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争领域,林彪作为辽沈战役的总指挥,手下有大量的精兵强将,当时在东北大地上,“林罗刘”是响当当的人物,一个负责全局、一个负责政工、一个负责后勤,这三个人即是林彪、罗荣桓、刘亚楼。向毛主席请示时候,都是以“林罗刘”的名义开篇。
今天我们要说的一个大人物就是刘亚楼,在东北他是妥妥的三把手,工作方面无可挑剔,一生中可圈可点的事很多,最主要的是一生没有任何污点,大家也都很佩服他。建国后成为首任空军司令员,可见领导非常器重他,在一定程度上,他也是林彪的心腹。
刘亚楼,1910年4月8日出生,福建省武平县湘店乡湘洋村人,建国后,曾任空军司令员、副部长等职务,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在东北战场上,林彪作为统帅,负责全局业务,此时的刘亚楼作为林帅的下属,为林彪出谋划策,献计献策,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在参加会议时,林帅必带刘亚楼,视同自己的左膀右臂。由此可见,刘亚楼在林帅心目中占据重要位置。
在战场上,由于当时条件艰苦,加之将帅出自草莽,也不拘一格,尤其是在穿着打扮方面,都是很接地气的,与士兵相差无几,但是刘亚楼却是个例外,穿着打扮很讲究。
刘亚楼出过洋,留过学,见多识广,对外面的世界很了解,尤其是当时的流行衣着,他心中有数,所以他对自己的衣着打扮很在意,即便着装补丁加补丁的衣服,他也整理的井然有序,很规整,很干净,旧衣服穿出了“新气象”,穿出了“新风格”。
他的这种精致精神,他也运用到工作中去,比如以小见大的方面,在空军机关工作时,他要求打印时候,必须双面打印,一张纸要先用铅笔写,随后用钢笔写,在最后用毛笔写,他把节俭发挥到了极致,由此可以看出,虽说条件好了,但是他艰苦朴素的精神没有丢掉。
最有争议的一件事是:他认为自己功劳大,理应授衔级别应该更高,起码也得是个大将吧,结果事与愿违,结果授予给了他上将军衔,他非常不满意,找老领导为他争取大将军衔,最终也是无果而终。
1955年,刘亚楼依然授予他上将军衔。如果论成绩、功劳,刘亚楼将军授予元帅也无可厚非,条件也具备,但是限于名额有限,资历尚浅,还有很多比他更优秀的人在等着。所以给他授衔上将,在当时也是有着现实的权衡和考量。
令人欣慰的事,活着的时候没有争取到更高军衔......
1965年5月7日,刘亚楼积劳成疾,因病在上海逝世,终年55岁,周总理在其追悼会上含泪说过一句话:“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亚楼同志走得太早了。”
不过,刘亚楼的追悼会的规格是按照元帅的级别举行的,这样的情况也是独一无二的,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对他过往工作的肯定。
小编说话前言不搭后语[扁嘴][得瑟]
林总战神威武
幸也不幸,在66年走了。
向林总致敬!
不应该用心腹这两个字形容刘林二人的关系!而应该用“亲密战友”。
强将手下无弱兵!!!
刘亚楼怎么管后勤了?这是常识性错误。刘是参谋长,管林决策后的军事步署。后勤另有他人管理。
上将军衔,大将待遇。
战神林付统帅威武霸气!
再晚走三年耿直,公正无私,战功卓著的刘上将会有坐牢风险!忌肾忌能者在阴暗脚落会弄得他不死也会脱层皮。所以可怜第一任空军司令员功高日月,命比纸薄!敬礼!刘亚搂上将永垂不朽!!!
人家本来就是大将懂不懂,乱扯
怀念林帅等老将军们!
上将,实至名归[点赞]
最厉害的是粟裕大将
作为开国功臣这是最好的结局,还包括陈赓
都为新中国,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最珍惜士兵性命,只用实力说话,没有黑腹的战神,怎么可能有心腹?那是对自己的上司佩服得五体投地的战友,真正志同道合的同志!!!
资历浅,主要是在解放后期发挥了两次,打锦州命令三十个小时,二十八个小时就解放了。评上将就算高了。
胡扯,刘授元帅也够?不吹牛逼不行吗,大家也不是傻子谁功劳大小心中都有数,别说元帅就是上将他也不靠前,若不是留过苏连空军司令都当不上。
英年早逝的将军,可惜了!
刘亚楼是前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
刘亚楼是我国著名的将军。为共和国的军事发展鞠躬尽瘁!
小编需要多学学历史,搞清楚,再说话!不要不懂装懂!
肖劲光大将才是第三位领导。
五虎上将
怀念林帅
写得不严谨,随心所欲,用词失当。“林总身为统帅,负责全局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