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我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你确定要去那么远的地方打工吗?孩子还那么小……”妻子的话还在耳边回响,当时的我咬了咬牙,硬着头皮点了头。“不出去闯一闯,我们怎么给他更好的生活?难道让他一直过得这么苦?”我们家在一个小县城,日子过得紧巴巴。儿子洋洋刚上幼儿园,学费、生活费、各种开销像一座大山压得我喘不过气。听说南方工资高,干活一天能挣好几百,我一狠心,收拾了行李,留下一句“我一定会挣够钱回来的”,就踏上了去南方的火车。刚开始的日子,说实话,比我想象得还要苦。白天在工地上搬砖、打杂,晒得皮肤黝黑,晚上回到租来的小单间,疲惫得连饭都懒得做。有时候站在窗口,听着楼下的汽笛声,我会想家,想妻子做的红烧肉,想洋洋奶声奶气叫我“爸爸”的样子。可一想到家里那堆堆叠叠的账单,我咬咬牙告诉自己:再苦再累,也要撑下去。三年里,我每个月省吃俭用,把攒下的钱寄回家。妻子有时候打电话过来,声音里总带着些许疲惫。“家里都好,你不用担心。”她总是这么说,没提过一句抱怨的话。可我知道,带着洋洋,日子肯定不好过。时间一晃就到了第三个年头。我终于攒下了一笔钱,够洋洋上学和家里一段时间的开销。想着这次回家,可以轻轻松松陪孩子一阵子,我心里竟有点期待。可当我推开家门的时候,迎接我的,却是陌生的冷漠。洋洋正在客厅里玩积木,看到我进门,他抬起头,看了我一眼,然后又低下头,继续摆弄手里的玩具。“洋洋,这是爸爸啊!快叫爸爸!”妻子连忙蹲下哄他。“爸爸?”他嘟囔了一声,却没有一点亲近的意思,甚至眼神里还带着点防备。我的心一下子凉了。晚上吃饭的时候,我试图和他搭话。“洋洋,幼儿园好不好玩?有学什么新歌吗?”他不说话,埋头吃饭,偶尔抬起头看我一眼,眼神里满是陌生。我笑着夹了一块肉放到他碗里:“来,洋洋,爸爸给你夹的。”他犹豫了一下,小声说:“谢谢叔叔。”“叔叔?”我一愣,筷子停在了半空中。旁边的妻子赶紧打圆场:“他还小,不懂事,你别往心里去。”可我的心已经被刺得生疼。那晚,洋洋睡着了,我坐在沙发上抽了一根烟。妻子从房间里出来,看着我发呆的样子,叹了口气。“你别怪孩子。他这么小,你这一走就是三年,他哪里还记得你?”“可我是他爸爸啊!”我有些激动,声音不自觉高了几分。“爸爸?”妻子苦笑了一下。“这三年,你在外面拼命挣钱,我带着孩子,也在家里拼命撑着这个家。他病了、哭了、闹了,都是我陪着他。他叫你叔叔,也是有原因的。”我张了张嘴,却不知道该说什么。接下来的日子,我试图修复和洋洋的关系。我陪他玩积木,带他去公园,给他买他最喜欢的奥特曼玩具,可无论我怎么努力,他始终和我保持着一段距离。一次吃饭的时候,我端着碗坐到他旁边,刚想和他聊几句,他却默默拿着碗跑到妻子身边。“妈妈,我想和你一起吃。”那一刻,我的心像被刀割了一样。我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决定是不是错了。为了挣钱,我离开了家,却失去了孩子的亲近。我努力想要挽回,可似乎越努力,距离越远。有一天晚上,我趁洋洋睡着了,问妻子:“你说,我是不是一个不称职的爸爸?”妻子摇了摇头:“你是个好爸爸,只是……你错过了太多陪伴他的时间。孩子小,他不懂得这些,只知道谁一直陪在他身边。”她的话让我陷入了沉思。我开始反思自己这些年的选择。是,我赚了钱,给家里减轻了负担,可代价是什么?是三年里的每一个生日,每一个亲子时刻。我决定从现在开始,用时间和耐心去弥补。我不再强迫洋洋叫我爸爸,也不再刻意讨好他。每次他需要什么,我都默默地陪在旁边,不打扰。周末,我陪他去公园,骑自行车,慢慢地,他的笑容多了一点。有一天晚上,他突然跑到我面前,把一本绘本递给我。“叔叔,给我讲这个故事好不好?”我心头一颤,接过书,努力压抑住眼里的泪水:“好啊,洋洋想听哪个故事?”他指了指封面:“这个小熊的。”那晚,我给他讲了三个故事。他靠在我怀里,慢慢睡着了。我低头看着他的小脸,心里一阵温暖。虽然他还没完全接受我,但这一次,我会用心去等待,去弥补。孩子的心是柔软的,只要我真心付出,总有一天,他会重新叫我一声“爸爸”。生活从来不是完美的,但只要还有爱,就总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