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全球电脑市场上,戴尔一度凭借强大的直接销售模式和高效供应链占据先机,但近几年,它在中国市场似乎有些风雨飘摇。
传闻甚至说它要“撤出中国”,但是戴尔23年的营收接近1023亿美元。
那联想的成绩如何?它是不是也正面临着什么挑战?
信息来源:新浪财经-《戴尔科技集团:2023财年营收1023亿美元,运营利润同比增长24%》
被传“败逃”的戴尔
戴尔,我估计大家都知道,这个公司是在1984年创立的,是一个美国的科技公司。
而且这家公司的创始人迈克尔·戴尔凭借“直接销售”的创新模式,使戴尔从一家不起眼的小公司逐渐崛起为全球知名的PC巨头。
在上世纪90年代,戴尔更凭借低成本、高效率的供应链优势,迅速扩展至全球,在竞争激烈的科技行业站稳脚跟。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戴尔创办人发家史:从两人挤一间房到20亿美元》
不过这几年来戴尔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不如人意。
外界甚至传出它可能要退出中国市场的传闻。
对此,戴尔管理层迅速回应,称中国市场仍是公司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来源:新浪财经-《戴尔要退出中国市场?中国区董事长吴冬梅表示:这些传闻绝对是谣言!》
公司不仅没有撤退的计划,还在厦门、成都和昆山等地设有制造基地,这些工厂也是中国制造行业中的佼佼者。
而且在戴尔2023年的财务表现中,我们看到了它的应对策略。
尽管面临全球PC需求放缓、市场份额下降的压力,但戴尔并未放弃对市场的深耕。
2023财年,戴尔的年营收达到1023亿美元,同比增长24%,运营利润达到58亿美元,这样的财务表现显然打破了戴尔即将“败退”的传闻。
不过戴尔的策略并非毫无代价。
最近一段时间,戴尔公司在PC市场需求下降的背景下,进行了裁员和成本削减,一系列措施引发市场关注。
信息来源:新浪财经-《又套现1.98亿美元》
特别是戴尔创始人迈克尔·戴尔的股票抛售也引起了不少猜测。
有人质疑,这位创始人是在“抛售套现”还是为了应对资本市场的不确定性?
而在公司内部,控制成本、提升效率成为近年来管理的重点,这种成本管理方式的合理性和持久性也需要进一步观察。
总的来看,戴尔在高端市场和企业级解决方案方面,戴尔依然保持着市场竞争力。
那说完戴尔的情况了,我们再来看看联想的情况……
全国第三的联想
就前段时间,六月份的时候,联想在中国市场的服务器销售额增速迅猛,跃居市场第三位,这个结果我估计不少人都很惊讶。
不过这个数字其实也还好,毕竟联想这个牌子不管自己本身还是在中国的实力,口碑都还是不错的。
跟戴尔的创立时间差不多,联想也是在1984年创立的。
信息来源:金融界-《进入中国前三!联想“巨能算”》
伴随着数字化和智能化进程的加速,联想凭借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口碑,赢得了越来越多企业客户的信赖。
联想慢慢从中科院的一个小型技术开发公司发展成了全球知名的PC品牌。
早年间,联想依靠代理美国品牌电脑业务逐步积累资金,凭借过硬的管理能力和市场洞察力,逐步开创了自有品牌,逐渐走向了国际市场。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传奇谢幕:教父柳传志和他的联想35年》
如今,联想的成功不仅在于其“从中国走向全球”的步伐,还对市场需求有着很精准的把握。
近几年的联想在“科技创新”方面更是下足功夫,持续提升企业在技术研发方面的实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且在23年,联想控股的全年营收就高达4360.12亿元,这个数字跟戴尔比较一下,确实还是有点差距的。
不过这也跟联想的研发策略有很大的关系,去年联想在研发上的费用就已经达到了148亿元,占到税前净利润的六倍。
这个费用从2021年的2.6%大幅提升至2023年的3.4%。
这种规模的投入,说明联想在数字化、信息化和AI创新上确实是很有的决心。
信息来源:上海证券网-《联想控股发布2023年业绩:营收4360亿元,持续加码科技创新投入》
联想不断加大对前沿技术和创新项目的投资力度,布局从基础层、技术层、模型层、平台层到应用层的全栈AI生态。凭借这种全面的AI布局,联想逐渐在人工智能与企业服务领域打开了新局面。
除了花钱多,联想还创建了“前瞻技术研究院”,这个学院也是打破传统研发模式的壁垒。
主要是联合国内外高校与科研机构,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并积极推动技术成果的产业化落地。
就比如说联泓新科这家公司,它隶属于联想控股,是国内材料领域的先锋企业之一。
它最大的优势也是成功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在新能源材料和生物材料领域取得了突破。
联想在终端市场方面,也走出了差异化竞争的道路,尤其是在AI产品领域有了明显的布局优势。
去年联想率先推出全球首款AI PC,打开了智能PC的全新应用场景。
AI PC不仅提升了计算效率,还大大拓展了PC在智慧办公、生产力提升和智能交互领域的应用空间。
在服务器领域,联想的表现同样抢眼,这些大家估计都是知道的,就不多说了。
总的看下来,联想创新的潜力还是很亮眼的,只不过联想也是有很多挑战要解决。
未来的挑战
就在今年的10月份,联想就卷入了一个案子。
联想方面在英国高等法院提起对中兴通讯的专利侵权诉讼,这起案件涉及联想和中兴通讯的多个子公司。
诉讼内容主要集中在技术专利的使用和知识产权的争议,这类诉讼在国际上也是时有发生。
信息来源:济南时报-《两家中国公司,在英国打起了官司》
中兴、华为、小米等公司之间也曾多次陷入类似的知识产权纷争。
这些企业在面临此类专利纠纷时,往往需要付出高额的时间和资金成本。
而针对联想,中兴方面则表示对这起诉讼“感到遗憾”,强调自己一直尊重知识产权的合理使用和双方协商解决问题的态度。
但是联想的态度也很坚决,就是不知道最终诉讼的走向会是怎样的。
单从这起诉讼事件来看,联想在面对专利诉讼时存在一些弱点。
尽管公司在技术创新和业务拓展上成绩不俗,但如何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保护和管理知识产权,仍是联想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而反观戴尔,它的挑战还是在市场策略上。
前面满我们就说过的,戴尔近年来创始人的减持举动,让投资者对公司的长期发展方向产生疑问。
这种行为真的很难让人不多想,这主要还是因为在技术市场的剧变中,戴尔的正常调整。
但是这种策略是不是能生效,是否能够在需求低迷的市场环境中抵御压力,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而上面讲的这些企业的一系列的动作和成就,其实都是它们看着自己各自的特色一点一点的在前进。
这一点才是我们应该关心的,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还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
戴尔和联想各有特色。
戴尔在商用市场上多年积累,产品的稳定性和售后服务一直颇受认可。
尤其在企业级客户中,戴尔的产品线涵盖从普通办公到高性能服务器和数据存储等需求。
而且戴尔的强项就是有稳健的企业级业务解决方案,服务器和存储产品在行业中久经考验,常常被认为是高效且耐用的选择。
所以戴尔这几年就吃透这一个点,一直在创新。
而联想近年来也是精确的把握市场的风口,给用户带来了许多智能化功能的产品。
这也是它对自己的特点的一些延伸手法。
这种发挥自己的长处,一直不断的想办法占取技术高点的做法,让他们创收了不少。
这些对我们来说也很有用,我们也是可以模仿一下的。
就比如,我们的生活中,选择也是无处不在,选好了,走对了,才会事半功倍。
无论是工作、家庭,还是兴趣爱好,我们每个人总会在不同的阶段面临抉择。
而在每一次选择之前,真正的关键并不在于选项本身,而在于对自我的认识。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不仅适用于战争,同样适用于人生中的各种选择。
只有了解自己,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需求、喜好和目标,才能在多样化的选择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向。
找到了方向之后,我们只管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慢慢的不是就可以到达自己想到的地方了吗?
最后,你对这件事怎么看?欢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