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凝固的历史,无声的史诗。
然而,对于中国来说,这承载着民族记忆的珍贵遗产,却在近代遭受了巨大的浩劫。
其中,日本对中国文物的掠夺堪称触目惊心,数量达到了惊人的360万件!
如今的它们,又身在何方呢?
数世纪的掠夺
日本对中国文物的掠夺,跨越了数个世纪,从零星的盗窃到有组织的抢劫,其手段之卑劣,行径之猖狂,令人发指。
早在明朝时期,倭寇就已将贪婪的目光投向了中国的文物,开始了小规模的盗窃活动。虽然彼时规模有限,但如同在中华民族的文化肌体上撕开了一道伤口。
从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日本洗劫了大量中国珍贵文物。
然而,最令人痛心的,还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对中国文物的疯狂掠夺。
从1931年到1945年,长达十四年的侵略战争中,日本在中国大地上肆意妄为,掠夺的范围之广,令人咋舌。
历史的罪证
1929年至1936年,中国考古学家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发现了六枚保存完好的北京人头骨化石,这一发现对世界考古学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在1941年,为了对其进行保护,头骨被运往美国,让人没想到的是,运输途中却遭到了日本军队的破坏,导致头骨下落至今仍是一个谜。
位于山西太原的天龙山石窟,是北朝至隋唐时期重要的石窟群。石窟内保存着大量的佛像、壁画和浮雕,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然而,在日本人的唆使下,当地住持和尚竟然与日本人勾结,将石窟内40多尊佛头砍下,并拓印了壁画真迹,对原始壁画造成了不可修复的损害。
这些被盗的佛头最终被运往日本,如今只能在日本的博物馆中看到。
元际禅师,是一位得道高僧,圆寂后肉身不腐,被供奉于湖南衡山。
然而,1930年,一位名叫渡边四郎的日本间谍,以研究为名,毒死了寺庙内的和尚,将元际禅师的肉身盗走,运回日本。
这尊肉身至今仍保存在日本横滨鹤见区的总持寺内,被日本人称为“日本国宝”,拒不归还。
日存中国文物现状
如今,日本掠夺的中国文物散落在日本各地的博物馆和私人收藏中,它们如同无声的控诉,诉说着那段屈辱的历史。
据统计,日本目前收藏的中国文物多达360万件。
其中,东京国立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文物最多的博物馆之一。
从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玉器,到唐宋元时期的精美瓷器,再到明清时期的字画珍宝,几乎涵盖了中国古代艺术史的各个方面。
另外还有京都国立博物馆,其藏品中竟然有三分之一来自中国。其中一份唐代的《汉书·杨雄传》手抄本,更是被日本列为“国宝”。
日本的私人博物馆和寺院也收藏了大量的中国文物。例如,京都的有邻馆,三层楼都摆满了中国文物,他们甚至用据说是乾隆时期的琉璃瓦建造了一个亭子。
福冈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 一枚汉代的“汉委奴国王”金印,他们专门为此设置了两个展厅,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此外,日本各地的寺院也收藏了不少中国文物,例如京都东福寺的南宋《无准师范像》、京都知恩院的西魏《菩萨处胎经》等,都是不可多得的珍宝。
属于中国的“日本国宝”
更令人痛心的是,有11件珍贵的中国文物,竟然被日本列为“国宝”,这种错位感令人五味杂陈。
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日本皇室收藏的王羲之真迹《丧乱帖》。
此外,南宋李生的《潇湘卧游图卷》、李迪的《红白芙蓉图》、梁楷的《雪景山水图》等,也都是中国绘画史上的巅峰之作。这些作品的流失,是中国艺术史的重大损失。
除了字画,一些中国的青铜器和瓷器也被日本列为国宝。例如,一件商代的“虎食人卣”青铜器,被日本人视为镇馆之宝。
几件宋代的曜变天目茶碗,也在日本享有国宝级的待遇。
文物归还的呼声与阻力
面对如此大量的中国文物,日本国内的态度却十分复杂。
一方面,一些博物馆会公开展示这些文物,并承认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另一方面,许多私人收藏家却对文物的来源讳莫如深,不愿提及这些文物的中国渊源。
值得庆幸的是,日本国内也有一些有识之士,一直在为中国文物的归还而奔走呼吁。他们认为,即使暂时无法归还所有文物,也应该公开文物的来源,让世人了解这些文物的真实历史。
日本历史学者藤田高景更是直言不讳地指出,这些被掠夺的中国文物是日本的“历史负资产”,应该归还中国,这对于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日本政府和大多数私人收藏家却不愿提及文物的归还问题,甚至对一些珍贵文物秘不示人,例如靖国神社和皇宫中收藏的文物,就从未对外展出过。
一些日本学者则以需要研究清楚日本近代史为由,拖延归还文物的时间。他们的理由看似冠冕堂皇,实则是为日本继续占有中国文物寻找借口。
结语
日本掠夺中国文物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伤痛,也是人类文明的悲剧。
我们期盼着,流失在日本的中国文物能够早日回归祖国,回到它们本应该在的地方。我们也呼吁日本政府和人民正视历史,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将这些被掠夺的文物归还中国。
信息来源
《日本有识之士呼吁归还掠夺文物 反省历史错误》央视新闻 2024-12-08
《日本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新华社新媒体 2024-09-06
编辑|Gr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