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解剖100名肠癌死者,研究发现:易患肠癌的人,有8大恶习

昌勇下 2025-03-24 20:58:53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中华消化杂志》2023年第43卷第4期:《结直肠癌筛查与早期诊断中国专家共识(2022年版)》

2. 《中华肿瘤杂志》2022年第44卷第9期:《中国结直肠癌流行病学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身体本是个"易碎品",偏有人拿它当铁打的,日复一日揉搓折腾。肠道,这条人体最长的"下水道",天天被各种垃圾塞满却无处申诉。

浙江大学医学院近期对100名肠癌死者进行的尸检分析研究,让人不禁背脊发凉——肠癌并非天上掉下的馅饼,而是日积月累,自己"熬"出来的苦果。

那些嘴上嚷嚷"养生保健",行动上却恶习缠身的人,正悄悄为肠癌铺设红毯。

大快朵颐,油腻不停

"吃得越荤越有福气"——这是不少中国人的饮食迷思。

殊不知,浙大研究首当其冲指向的就是这种高脂肪、高蛋白的饮食习惯。那些餐桌上光亮锃亮的红烧肉、油光闪闪的扣肉,每一口都是肠道的负担。

统计显示,100名肠癌死者中有78人长期保持高油高脂饮食习惯。

西医视角下,这些高脂肪食物在肠道中分解产生二级胆酸,它们就像小刀一样,日复一日刮擦着肠黏膜。

肠道细胞被迫不断修复、再生,终有疲惫之时,癌变的风险也就水涨船高。

中医则认为,"膏梁厚味,积热生疾"。《黄帝内经》早就警告:"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长期油腻饮食导致脾胃运化失调,湿热内生,久而久之,气滞血瘀,肠道气机不畅,邪毒蕴结成癌。

素食缺位,纤维何在

与大鱼大肉相比,纤维素的摄入量在现代人饮食中简直就是"被嫌弃的小可怜"。

浙大研究证实,85名肠癌者平日蔬果摄入量严重不足,大多数人每日蔬菜水果摄入量远低于推荐的400-500克。

纤维素的缺乏,让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那些有害物质就像痴情的舔狗,赖在肠道不走,日积月累的刺激,让正常细胞叛变的几率大大增加。

医学研究证明,每天增加10克膳食纤维,结直肠癌风险就会下降10%。

《本草纲目》中记载:"蔬菜之于人,犹沐浴之于体。

"中医讲究"五色入五脏",缺乏多样色彩蔬果的饮食,让肠道失去了天然的"清道夫"。

久坐不动,肠道沉睡

那句"坐出来的肥胖,躺出来的病痛",用在肠癌身上再合适不过。

浙大研究发现,92名肠癌死者生前有着明显的久坐少动习惯,其中不乏每天久坐超过8小时的办公室"钉子户"和"沙发土豆"。

久坐不动导致肠蠕动减慢,代谢废物在肠道内滞留时间延长,等于给致癌物质提供了更多与肠黏膜"亲密接触"的机会。

一项跟踪43万人的研究发现,每天坐着看电视超过4小时的人,患结直肠癌的风险比看电视少于1小时的人高35%。

中医理论中讲究"动则生阳,静则生阴"。

久坐伤气,阻碍气血运行,导致肠道湿浊内生。《黄帝内经》有言:"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

"若肠道气机失调,水谷精微难以运化,势必积毒成疾。

烟酒无度,肠道抗议

烟酒不分场合地灌进身体,肠道天天喊着"救命"却无人理睬。

浙大研究中,68名肠癌死者有长期吸烟史,56人有酗酒史,二者兼具者占比超过40%。

香烟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经血液循环到达肠道,直接损伤肠黏膜细胞DNA。

酒精在消化道中分解产生的乙醛,是公认的一级致癌物。

英国牛津大学一项研究表明,每天饮酒超过50克(约4杯啤酒或2杯红酒)的人,结直肠癌风险增加50%。

中国人热衷的"无酒不成席",实际上是给肠癌发出了邀请函。

中医视角看,烟为"燥火之品",酒为"湿热之物"。

《伤寒论》有云:"酒客不可治",意指长期酗酒者体内湿热郁结,经络壅塞,治疗难度大增。

熬夜成瘾,生物钟失调

夜晚本该是万物休息的时候,偏偏现代人要与黑夜"对着干"。

浙大研究显示,73名肠癌死者生前有长期熬夜习惯,其中55人经常熬到凌晨,昼夜生物钟严重紊乱。

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证实,轮班工作者患结直肠癌的风险比正常作息者高35%。

这是因为熬夜导致褪黑素分泌减少,而褪黑素恰恰具有抑制肠道肿瘤生长的作用。

中医学讲究"顺应天时",《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意为早睡早起,舒展筋骨,顺应阴阳变化。

"逆天时,背自然",长期熬夜使肝胆失于疏泄,脾胃运化失常,毒素难以排出,积久成患。

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研究生物钟的科学家们,足见这一领域的重要性。

我们天天喊着"早睡早起",行动上却继续"通宵达旦",实在是对自己健康的不负责任。

情绪失控,肠道受伤

肠道被称为"第二大脑",不是没有道理的。

浙大研究中,63名肠癌死者生前有长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问题,其中23人曾接受过精神心理疾病治疗。

压力过大时,人体会分泌大量皮质醇,这种应激激素会降低肠道免疫功能,增加肠黏膜通透性,让有害物质更容易入侵肠壁。

《自然》杂志发表的研究表明,慢性压力会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加速肠道肿瘤生长。

中医经典《景岳全书》有言:"气为百病之始,情志为气之主。"意为情志不遂会导致气机紊乱,进而影响脏腑功能。

"悲伤太过则气消",长期忧思郁怒会导致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日久积毒成癌。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多愁善感、郁郁寡欢",最终导致"呕血而亡",虽是文学描写,却生动展现了情绪与身体健康的密切关系。

便秘拖延,毒素难排

"千金难买一泻",这话一点不假。

浙大研究发现,82名肠癌死者生前有不同程度便秘问题,其中47人属于慢性顽固性便秘,且大多习惯性忽视或滥用泻药。

便秘意味着粪便在肠道内滞留时间延长,致癌物质与肠黏膜接触时间增加。

更可怕的是,许多人忍受便秘症状长达数年甚至数十年,从不寻求专业治疗。

中医认为"肠为传导之官,便溺出焉"。《黄帝内经》提出"通因通用"原则,强调肠道通畅的重要性。

长期便秘导致"浊气内蕴",湿热毒邪内结,耗伤阴血,气机不畅,终致肿块形成。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2020年发表的研究显示,慢性便秘患者患结直肠癌的风险比普通人高60%。

便秘的危害,绝不仅仅是"上厕所不爽"那么简单。

防癌意识淡薄,体检成摆设

最后一个,也是最致命的恶习——对健康检查的漠视。

浙大研究中最令人震惊的发现是,96名肠癌死者生前从未接受过任何针对肠道的筛查,即便出现了血便、腹痛等警示症状,也有78人选择了拖延就医。

一位75岁的肠癌晚期患者曾说过:"要是早知道有肠镜这东西,我也不至于等到都长满了才发现。

"可惜,再多的"早知道"也换不回失去的健康。

中医讲究"上工治未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言:"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强调预防先于治疗的重要性。

美国癌症协会数据显示,结直肠癌早期5年生存率超过90%,而晚期仅为14%。

2021年,美国演员查德维克·博斯曼(《黑豹》主演)因结直肠癌去世,年仅43岁,给世人敲响了警钟——癌症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利"。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27 阅读:14064
评论列表
  • 土星 13
    2025-03-25 13:54

    都被小编说中了

  • 2025-03-27 09:56

    我天天吃面条,面条是素食吗?

    bbkingbb 回复:
    南方的精白面面条也不健康,升糖快。北方的面条才是真正的健康美食。
  • 2025-03-28 12:27

    第一张图片不像是奥巴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