轻人对生育望而却步。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奶粉、尿布、疫苗等各种开销就接踵而至。随着孩子逐渐长大,教育支出更是成为家庭的一大负担。从幼儿园到大学,甚至出国留学,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巨大的经济投入。年轻人深知,为了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他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代价。

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然而,高昂的医疗费用却让许多年轻人感到担忧。他们担心自己或孩子一旦生病,就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这种担忧让他们对生育望而却步,害怕无法为孩子提供必要的医疗保障。

经济压力对年轻人生育意愿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追求生活稳定和保障基本生活的过程中,许多年轻人已经感到力不从心,更不用说再承担起养育下一代的重任了。

职场竞争与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像浓重的雾霾,笼罩着许多年轻人的心灵。

他们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希望在事业上大展宏图,实现自我价值。特别是女性,尽管我非常崇尚男女平等,但在我的职业生涯经历中,仍感受到许多公司持根深蒂固的观念。

这种背景下,生育这一人生大事,常常成为女性心中的一道坎。因为生育往往意味着需要暂时放下事业,承担起更多的家庭责任。而这种权衡与抉择,使得许多女性在犹豫中徘徊,甚至不得不选择推迟或放弃生育。即使勇敢地迈过这道坎,生完孩子后也往往难以在职场找到新的春天。

“填鸭式教育”下一代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客观分析事物的能力

你所看到的,都是别人想让你看到的,教育亦是如此,你是要培养一个拥有自主思考能力和客观分析事物的能力的一个“人”,这个“人”,是剥离很多观念,传统文化等等意识形态下,自我感知的“人”,还是一个人云亦云,丧失自我判断,丧失独立思考的“人”。

但你能做到前者吗?很难。

传统文化在这片土地几千年了,从小你就被动接受《论语》《三字经》的“洗脑”,岂是凭个人意志所能扭转,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孔家店”打倒了吗?包括后面我们读过各类书的作者,是不是也受了“孔圣人”的影响而创作的?

这种东西基于文化属性,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当然,这里我不是评判儒家不好,儒家文化几千年了,不是我一个学渣所能评判得了的,我没有这种资格,任何学说存在都有它存在的道理,无论是马克思,列宁,黑格尔,罗素,或是儒释道,存在即合理。

我提出质疑的点是,被动的接受,被填鸭式的教育,“我”就是“我"吗?

理解基于这个时代背景下的任何手段,被时代裹挟着,被随波逐流着,但你们想下一代也这样吗?

你们想不想我管不着,但是我还要想想。

传统文化桎梏中固有思维所带来的压力

以我本身深受传统文化熏陶为例,基于“传宗接代”的固有思维有着深刻的体会。

想要逃离这种传统观念的束缚,选择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并非易事,背后隐藏着许多无奈与辛酸。

在注重家庭观念和文化传统的社会背景下,年轻人时常承受着来自家庭、亲友乃至整个社会的期待与压力。

观念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然而,“养育子女”的观念进化速度相对较慢。老一辈常说,穷困如何?当初我们多么贫困、多么艰难,依然抚养了孩子,有些人甚至生了好几个,最终也把他们养育成人。在老一辈看来,贫穷不是问题,生育是本能,是必须的;换句话说,任何借口都是无效的,不生孩子是不对的。这种观念的微妙之处在于,生育本质上是对上一代的责任。生育是为了延续家族血脉,传递香火,不生育则意味着辜负了先辈的期待,断绝了家族的血统,属于不孝不忠。

如果仅仅为了传宗接代而生育孩子,不考虑任何经济基础和教育基础,无异于将孩子置于一个无法掌控的命运之中,按现在网络上的流行语说法“盛世之牛马”“乱世之炮灰”如果结果是这等残酷,不生,往往是一种慈悲。

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经济基础,就难以提供优质的成长环境,难以开阔视野,甚至可能无法接受高等教育。如果无法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就不应该生育。这种观念站在为下一代负责的立场上,希望他们的成长过程轻松愉快,“赢”得容易,即便“输”也不应太辛苦。这种信念既源自爱的积淀,也依赖于财富的积累。或许会有人说,做一个普通人不好吗?穷人养孩子,也不期待他们成为杰出人才,做一个普通人总可以吧?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尽管尽力而为,最终只成为不太快乐的普通人。无需探讨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也无需提及外卖员、快递员或农民工等群体的快乐。那些最普通的人,风雨兼程,被时间所限,用身体和生命谋生,对一两块钱的小费而快乐,对盒饭多出的两块肉而高兴。若你是父母,看到孩子真实的生活如此艰难,获得的快乐如此微薄,该有多心酸。生育的本质不是简单的繁衍后代,而是无求回报的奉献,是为了下一代的幸福,而不是上一代的义务。老一辈常说,年轻人不生育就太自私,只想着自己。这话一半正确,年轻人确实关心自己,但这并非自私,而是对自身和未来一代负责——再想一想,为了延续血脉而不顾一切生育,到底谁才是自私呢?

从我个人主观角度出发,生育孩子,与爱人共同组建一个温馨的家庭,这何尝不是一个美好的梦想。但我的生育观并非基于传宗接代或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而是基于爱和客观基础条件之上的自然选择。

在时代的洪流中,每个年轻人都面临着独特的挑战和选择。生育与结婚,不再是传统观念下理所当然的人生轨迹,而是成为了我们需要深思熟虑的重要决策。

面对经济压力、职场竞争和传统文化桎梏,我们或许会感到迷茫和无助。但请记住,自主独立思考,客观分析事物的本质,不要被外界的声音所左右,不要被表象所迷惑,要敢于追寻内心真正的声音。

生育与结婚,应该是基于爱、责任和客观基础条件之上的自然选择,而不是被外界所强加的负担。

希望你买的每样水果,都是因为喜欢,而不是便宜。

6 阅读:1157
评论列表
  • 2024-08-19 15:24

    对的,没能力抚养教育孩子还是不要生了!

  • 2024-08-19 16:40

    所有的都可忽略不计。孩子没钱读书可以不读。没钱吃饭可以讨饭当乞丐。但有病总得治吧!不然只有等死。所有的问题在医疗面前都不是事。

  • 2024-08-19 03:00

    此文章写的好,说出了当代年青人的心声和无1ian,和对来前途的担心。总久就是担心末来,担心孩子来到这个世上受苦受累吧。

    落叶的忧伤 回复: 写尽天下事
    年代不同了,思维别等留在上世纪!!!如果我出生在上世纪,我也选择多生娃,,当今社穷人以经不适合生娃。越生越穷,又何必让娃来到世上受苦受累熬穷呢?
    写尽天下事 回复:
    中国上世纪也穷啊,生的更多

胖胖说他不胖

简介:一个喜欢吃吃喝喝囤肉的大胖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