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是一个比较能忍的人,对于湘军中的哥老会成员,他也是保持克制,一直忍着。
一方面他需要哥老会的人去冲锋杀敌,镇压太平天国,他内心的话说就是:「当下正是用人之际」,所以一切都跟着目前的局势来作出决定。
最让他对哥老会成员厌恶的是:这些人打仗的时候虽有勇猛之处,但在湘军内部发展哥老会的成员最不能忍,为此,他几次动了杀心,但还是忍了下来,只是发了一些军中的规矩「严究兵勇结盟拜会,结拜哥老会者斩。」
在清政府的眼里,哥老会和天地会一样,都是反清复明的组织,本来都要连根拔起,掘地三尺的清扫这些危害社稷的组织,时间到了咸丰年间,太平天国燎原一般在全国蔓延,如果不把哥老会的成员收编麾下,那意味着江湖上有多了一支反清的武装势力,所以,清朝对曾国藩的湘军里有哥老会的成员一般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曾国藩也是心知肚明朝廷的意思。后来,各种情报的汇集,证明了哥老会之前的来源虽然说不清道不明,但他们确实是天地会的一支。
“湘勇嗣后必见重于满政府,日后能有左中国之势力者,必为湘勇无疑”。
同样知道哥老会这支力量可以延续下去的是太平天国的李秀成,当太平天国大势已去,李秀成就秘密派遣过哥老会的成员集体投诚湘军,希望他们在湘军内部秘密结社,这一点李秀成是有远见的,他已经看到湘军已经成为强大的军事力量,而这样的力量是清廷忌惮的,所以一定会对这支力量动手的,到那个时候,能左右中国的势力必然是湘军,而湘军内部的哥老会成员将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来改变现实,到那个时候,也许推翻清廷的目标就可以实现了。
1864年,也就是同治三年,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彻底获得了全面胜利,接下来他开始裁撤湘军,让朝廷安心,这一下就裁掉了30万人,且并没有给任何的军饷,就地宣布这些人都不要了,以后该干什么也无人过问。
当时,很多人除了当兵吃军饷几乎什么都不会干,性格又比较懒惰,家里也没有田产,能活下去的办法就是大家结拜兄弟,成立山头,横行乡里,逐渐成为一个个活跃在民间的有生力量。这个时期,也正是哥老会成员发展最为迅速的一个时期,以前在军队里禁止大家加入哥老会,现在被裁了才发现,只有加入哥老会才有出路,有一口饭吃,哥老会很快就发展成一个庞大的社团。
曾国藩之后,左宗棠对哥老会也是伤透了脑筋。不得不说,哥老会是和中国军事力量接触最为「密切」的一个帮派,和其他的三合会、小刀会、青帮来说,他们大部分都是行走江湖,唯独哥老会,大部分成员都出身行伍,即使后来成为民间的帮会,其血液基因里也具有军人的因素,从曾国藩到辛亥革命再到抗日以及后来的内战,很多赫赫有名的将领最开始都曾是哥老会的成员。
据说左宗棠去往新疆平叛途中,队伍刚走到汉口就遇到了一件让他十分震撼的事情,他的军队忽然间就不听他的指挥,有十几公里长的队伍开始集结,好像队伍里有人在神秘的指挥,左宗棠大惊,忙问左右怎么回事,不一会儿军情上报过来,说哥老会的大龙头来汉口了,军队里的这帮人是要去欢迎他们组织的大佬呢!左宗棠听罢深为震惊,军队里有这样的事情,只怕日后不好带兵。这时幕僚建议让左宗棠做军队的大龙头,这样就能顺利出师新疆,左宗棠思虑再三,最后还是从了幕僚的意见,亲自当上了哥老会的「大龙头」,手下拥有了一批死忠粉。
只是让哥老会的人没有想到的是,左宗棠这个大龙头竟然是潜伏进他们队伍里的超级间谍,左宗棠靠着这个身份把哥老会的门派摸了个清清楚楚,在后来为朝廷剿灭哥老会的行动中有着丰富的经验,他有一个制胜的法宝,那就是找到哥老会帮会中的大龙头,灭了此人就等于蚁群没有了蚁后,帮派立刻做鸟兽散。而左宗棠对于裁军也不敢向曾国藩那样「冒失」了,他给每个兵丁都发了遣散费,让他们回家后足以能稳定的过一段时间来安排生活。
左宗棠之后,李鸿章、张之洞等清廷高管都有过和哥老会的「合作」,李鸿章的徽军,张之洞的湖北新军都曾招揽过哥老会成员,兴办团练,以求为日渐衰落的清廷提供兵源。
孙中山的时代,哥老会的作用愈发的明显,哥老会成为孙中山推翻清朝的重要一支力量,如辛亥革命的导火索保路运动就是由四川哥老会发动起来的。
为了革命需要,孙中山甚至一度也加入了洪门,洪门和哥老会源头是一家,都是从天地会开始发展的,不同的是洪门走出了国门,成为了「国际帮会」,一直到现在,洪门的子弟依然遍布全世界,尤其是以北美和南亚国家最多,而哥老会则以川人为多,蒋介石对他们是又爱又恨,并利诱他们发动过几次战斗,损失了哥老会绝大部分的力量。
蒋介石对哥老会的利用要远比对青帮的利用要残酷得多,青帮在蒋介石眼里不过是一些帮会组织,而哥老会则是拥有军事实力的帮会,想想都会让人彻夜不安。就连青帮的杜月笙对蒋介石也颇有微词,说他是卸磨杀驴,杜月笙的原话是:「青帮在政府眼中就是夜壶,须臾不得离之,方便完了就一脚踹进床下去。」
解放战争时期,哥老会经历过几次失败,国民党跑到台湾后,哥老会的中上层都被以反革命的名义打倒,逐渐退出民众的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