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上海弄堂里,13岁的王志文攥着父亲遗留的机械厂招工表彻夜未眠。母亲李秀芳夺过表格撕得粉碎:“妈就是捡破烂也要供你读书!”这个电子厂女工在丈夫车祸去世后,硬是靠每月36元工资养活三个孩子,最艰难时连买盐都要赊账。
命运的转折藏在青年宫话剧团的窗外。18岁的王志文偷听表演课时,被老师发现其台词天赋。为凑够去成都艺考的200元路费,李秀芳翻出珍藏的结婚金饰——那是丈夫留下的唯一信物。临行前夜,她把缝在内衣里的钞票塞给儿子:“妈信你能成角儿。”
1984年北京电影学院考场,拄拐的王志文成为特殊风景。赴考途中遭遇车祸的他,硬是让人抬进考场。当录取通知书寄到时,李秀芳摸着“专业第一”的字样泣不成声。彼时她不知,儿子为隐瞒伤势谎称“摔沟里”,直到发现日记里“卡车撞来时想到妈妈”的记述。
初入演艺圈的王志文遭遇当头棒喝。1988年《秘密采访》导演直言:“你这长相两年内别想有戏拍。”他把自己关在筒子楼,对着母亲照片练表情到凌晨。1994年《过把瘾》片场,他为呈现方言的绝望真撞玻璃,碎片划破动脉血溅片场,至今额头留有疤痕。
母亲的坚韧刻进他的骨血。拍《荆轲刺秦王》时,他在10米高空独木桥站足14小时;为《黑冰》研究毒贩心理,他混迹监狱三个月。这些“疯魔”举动终铸就“台词之神”美誉,网友戏称“王志文念说明书都能让人哭”。
2015年拍摄《大丈夫》期间,李秀芳病危通知书连下三张。王志文片场医院两头跑,在母亲病床前背台词,把监测仪声响当节拍器。老人苏醒后第一句话是:“元英(《天道》角色)不该这么笑。”这种浸入骨血的表演基因,或许正是母子连心的印证。
如今功成名就的王志文,把母亲接到上海豪宅同住。86岁的李秀芳仍保持着缝补习惯,儿子每部戏的服装都要经她手钉牢纽扣。客厅最显眼处挂着泛黄全家福——父亲在世时的唯一合影,被王志文复制放大,他说:“这是咱家永远的主角。”
从弄堂废墟到演技巅峰,王志文用半生证明:真正的演员不在皮相,而在骨血里的执着。当他在新剧《暗夜与黎明》片场,习惯性摸向额头的旧伤时,恍惚又是那个为省5分车钱,背着台词步行十里的倔强少年。而这一切,始于某个母亲撕碎招工表的决绝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