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二月怕廿五”,今日二月廿五,到底怕什么?看农谚咋说

勤奋努力干活的我 2025-03-24 13:42:25

光阴似箭,岁月匆匆。时光飞逝,如今我们已经步入春分节气的第二个阶段,也就是雷乃开始发声的时刻。如果此刻开始下雨,那么天空将会出现雷声和闪电,这也是天气变得非常温暖的预兆。

今天正好是农历的二月二十五日,正如古人所说:杨柳青翠,草飞莺长,此刻日夜等长,阴阳相依,随着寒冷的过去,气温逐渐上升,这也是桃花盛开、李白迎着春天的黄色的时刻。

然而,今天的二月二十五与众不同,根据民间传说,这一天被视为十二建除中的“除日”,因此民间对此仍有许多不同的看法。正因为这个原因,人们常说“二月怕廿五”,那么这句话具体意味着什么,二月二十五究竟害怕什么呢?让我来作出回应:

今日二月二十五不一般:

①二月二十五是“除日”。

除日是十二建除中的一个,而在十二建除中,总共有十二个特定的日子:

“建、除、满、平、定、执、破、危、成、收、开、闭”这一系列的日子合计为十二天。

显然,十二建除是基于干支纪年计算的,其中的除日与本月支是按照第二支的顺序来计算的,例如:

子月丑日、丑月寅日、寅月卯日、卯月辰日、辰月巳日、巳月午日等等。

二月二十五这一天被认为是“卯月辰日”,因此它也被列为十二建除中的“除日”。关于这一点,民间仍然存在一些传统的说法,这也是“二月怕廿五”这一说法的来源。

②今日二月二十五,天气以“高温”为主。

根据气象台公布的气象观测数据,春分之后,气温突然升高,主要表现为高温。

无疑,春分节气的天气变暖确实是一个积极的迹象,但在35+度的高温大范围横扫之下,对于这15天的春分节气来说,情况并不乐观。

特别是在3月23日到26日这三天期间:

华北、华中和华东等北方地区预计将打破3月的历史最高温度纪录,同时30°C和35°C的高温也将在更大范围内出现,使得全国多个地区感觉仿佛夏季即将来临。

尤其在华东和华中地区,如河南、山东、安徽和江苏,某些地方的气温甚至高达35摄氏度,而某些城市的气温有可能接近3月份的历史最高纪录。

当然,二月二十五日也是这样,除了高温之外,全国大多数地区的天气主要还是晴朗的。然而,正因为这种情况,人们常说“二月怕廿五。

“二月怕廿五”的意思:

廿五,实际上是指农历的二十五这一天。在今年的二月二十五日,也就是春分节气的第二个季节,根据我们祖先传下来的传统,这一天依然存在一些流传下来的说法。

在古代,食物对人们至关重要,因此农民们总是期待在某个特定的节气里,天气会是多云或下雨,这样他们就能享受到好天气。

因此,“二月怕二十五”实际上是指对这一天的“怕晴天,怕天热,怕干旱”等各种说法,接下来我会详细解释一下:

第一,二月十五怕“天晴”。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观点呢?我们来探讨一下先辈们传下来的农业谚语是如何表达的:

①“二月廿五一日晴,三月无雨土生烟”这句俗语的含义是,如果农历二月廿五这一天是个晴朗的日子,那么这也意味着到了农历三月,降雨可能会变得非常稀少。

田地里的土壤由于缺乏水分,会产生一些烟雾和尘埃,导致干旱的状况出现。

这句话预示着什么呢?

随着农历三月的到来,清明和谷雨这两个节气也随之到来,根据节气的传统,现在是种植瓜果和豆类的关键时刻。

如果此刻的气候是干燥的,并且没有降雨,那么在播下种子后,它们也可能不会开始发芽。尤其在古时,干旱的现象更为常见,这对农作物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

②“晴过二月廿五,无水侵秧田”。

这个俗语的含义是,如果二月二十五日的天气是晴朗的,那么这也意味着在种植作物的时候,由于缺乏水,秧田将无法进行种植。

在北方的一些地方,农历的三月已经开始了各种农作物的种植,例如玉米、花生、大豆和棉花等。在南方的一些地方,三月时,农民们已经开始了水稻的种植工作。

然而,在农作物种植的季节中,如果缺乏降雨并且气候极度干燥,这将对农作物的正常生长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可能导致农作物产量的下降。当然,还有其他相似的俗语存在:

“二月廿五天气晴朗,旱情持续到三月末”,

“二月廿五太阳欢笑,百日无雨河底坼”之类的诗句。

因此,从这句俗语所传达的含义来看,它描述的是人们在二月二十五这天害怕晴朗的天气。

③“二月廿五滴一点,大麦小麦胀破肚”。

这个俗语的含义是,如果农历二月二十五这一天出现了少量的降雨,那么这也意味着当年的粮食有可能会迎来丰收,人们可以收获满满。

夸张地说,用大麦小麦胀破肚来描述庄稼丰收的情况。当然,还有其他相似的俗语存在:

“在二月的廿五日,雨水纷纷落下,而春水持续流淌直至清明时节”,

“二月廿五的雨水持续不断,三月的塘堰水源充足”,

“二月廿五的雨水声声不绝,三月的雨水如潮水般涌入”等描述。

因此,关于二月二十五这一天,确实存在一些不同的说法,当然,二月二十五对晴天的恐惧也有同样的含义。

第二,二月廿五“怕天热”。

①,“二月廿五晒破脸,谷雨之前雨不见”。

“晒破脸”这个词描述的是晴朗的天气和异常的高温,而在这里,它也代表了炎热的天气。

因此,这句俗语的含义是,如果农历二月二十五日的天气特别炎热,那么这也意味着到了二十四节气中的谷雨时节,天气将会变得非常干燥,完全没有雨水。

这显然不是一个积极的趋势,因为有句老话说得很对:“谷雨前后,种瓜种豆”,如果此刻没有降雨,那么农作物的产量很可能会受到影响。

②“二月廿五火烧天,清明谷雨寒不断”。

“火烧天”在这里是指气温异常高涨,极度炎热的天气状况。

因此,这句俗语的含义是,如果农历二月廿五日天气异常炎热,那么这也意味着到了清明和谷雨这两个节气时,将会出现持续的低温,即所谓的“倒春寒”现象。

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众所周知,二十四节气的温度是逐渐升高的,例如“小寒,大寒”节气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但如果这两个节气不冷,可能会导致气候异常。

春分这一节气也不例外,尽管气温有所上升,但如果在这一节气中,天气突然变得非常炎热或寒冷,那自然也不会是一个理想的天气状况。

由于这种情况,清明节和谷雨这两个节气期间,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寻常的气象现象,例如所谓的“倒春寒。今天的二月二十五恰好是春分节气的第二个季节,因此这一天特别害怕高温和炎热的天气。

写在最后:

从上面的描述来看,今天的二月二十五确实与众不同,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一天气温出奇地高。正因为这个原因,人们有了“二月怕廿五”的说法,即“怕晴天,怕高温,怕天寒”,但这只是一些民间的说法。

0 阅读: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