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崛起,网络贸易的飞速提升。在社会上延伸出一种畸形的工作制,它就是“996”工作制。
每日十几个小时高强度工作,一周工作六天,每周还需要有固定的加班时长。
这样泯灭人性的工作制让许多年轻的生命夭折在高楼大厦中。
可是即便我们都清楚,这样的工作不合理也超负荷。
但是现实的压力,让我们无法拒绝,也无法逃离。
处于低阶层的我们,每天为生活奔波,考虑上班、下班、吃什么,柴米油盐,生计问题占据几乎全部的空间。
我们消耗着生命,去赚取微薄的工资,这点微薄的工资却不能足以撑起我们的生活。
很多人都觉得,穷人翻身特别难,因为赚钱的机会都被有钱人控制垄断了。
身在底层的我们,根本无法打破这种闭环。
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
吃苦受累,不一定是向上的推力,也可能是向下的牵引力。
20世纪90年代,美国曾提出一个概念,叫做“Working Poor”(穷忙族)。
指有一些人每天劳碌奔波,只会出力气,却不会思考,一辈子都混迹在底层。
纪录片《穷忙族》中的青年小山,从保安公司离职后,便一直在打零工。
他经常身兼多职,可没日没夜地干了四年,赚到的钱也只是勉强维持日常生活。
挣扎到最后,他也只能无奈地感叹:“再怎样拼命干,依旧得不到安定生活。对于未来毫无期待,也不能有什么期待。”
许多人为了生计,每天都像陀螺一样打转,却不知不觉中陷入一种死循环:越忙越穷,越穷越忙。
真相往往就是这么残忍,努力是最廉价的东西,因为努力没有是没有门槛的,而且大部分人的努力都是假象,都是一种重复的劳动,如果大家都能保持在愚昧的努力状态,顶层人就可以一直坐享其成。
一个人或许能通过贩卖体力换取温饱,但是永远不能通过贩卖体力实现逆袭。
这是一个“认知为王”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不再是努力程度的较量,更多的是对事情的理解力、洞察力。
有时候,我们之所以穷,往往不是口袋里没钱,而是脑袋里思想贫瘠、知识匮乏。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曾问马斯克:你取得了如此瞩目的成就,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马斯克回答:给头脑花钱,读很多的书。
致富的路,要靠认知来打通。
努力投资自己的大脑,当你比别人看得更深,看得更远,自然也会离财富更近。