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冬会|来到冰城,感受热度——“尔滨”的“且”这样说

中工网 2025-02-12 07:41:07

新华社哈尔滨2月11日电(记者杨思琪、沈易瑾)“来且(指客人,读qiě)了!”立春已过,哈尔滨最低气温接近零下20摄氏度。亚冬会期间,34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余名运动员齐聚冰城,加上各路访客,他们在这冰天雪地之中,体验了“尔滨”独特的待客之道。

天气虽冷,人很温暖

“冷!冷!冷!”游泳奥运冠军潘展乐10日来参加“中华体育精神颂”活动,一下飞机就喊出这句话,“这是我第一次来哈尔滨,作为‘南方小土豆’,耳朵要被冻下来了,但这边的人都很热情,让我感觉很温暖。”

此次同行的举重奥运冠军李雯雯已经是第三次到访。“有机会打卡了哈尔滨很多地标,还担任了亚冬会火炬传递火炬手,很喜欢这座城市。”她说,自己家在辽宁,东北人天然的“热乎劲儿”“嘎嘎得劲儿”。

这个冰雪季,凭借独特的冰雪资源、热情宠客的“市格”和细致周到的服务,哈尔滨文旅市场持续火爆,得到越来越多中外友人的关注。

探访美轮美奂的冰雪大世界,漫步游人如织的中央大街,品尝东北特色的冰糖葫芦、锅包肉……对于沙特阿拉伯记者法哈德·阿尔鲁巴伊什来说,工作之余打卡“尔滨”美景、美食,让他感叹“这真是座宝藏城市”。

2月9日,游客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游览。新华社记者 侯俊 摄

“太不可思议了,我竟然在冰雪大世界看到了我们国家的王国大厦!”法哈德感慨道,哈尔滨的室外就像一个天然大冰箱,在冰雕建筑方面简直是天才。园区里45个亚奥理事会成员的地标冰建,传达着这座城市满满的热忱与创意。

“笑脸”亚冬,诚意满满

夜幕降临,位于国际会展体育中心的主媒体中心灯火通明;冰雪大世界里,亚冬圣火绚烂夺目;吉祥物“滨滨”“妮妮”在赛场内外随处可见,洋溢着欢乐和喜悦……

1月8日,在哈尔滨中央大街,游客在亚冬会吉祥物景观处留影。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根据赛程安排,很多运动员和教练员一到哈尔滨,就开始紧张有序地备战,还没机会走到大街小巷领略这座城市的魅力。但在比赛场馆里,这座城市的温度无处不在。

训练、复盘、指导……在哈尔滨市平房区冰壶馆,一方不大的天地里,科威特冰壶队教练艾哈迈德·阿尔沙亚很是激动。

2月11日,卡塔尔队选手阿卜杜勒拉赫曼·卡西姆·阿尔亚菲(右)和艾哈迈德·萨阿德·阿尔-法赫德在比赛中擦冰。新华社记者 辛悦卫 摄

“能在如此高质量的冰壶场地比赛,我们非常珍惜。有时候因为语言感到不便,但总有志愿者热心帮忙翻译。”他说,不管是早上九点开赛,还是深夜离开,只要经过志愿者身边,他们都会热情地打招呼,一张张笑脸是这座城市的“表情符”。

亚冬会前夕,很多比赛场馆进行了升级改造,制冷、除湿、照明、采暖等功能全面提升,并通过全部安全检测和比赛测试。亚奥理事会副总干事维诺德“点赞”说:“亚冬会准备得非常好,一些场馆设施已经达到冬奥会的标准,运动员们一定会非常乐于在这样的场馆比赛。”

冰雪之魅,收获良多

作为中国现代冰雪运动的发源地,哈尔滨有着悠久的冰雪运动历史。相比之下,很多来自热带、亚热带的运动员接触冰雪运动项目时间不长,对此表示深深的羡慕。

“以前,沙特几乎没人玩冰壶,如今我们已有300多名冰壶爱好者,但是哈尔滨的人们从小就溜冰、滑雪,很有天赋。”沙特冰壶运动员侯赛因·哈加维说,中国已经有超过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让他深受触动,希望能把这份冰雪运动的热度与活力带回自己的家乡。

2月7日,沙特阿拉伯体育代表团在开幕式上入场。新华社记者 杨磊 摄

距哈尔滨市区约200公里的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是亚冬会雪上项目举办地,这里每年的雪期长达170天。日本越野滑雪运动员宇田崇二说:“在亚冬会之前,我从没来过中国。亚布力的滑雪场是一个绝佳目的地,希望有机会能再来。”

眼下,不同文化在这里交织,不同肤色在这里相遇,冰雪梦想点亮亚洲,“冰雪春天”暖遍世界。

来源:新华社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